快好知 kuaihz

分红聊胜活期 分红险靠什么“忽悠”投保人?

  无论是四大上市险企的一季度数据还是非上市险企4月的数据,都在说明同一个残酷的现实——退保金大幅上涨。

  退保金为何疯狂“上涨”?影响退保金的因素有哪些?新华保险在年报中表示,退保率的影响因素广泛,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产品本身的吸引力、缴费方式、销售环节是否存在误导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同业竞争、客户对保险的认知程度等。不过,拨开重重迷雾,退保金大幅增长最主要的原因集中在销售误导以及超低投资收益。

  发现被骗 愤怒退保

  据本报了解,记者陆小姐近期就遭遇了保险陷阱。她在保险业务人员的推荐下购买了某保险公司的一款保险,但保单拿到手后发现保单无论是在缴费年限还是内容表述方面都与购买时对方的介绍有很大区别。接到回访电话时,陆小姐提出了异议,对方便终止了回访。本以为保单不会生效的陆小姐来到该保险公司退保时被告知保险合同已经生效,若要退保,已经缴纳的2万元钱只能退8000多元。

  事情的结果对陆小姐来说还算不错,该险企退还了其2万元保费并表示要对此进行调查并确保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事实上,很多投保人遇到类似事情的结局并不会像上面这样书写。陆小姐正是因为自己的记者身份和相关报道,才保住了自己的基本权益。《证券日报》保险周刊和金融界合作的“投诉直通车”栏目信息显示,绝大多数的投诉和退保诉求都跟销售误导有关。通过该栏目与保险公司的沟通,大多数投诉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但业内人士认为,这主要是缘于媒体这个平台给险企带来的舆论压力。不过,通过媒体解决的问题毕竟是个案,难以解决行业性问题。

  从“投诉直通车”接到的投诉案例来看,绝大部分投诉针对的是银保产品,消费者本来认为银行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对象,对其介绍的产品也不存疑,因此当发现受到销售误导后,对银行和保险公司联手欺骗自己感到非常气愤,有的人甚至因为无法接受退保损失而做出过激举动。

  销售误导是退保主因之一,这在和讯网针对退保原因进行的调查数据中也得到了证实。调查显示,23.4%的人退保是因为受到销售误导,买了不想买的产品,最后发现上当受骗了;24.92%的人退保是因为投资型险种收益太低。两大原因比例不相上下,远高于保费太贵长期缴费有困难、急需用钱等其他原因所占比例。

  实际收益与宣传不符

  对寿险业来说,不得不提的另一大痛处便是,投资型险种的收益太低,让很多希望同时得到保障和收益的投保人猛然醒悟,从而选择退保

  “高收益的同时,还可以获得一份保障”的保险宣传语曾在几年前深入人心。然而,这一宣传没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几年来,保险产品的平均收益率比同期银行存款利率还要低,这让很多投保人难以接受。

  关女士通过“投诉直通车”反映,她2010年去一家银行存钱时,一位穿着银行制服的人给她推荐了一款3年期的“理财产品”,每年缴费1.3万元,宣称不仅利息比银行高,而且还有额外分红,同时还另赠送一份人身意外险。因为被告知“钱可以随时取”并且没有说取钱有损失,关女士没有犹豫就买了保险。但到今年她缴满3年费用后发现,分红金仅500元,根本没有利息。而以3.0%的一年期定存利率计算,她3.9万元的费用存一年定期的利息都有1170元!更糟糕的是,她的3.9万元要10年后才能全额取出,如果提前取出的话要扣5000多元手续费。对此,关女士不仅对低收益感到无奈,更对业务人员销售时避重就轻、隐瞒信息的做法感到气愤。

  新华保险一季报显示,其寿险退保金增加至73.38亿元,同比增长54.8%,退保率也从上年同期的1.4%提高至1.9%。中国人寿在其2012年年报中对退保金上涨的原因分析道:“本报告期内,退保金同比增长11.5%,主要原因是受各类银行理财产品冲击,部分银保产品退保增加。”尽管大多非上市寿险公司未对其退保金增长原因进行解释,但业内人士认为,寿险企业所受冲击类似。

  事实上,投资型保险产品收益过低,让投保人大失所望,与相关人员销售保险时宣传高收益很有关系。从根本上说,这也是一种销售误导。

  说到退保话题,很多人都会提到“诚信”二字,保险业在公众心中的形象与其本源目的恰好相反。此前记者曾采访一位全国政协委员,这位委员不仅对保险深恶痛绝,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在他眼里全都不可信,原委就在于其曾经和一家银行产生过纠纷。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可以说,因为少数不诚信事件,整个寿险行业都为之付出了代价。

  业内人士表示,投诉多、退保多,与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不成熟、对保险的认知度较低有关,但银行、保险公司、代理公司必须负主要责任,因为他们是专业人士,消费者只能通过介绍来了解,信息严重不对称,而且消费者考虑的时间也较短。这也是在二、三级城市和村镇地区销售误导的现象更加多发的原因之一。

  对于大多数普通投保人来说,退保是他们不得已的选择,退保也让他们最受伤,他们不仅耗时耗力,即使成功退保,往往也要损失为数不少的保费。和讯网的调查显示,54.81%的被调查人认为,退保的吃亏人是投保人,而认为保险公司吃亏的人占13.12%。

  九险企保费降退保金

  退保案例频发,在让投保人遭受损失的同时,保险公司也必然受到影响。记者对有可比数据的49家寿险公司进行统计后发现,43家退保金同比上涨,仅6家同比下降。退保金同比增长4倍以上的寿险公司达6家,同比增长2倍以上的及同比增长1倍以上的各有5家。让人尤为震惊的是,中法人寿的退保金超过了保费收入,退保金与保费收入之比为153.54%。

  年报显示,中法人寿2012年的退保金为5260.0万元,而其保费收入为3426.2万元,退保金约为保费收入的1.5倍。

  通常情况下,保险公司的退保金绝对金额与其业务规模呈现正相关关系。然而,从中法人寿的保险业务收入来看,此关系并不成立。2012年,该公司的保险业务收入为3426.2万元,比2011年的6553.7万元下降了47.7%。由此可见,并非业务规模扩大连带影响其退保金增长。

  整体上看,退保金与险企的保险业务规模呈正相关关系。记者发现,纳入统计的49家寿险企业中,保险业务收入有38家同比上涨,11家同比下降;退保金有43家同比上涨,6家同比下降。

  保险业务收入下降而退保金上涨的企业有民生人寿、中法人寿、人保寿险、中航三星、长城人寿、华泰人寿等9家;保费收入和退保金均下降的企业共2家,分别为国泰人寿和正德人寿;保费收入上涨而退保金下降的企业共4家,分别为中意人寿、中德安联、平安养老和和谐健康。其他险企的保险业务收入和退保金均呈现同比上涨之势。

  从退保金与保险业务收入之比的情况看,除中法人寿外,其余险企的这一比例均在30%以下。其中,该比例在20%-30%之间的险企共有6家。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分红  分红词条  投保人  投保人词条  活期  活期词条  忽悠  忽悠词条  什么  什么词条  
理财

 用钱去投资,而不是抱着钱睡大觉

 在美国有个妇孺皆知的故事叫做《穷爸爸与富爸爸》,故事里讲的富爸爸没有进过名牌大学,他只上到了八年级,可是他这一辈子却很成功,也一直都很努力,最后富爸爸成了夏威...(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