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投资大众必须先看清楚“金融市场的生态现实”之后,才能正确面对自己的各项理财需求及行为。而在正确的投资观念搭配适当的金融商品之后,才能够获得合乎预期的美好结果。
前几天,有两则与投资理财相关的新闻,突显出一个颇值得玩味的现象。首先,是骏利投资在2010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投资人偏好选择债券基金的主要原因,包括“配息稳定(51.2%)”、“可保本(50.8%)”、“风险较低(46%)”。
其中,高达77.5%的投资人都认为,投资债券基金时“不损失本金”,比是否有配息更重要;85.1%投资人也偏好风险管理能力较强基金公司,所发行的债券基金,可见“风险控管”仍是考虑债券基金关键。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有高达63.4%及47.3%的投资人选择新兴市场债券基金与高收益债券基金,分居所有债券型基金的第一、二名,突显“出发点保守、投资行为积极”的矛盾。
骏利资产管理亚太区高级市场推广董事赵博文表示,台湾投资人会有这种现象,主要是对债券基金风险的认知,仍然不够清楚。从调查数据发现,认为 “所有债券基金特性都相同且通常都是风险低”的比例,由2009年的66%,降低至58.2%。但是,对于自认为了解所投资债券基金风险属性的投资人,却还是有高达66.5%相信:债券基金都是低风险商品。
另外,这次调查也看出债券基金投资存在“南北地区民众的投资差异”。高达71%台北投资人认为,自己了解所投资产品的风险属性,多于高雄投资人65%。
但是,台北投资人认同“债券基金特性相同且风险低”的比例也比较高(61%),且投资债券基金的主要目的是保本(58%)。只不过,最主要投资标的为新兴市场债基金(52%)。
至于高雄投资人,52%认为债券基金特性相同且风险低,选择债券基金主要目的是分散投资组合、降低风险(50%)。
对此,赵博文解读是:台北投资人虽对债券基金风险属性的暸解程度较有自信,但错误认知的情况也比较严重。相较之下,高雄投资人较为保守,投资组合也相对分散…。
至于另外一则新闻报导则指出:结构型商品在金管会严格把关下,经过一年风平浪静,瑞银亚洲风险管理产品销售部董事总经理房东明昨天表示,12个月来的销售冲出1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在主力产品均为保本、保息下,投资人信心逐渐回升,预估结构债市场明年可望有50%成长率。
笔者不知道之前受连动债之害的投资人会有什么想法?只不过,如果投资人没有认清到“保本、保息将是投资理财的最大绊脚石”,那么,亏损将是无可避免的结果。
为什么笔者会这么说?因为首先,假设未来几年台湾的投资环境是一个“倍受通货膨胀肆虐”的期间,那么,具有保本概念的金融商品,将是投资人最落伍的选项之一。
其次,目前号称“保本”,甚至“保息”的商品,投资报酬率看起来似乎很“诱人”,但事实上,许多金融商品都是以“外币计价”为准。也就是说,这样的“保息”标准与市场利率极低的台湾境内商品相较,是高出许多。然而,如果把汇兑的风险考虑进去,以及与海外市场的超高利率相比较,这些“报酬率看起来超高”的金融商品,却一点都“神气不起来”。
再者,不论是以上的新闻报导(问卷调查),或是来自于业者的经验值,多数民众根本是“嘴里保守”,实际上的心里却是“投机性”或“赌性”坚强。而这样的投资心态,反而可能是最危险的。
这是因为“表里合一”都很保守的投资人,下场顶多是“资产增值”的幅度,比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但如果是这样“表里不一”的投资人,极有可能因为误踩投资地雷,而让资产大幅缩水。
许多人误以为,只要是固定收益型的商品,就与“无风险”划上等号。事实上,就算是保证获利的银行存款与公债,都不见得是100%保本及保息的,更何况是一些号称“收益高于公债”的投资等级,或非投资等级的公司债?
笔者认为,一般投资大众必须先看清楚“金融市场的生态现实”之后,才能正确面对自己的各项理财需求及行为。而在正确的投资观念搭配适当的金融商品之后,才能够获得合乎预期的美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