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银行理财有哪些陷阱呢?要如何防范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银行理财的四大陷阱,欢迎大家参考!
地雷一:“安全产品”并不安全
银行理财产品如果简单分类的话,可以分为保本类和非保本类。保本类理财产品亏损本金的风险是由银行承担,非保本类理财产品的风险则是由客户承担。
非保本类理财产品也分风险等级。就拿某“四大行”为例,它对自己的产品风险分为五盏灯,其中一盏灯二盏灯都是低风险的理财产品,这些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在这家银行多年销售过程中,没有出现过一次未达到预期收益的情况。
在实践中,大多数银行工作人员宣称的安全产品其实都是非保本类的,虽然非保本类理财并非意味着风险,但是如果你要追求本金绝对安全的话,那还是保本类更好。当然你这也意味着你可能需要牺牲一定的收益。
确认保本类理财又一个要点就是产品说明书上明确注明“保本”二字。
案例一据新浪财经报道,招商银行(600036,股吧)曾发布过一款理财产品 “金葵花8126”,这款理财投资的是基金和国债。投资者杨先生在2007年年底,在招商银行办理业务时,用30万元的积蓄购买了该理财产品,在询问银行工作人员有无风险时,银行工作人员表示不用担心。没想到两年之后没有赢利反而亏损百分之三十多,银行当时承诺采取措施补偿,建议延期一年,可延期一年后,仍然亏了8万多元。
杨先生所买的招商银行理财就是非保本类的理财。因为在购买所有银行理财的时候都会誊抄“本人已经阅读上述风险提示,充分了解并清楚知晓本产品的风险,愿意承担相关风险”类似的风险条款,所以在出现风险时,往往是客户自己埋单,虽然这种可能性极小。
地雷二:预期收益达不到
银行中大多数理财产品几乎都承诺的是预期收益,所谓的预期收益就像是水中月镜中花,只是一个美丽的幻想,至于真正到期后的收益怎样那就不得而知了。小伙伴们可以仔细看看购买理财的产品说明书,预期收益率是不会写上去的,这样银行是不保证完全达到预期收益的。
实践中,一般情况下结构性理财产品(投资产品涉及固定收益类与金融衍生品)达不到最高预期收益的情况较多,非结构性的理财产品(投资产品一般为固定收益类产品)则出现情况较少。
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需要认真浏览“基础资产的管理和构成”部分,如果出现金融衍生品则为结构性理财产品,或者在最终购买录音录像时直接询问银行工作人员是否为结构性理财,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工作人员一般不会撒谎。
案例2农业银行(601288,股吧)在2015年发行的“金钥匙?如意2015年第75期沪深300指数期末看涨连续型人民币理财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最高预期收益为12%,实际收益仅为1%。招商银行在2015年发行的“焦点联动系列之黄金表现联动非保本理财计划”(结构性理财产品)预期收益为6%,实际收益为4.69%。
地雷三:飞单骗你没商量
所谓的飞单销售就是银行工作人员利用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销售外部的理财产品以获得高额提成,简单来说就是挂羊头卖狗肉,你以为买的是银行保险产品,但实际上很可能是不知道什么野鸡公司的高风险产品。
这种销售在银行中是严令禁止的,但是因为高额的回报,有些银行内部员工铤而走险。飞单类的理财年化收益率比一般的银行理财产品要高不少,一般来说,房地产信托、私募股权等领域是银行飞单的聚集地,年化收益率基本上在10%以上。但是相对而言风险也格外大。
鉴别是否为飞单产品有三种方式:一是看说明说上的产品管理人,如果产品管理人不是银行自身,而是什么投资公司,则需要警惕了,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是飞单;二是通过银行网银或者银行客服电话查询,如果这笔理财在以上渠道查不到信息,则需要警惕;三是看产品说明书的回执单是否有银行的公章,如果回执单上没有银行的公章,一般情况下是有问题的。
案例3据新京报报道,2013年9月,陈女士与王先生等四人在农行一分理处客户经理李某的办公室购买了500万元的“政府工程理财产品”,期限为一年,收益为9%。合同显示,该投资计划名称为“中企华康股权”,受托管理方为“中诚联合(北京)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但该“理财产品”到期后,他们到银行兑现本金与收益时被银行领导告知为“飞单”。客户王先生称,李某推荐“中企华康股权”时,说是农行保息保本的产品,安全性高。因为产品回执上并没有盖农行的公章,所以后期维权非常麻烦。
地雷四:代销产品银行不兜底
银行代销产品和飞单最大的区别就是,银行代销产品是经银行批准的外部产品。这类产品大多是保险、基金等产品,风险根据产品不同也不一样。
所以切记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需要询问所销售的是否为银行自身的.理财产品,盖的是否为银行的公章、理财的管理人是否为银行本身。如果不是,那就需要多留心,银行工作人员有时候会迫于业绩压力,诱导客户购买保险等其他代销产品,小伙伴们需要仔细甄别。
案例4据莆田新闻报道,2015年1月林女士在福州某家银行的支行办理理财业务时。银行工作人向她介绍一种新的理财方式,不但利息比普通的理财利率高,还能即存即取。林女士觉得利息高,可以放那,当即就存了3万元。没想到,一年以后,林女士“被要求”继续存3万元!林女士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后来一打听才恍然大悟,她被“忽悠”了,买的竟然是保险产品!
小伙伴们只要看清上面四个陷阱就能减少掉进去的风险了。最后,再给小伙伴总结一下最基本的两个原则,一是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需要确认这个理财产品是银行自销型的(盖有银行内部公章);二是确定是保本型或者低风险非保本型。剩下的,尽量选择产品经验丰富的大型银行,只要选对银行理财产品,风险还是很小的,小伙伴们一定要多跟父母交流,看好他们的养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