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疫情黑天鹅事件影响下,复工推迟,跳槽推迟,收入减少的情况下,大家也开始意识到存钱很重要。存款给人带来的不止安全感,还有选择的自由。
提到存钱,我们都知道“开源节流”这个道理,学习理财知识是为了提高我们的被动收入,如果不节流,再多的收入也会在消费主义诱惑中散尽。
那么如何存下第一个10万呢?阿乌想通过这篇文章和朋友们分享几个有效存钱的方法。
01 现金节流
首先我们要抛开“攒不下钱”这个观念,即使目前薪资不高,也不要想着“等我月薪过万就开始存钱”,这种错误的观念会让我们永远也无法存钱,每次打开钱包都不忍直视。
这里介绍一个简单实在的【现金节流法】——无论收入多少,都能攒下来钱。
任何收入到手后,马上拿出20%-30%(实在得吃土就继续降低比例),存到一个账户里,存起来后再也不看,就当丢井底了。
除非救命时刻或者为了实现人生大目标,绝对不动用这部分钱。通过现金节流强制储蓄,即使你是个月光族,也能存下一笔钱来。
02 记账无“内鬼”
成功存钱的基础就是记账,现在回想上个月,花销了多少,花销在哪些项目上,你能明确地说出来吗?单靠记忆是无法记住所有开支的。
记账之后,才会发现那些被我们忽略掉的几十块百来块的小开支,一点点把收入花得所剩无几。这些被忽视的支出才是阻碍我们存钱的隐藏“内鬼”。
通过分析每个月的开支项目,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笔钱流向:住房、服饰、餐饮、交通、数码、......
审视自己的经济情况,明确自己支出的项目,从账单中揪出阻挡我们存钱的“内鬼”。
推荐我常用的记账APP:Timi记账。支持多类型账户记账,记账方便,选中相应图标,输入金额即可。
从统计页面可查看各项支出占比,上月同期对比,每月预算提醒功能也非常实用。
03 砍消费一刀
想要存钱,却还是忍不住消费,到月底一看余额,存不下几个钱,又下定决心:下个月一点省点花!然后恶性循环。
为了控制消费,可以试试【三分账户法】:用三个账户管理资金,对应不同类型的支出。
当一笔工资到账,把它分配到三个账户存储,可以是银行卡,或者支付宝,货币基金等,这一步看似平平无奇,对能否存下钱却至关重要。
存不下钱的人基本都存在一个问题:先消费后存款。这时候的消费模式是:
存款 = 收入 - 消费
我们心里想的是,我省着点用,月底剩下多少存多少,也是一种储蓄。这就像打算先玩游戏看剧,剩下时间再学习,玩嗨了就挤占了学习的时间,计划容易失败。
谁不喜欢消费带来的快乐呢?我们不要太过相信自己的毅力,而是要通过科学计划来避免这个问题产生。
消费 = 收入 - 存款
先扣除存款,后消费,等于给自己的收入先打个折扣,逼自己进行“消费降级”。
如何进一步进行“消费降级”呢?通过记账,我们对日常开支有了清晰认知,明确每个月固定支出,如租房贷交通话费等。
让我们把重点放在非固定支出,如聚餐娱乐,衣服鞋子,电子产品等,然后开始把大刀砍向这部分。
为了我们的存钱大业,对着这部分账单,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服装支出:衡量自己需要的衣服
2.人情社交:朋友聚餐,看电影等活动是否可以减少
3.饮食支出:可否在家自己做饭替代下馆子
4.网购支出:购物APP订单检查,是否冲动消费
5.大件消费:电子产品是否够用,想买的能否延迟
6.交通费用:能否提前出发减少打车
衡量各类型支出,能砍则砍,从细枝末节砍掉非必要消费,以达到节流的目的。
04 存钱妙招
一、支付宝心愿储蓄
设置长期心愿目标,制定实现时间,每周/每月自动存钱。等目标金额达成,顺利存下一笔心愿资金,用心愿来激励自己积蓄。
二、12存单法
第一个月1000块存定期一年,第二个月1000块存一年,以此类推,十二月后,第一单定期到期,可灵活存取。
存单虽然收益不算高,但可以强制性储蓄,养成良好理财习惯,还兼具了灵活存取的优势。对于攒不住钱的人来说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自控方法。
三、52周存钱法
存钱的人必须在52周之内,每周递增存10元,起始金额只有10元,第二周存20元,第三周存30元……
一年下来能存下13780元,下面是阿乌做的表格参考(懒得动手可回复360获得表格)
每周达成任务后,在后面打一个√,看到存钱的进度,更容易坚持下去。
当进度达成,拿出一部分犒劳自己,作为对自己坚持存款的反馈。
四、365天填表法
试试一年365天每天都存钱,一年下来能存多少。
把下面这张表打印下来,每天随自己心情从表格中1-365的数字中选择一个,存对应的金额,并把对应表格涂上颜色。
等到年末把整个表格涂完,可存下66795元。在涂表的过程中,像攻略游戏一样,离目标越来越近,存钱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踏入2020年来,一系列意外事件发生,仿佛充满了不确定性。
面对生活的不确定性,我们更应该去把握那些确定性的,大概率能提高胜率的事情,比如存钱理财,学习技能,锻炼身体。
阿乌觉得,存钱的意义不仅在于金钱本身,更是我们对人生的规划和为自己将来积攒的内力,努力赚钱存钱吧。
【点此进入原文】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