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低迷,已经跌破“4”,迈入“3”字打头时代,但银行理财产品仍是很多家庭青睐的资产配置之一。不过,银行的产品就完全没有风险了吗?并不是。
问自己三个问题。
最简单粗暴的识别方法,就是看产品风险等级。商业银行在产品说明中会用简单的符号来说明风险等级。各家银行划分的方式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分为5个风险等级:谨慎型产品(R1)、稳健型产品(R2)、平衡型产品(R3)、进取型产品(R4)、激进型产品(R5)。
在投资前,银行会要求投资人进行风险承受能力测评,评估结果会对可购买产品有一定影响。不过,风险承受能力测评也全是套路。据《法治周末》报道,一位不愿具名的银行理财经理透露:“对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测评我们是一定会做的,但是在填表的时候会引导客户填写,比如风险相对较高的项目,我们就会告诉客户不能太保守,哪些条款怎么填更容易通过申请。而涉及风险的条款经常都是写在合同的背面,字体非常小,签订合同的时候客户一般都不会仔细看的。”
麻袋君友情提示:风险承受能力测评要自己做完,不要像小时候那样抄作业了!尽量选择和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理财产品,投资比较保守的宝宝就不要选择R3以上产品了。
二、产品是结构性还是非结构性的?
简单来说,非结构性产品的资金流向安全系数比较高的交易所市场债券,信托、票据等等。
结构性产品,其实就是把固定收益产品和国际市场投资组合在一起,一部分本金投资低风险的境内市场,一部分本金或者收益部分和外汇、指数、股票、黄金挂钩,收益率取决于挂钩资产的表现。
结构性产品收益比较高,但波动也较大,甚至有拿不回本金的风险。
非结构性产品收益虽然稍低,但是相比起来更稳定。
三、产品到底是银行自营的吗?
很多人以为,在银行购买的产品就是银行的了,绝对没有问题。
结果拿到保险合同的时候就是一脸懵逼。
「啥,我买的是保险?」
很多吃亏上当的都是中老年人,一不小心就被忽悠买了代销的产品。代销的产品有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产品合同上盖的印章来自三方机构,而不是银行。
麻袋君提醒:在签合同时,一定要看清条款和印章,谨防被套路。
(微信公众号:麻袋理财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