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不是命定,而是习性使然》
人可以没钱,但不能穷酸!
——每天记账,是穷人才会做的事!
有句话说:「记帐是理财的第一步。」
于是穷人盲目的听话照做,乖乖地在帐本上记下每一条收入与支出,以为这样就等于拿到富人俱乐部的入场券,结果过了好几年,还是只能过着缩衣节食的生活,除了身上数十年如一日的穷酸味,身后还有一堆债主追着跑。
为什么记帐会让穷人愈来愈穷?
穷人总是在数字上下文章,只是加一块减一块就像发生什么大新闻似的,这样的观念,只能计算眼前拥有的收入与支出,而无法衡量未来的资产与负债,因此就只好在加加减减的小钱中庸碌一生。
富人不会把时间花在没有效益的事情上,他们不记帐,但必定按时查帐。只有加减的数字游戏对他们而言一点用处也没有,衡量金钱的关键,应该要从「比例」开始。
穷人的金钱观念钱是等差级数,不是赚一元就是亏一元,但富人的观念是等比级数,转眼之间就已赚了好几座金山银山。
想变成有钱人,你得先知道有钱人都在做什么。富人想的跟你不一样,做的也不一样,如果你不观察不学习,以为用穷人习性就可以为自己的身价翻本,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不过,想成为富人其实并不难,只要你愿意把身上的穷人习性升级为富人惯性,虽然刚开始一定会发生程序不兼容的成本,但最终一定会让你大呼值回票价。
十年不喝星巴克,就能买一栋房子?
「在我眼里金钱像粪便一样,如果你把它散出去,就可以做很多的事;要是把它藏起来,就会变得臭不可闻。」洛克菲勒在给儿子的信中写到。
洛克菲勒几乎是「富人」的代名词,但他却不会告诉你省钱能致富。
有钱人喜欢的不是「有钱」,只是无法忍受贫穷;富脑袋的「脱贫计划」之所以能成功,就是不想忍受低水平的生活。
知名的「拿铁理论」说的是:每天少喝一杯星巴克拿铁,几十年后,省下来的钱足以买一栋台北的房子。
就算你根本不喝星巴克,你有因此买得起房子吗?
如果这是真的,穷忙族早该绝迹了。
那些大老板的桌上每天都摆一杯星巴克,他们照样坐拥豪宅,甚至是好几栋;你只能望着老板桌上的星巴克,喝着即溶咖啡、咬牙切齿的默念「我要省钱」。
你能忍耐庞大的工作量和高涨的物价,但薪水却不会因此追上通膨的速度。
如果你仍想靠着储蓄脱贫,十年后你还会在原地踏步;如果你认为勒紧裤袋就能抵抗通膨,四十年后你将追悔莫及。
犹太人的致富典籍《塔木德(Talmud)》中有段名言:「上帝把钱作为礼物送给我们,目的是让我们购买这世间的欢乐,而不是让我们攒起来还给祂。」
我们一直被教导节约理财,却经常忽略一个事实──钱本来就是拿来用的。
试想到星巴克消费让你心情愉快,使得工作效率大增,那样的效益就不是「拿铁的价格加上投资报酬率」可以取代的。
只会勒紧荷包的人,绝对赚不到钱
很多理财方式一味鼓吹存钱,却忽略懂得花钱才是健康的致富之道;这不是鼓励你效法美国人的「负债式享受」,有钱人自有一套「量力而为」的享受方式。
80%的人有储蓄的习惯,钱有八成是放进银行;富人们却几乎不会把钱存在银行里,而是想方设法的「贷」钱去用。
同样是挑选住屋,穷人只愿意每个月花钱租屋;有钱人会评估房产的增值率,相中满意的房子贷款也要买下,不仅住得舒服、转手还能再赚一笔,何乐而不为?
穷人就算缴一辈子房租,房子也不会变成自己的,付出的钱多半打了水漂;相反的,有钱人在贷款买屋的那一刻,拥有的不只是一栋房子,还有随时间增值的财富。
从现况看来,愈舍得花钱的人愈有钱,愈不敢花钱的人愈穷。
想在理财上自我突破,先换颗富人的脑袋,别再想着「我只赚22K,根本无财可理」,这只会让你永远无法摆脱贫穷的命运。
为何有钱人从不搜集折价券和排队捡便宜?
我曾经听过有个案例是这样的,有位不动产业界的大老板,早上在家固定都要看三份报纸,了解每天的时事与趋势,每当他看完报纸后,就会放在桌上跟早餐一起让女佣收拾。
一直以来其实他心里都有个疑问,就是每次在回收箱的报纸总是看起来破破烂烂,被东剪一块西剪一块,于是他忍不住向女佣问起这件事,结果对方回答,因为每天的报纸上都会有50元商品折价券,所以就会花几分钟的时间把它们剪下来。
用餐结束之后,女佣收拾完早餐,就花了5分钟剪下报纸上的折价券,同一时间,在书房谈生意的大老板,把房子卖出之后一转手就赚了5千万。
我们都想当有钱人,但总是常常在做女佣会做的事,完全不知道名为「省钱就是赚钱」的稻草堆下,暗藏意想不到的贫穷陷阱。
使用折价券的次数愈频繁,荷包的生命就被折寿得愈多
折价券就是业者极尽所能要让穷人掏出钱的杀手锏,他们会灌输你「很穷吗?没关系,用折价券就可以帮你省钱」或是「折价券保证可以让你用最少的钱买到多的东西」的观念。
但是他们故意没说出口的事实是:虽然打折,但买愈多就一定花费愈多,而且还会买下一些不需要的东西。
穷人花时间搜集折价券,以为可以让荷包不会瘦得这么快,无形中却因为价格便宜,导致多买了根本不必要的东西,反而花掉更多的钱,每个月的月底依旧要面对「月光光,心慌慌」的窘境。
堆积如山的折价券只堆栈了你的成就感,以及成为有钱人的假象,并不能真正让你得到额外的金钱,而且你省下来的钱,日后还是必须被花掉,你只是递延它被使用到的时间而已。
穷人只有省小钱的观念所以只能赚小钱,而富人会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赚更多钱。
成本与效益,是成为富人的必备观念
富人不会花时间去搜集折价券或是排队买便宜,因为他们了解时间成本的重要性,既然每天24小时是无法变动的成本,在成本不能调整的情况下,想要有高收益,就要选择能产生高收益的方法。
而排队抢便宜对富人来说除了「浪费时间」之外,不然就是「毫无意义」。他们在喝一杯水的时间就能帮自己赚进大把钞票,怎么会把时间花在排两个小时的队,只是为了前一百名的消费者可以享受半价的芒果冰。
同样是一分钟,穷人如果能赚到钱就心满意足,富人则是绞尽脑汁,能赚一万元就绝对不赚一百元。
穷人完全不了解成本与效益的概念,他们只知道只要做了这件事就会得到这个结果,富人会考虑到这个结果是否值得花费这些时间及金钱后,再决定是否要进行。
当穷人在搜集便宜好康的优惠券,富人可能已经在研究世界趋势与经济动态,正准备要加码投资或是扩大事业版图。
穷人只知道钞票的多跟少,富人却了解金钱的本质,他们深知金钱是工具,身价才是财富,不使用折价券的原因,是因为不希望身价也跟着折价了。
把钱花在刀口上,不会让你翻身致富
目前台湾的经济环境正处于停滞发展阶段,前阵子媒体24小时轮番报导高科技业裁员的后果,就是大家不敢花钱,曾经有个夜市老板娘跟我说:「新闻现在每天都在报景气有多差,大家都不敢消费,我们生意也一年不如一年,现在的业绩只能做到20年前的一半!」
因为收入减少不花钱,所以储蓄率愈来愈高,也许你会问,大环境不好,未来的饭碗不知在哪里,把钱存起来未雨绸缪有错吗?
我曾经听过很多上班族谈论他的理财之道,最普遍的说法就是:「我的钱都花在刀口上。」所以每天花大把时间在货比三家「省小钱」,一看到清仓大拍卖就见猎心喜,其实,锱铢计较可以省下多少铜板,才是压垮穷人的最后一块「砖头」。
穷人之所以穷,不是因为没有投资的资金,而是没有让自己变有钱的脑袋。穷人的钱几乎拿来当作生活费用,用负债消费的方式过日子,无法转换为创造更多收入的资本;相反的,富人之所以愈来愈有钱,是因为他们的消费都是资产性的流动。
富人的手边不会留有太多现金,因为他知道钞票每分每秒都在变薄,他们在意的是资产净值,富人手上的钞票跟着他们的注意力流动,在分秒间不断转换成不同形式的资产。
穷人的眼中只看得到工作收入,他们手上的钞票无法简化,财产只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归零,最后甚至会变成沉重的负债。
大多数人还在依循着上一代对金钱的态度,先找到一个稳定工作努力向前,再把薪水拿来储蓄买房子,这样看似务实的理财观念,会让你未来遭遇到非常大的风险。
我的一个亲戚抱持着必须先拥有自己的房子才能成家立业的观念,所以他结婚生小孩之后买了一户不到30坪的市区大楼,房贷一背就是30年,每个月要缴3万多块的房贷。
不久前他经营的小型加工厂受到金融海啸的影响,景气紧缩导致大客户抽单,最后只能无奈关门大吉,一夕之间,我的亲戚从小老板变成了中年失业中,每个月3万多块的房贷没有为他带来更多利益,反而成了压垮他财务的最后一根稻草。
富人会「借贷购屋」,用好债买进资产产生正的现金流,他们绝对不会「负坏债购屋」,在通货紧缩的时候,实际的利率却是上扬的;而穷人身上的贫穷基因,让他们总是不断靠「借贷」买东西,持续产生负的现金流,以致财务黑洞愈来愈大洞。
这就是为什么富人愈花钱愈有钱,穷人同样花钱如流水却欠了一屁股债,不是因为富人的八字比较重或是祖坟风水比较旺,这其中的贫富差距只是来自对金钱的态度截然不同。
有钱人的想法是让钱住在「高级旅馆」里,他会开始为手边的钱安排「最好的出路」,对于富人来说,金钱的存在价值不是把钱供起来,而是把钱花掉。
很多人都是没有目的的存着钱,当一个「守财奴」或是「屋奴」,终其一生也很难变成真正的富人。
穷人无论任何情况都习惯「Show Hand」
「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个简单的道理人人都懂,尽管如此,我还是经常听到很多人会说:「我手上的钱全都拿来投资某支股票」或是「我的收入都用在哪里了」,直到有一天莫名其妙被「断头」或「套牢」,才嚷着要去跳楼。
事实证明,贫穷是一种习惯,不是你的口袋有多少钱。
很多人最不想要的就是债务,但是脑子里却没有任何风险概念,经常用「Show Hand(梭哈)模式」拿自己毕生的积蓄到市场上豪赌一把,这就是穷人不可逆的惯性。
所以,想要脱贫的第一堂课,就是不要再感情用事把手上的钱「All In」,学习分配金钱用在甚么地方非常重要。
富人的致富模式基本上都遵循同一个法则,他们聚焦在「如何运用自己的金钱」,而不是如何存钱,他们不断地把钱投资在可以创造更多现金、提供被动收入、对抗通货膨胀,以及不断增值的资产之上。
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双城记》开头写着:「那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
现在我们也面临了同样的时代;美好的是,任何人都有机会在全世界经济重新洗牌的时候,乘势而起一跃变成富人;糟糕的是,你抱着穷人的信念兜兜转转了大半辈子,最后还是过着原来的穷酸日子。
大部份的人都逐渐沦为穷忙族与低收入户,你每天拚命卖力工作也快要赚不到三餐温饱的收入,想要置换你骨子里的贫穷基因打造成富贵体质,首先,赶快丢掉穷人的信仰,克勤克俭不是你的致富圣经,铁饭碗更不会变成你的救赎。
我们总是为了手边没钱而感到羞愧苦涩,只有让自己学会用富人的想法思考,痛下决心将贫穷的内在「重新装潢」,这才是真正让你翻身的「富贵风水」。
人可以没钱,但不能穷酸
长年下来,我一直在观察,为何有钱人不论破产几次,最终还是成为有钱人。相对的,穷人在贵人来临或翻身时机到来时,却一次次地视而不见或躲得远远的,不论他们如何绞尽脑汁贪财省钱,最终还是个穷人。
我也听到很多中小企业主跟我抱怨,说那些刚毕业的社会新鲜人,为何一个个都安装着穷人的脑袋,身上也散发着穷人的习性和气味,即使相隔几公尺远,甚至他们一进门,那种穷酸味就能闻到。
其实,只要他们所选的工作有发展性,刚进公司时即使薪水只有22K甚至更低,那又何妨?
因为,真正能让他们在社会立足的,不是那份死薪水,而是从工作中学习到或累积起来的技能和Know How,只要他们的能力够强,对公司贡献度够高,老板自然会用更高的薪水来肯定他们的能力。
然而,现在有许多年轻人来面试,都不问工作内容或前景,却只关心福利和薪水多寡。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面试新人时,尽管对方也承认自己什么都不会,也愿意参加公司的培训,然而却在薪资上为了一千元的差距,和我争执了半天。
最后,虽然他同意这个薪资是公司政策,我也无法改变而暂时妥协,但我已经心凉了一半,直接在他的面试表上注记:不录取。
人之所以会有穷富贵贱之别,其实关键是在习性,而不是祖先风水或八字好不好,更不是取决于你的爸爸是谁或有没有娶到富可敌国的千金小姐。
说难听一点,如果你整个人都散发着「穷酸」的习气,就算你祖先或老爸多有钱,你也称不上是富人或有钱人,顶多是拥有很多钞票且身上散发着铜臭味的暴发户罢了。
毕竟,做人可以没钱,但不能穷酸一生。
书籍资料
书名:富不是命定,而是习性使然:你的穷人习性像恶犬,总是在家门口赶走财神
作者:狄骧
狄骧
畅销书作家
为人淡泊名利,唯独偏好经济游戏。所谓偏好经济游戏,不是指数钞票的快感,而是享受破解资本阶级变魔术捞钱的快意。
作者认为:资本主义这个大赌场里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玩人的庄家,一是被玩的赌客。如果我们八字不好,无法成为吃人的庄家,那么,至少要当一个不被人吃的赌客,这是作者行走江湖的铁则。
作者目前客居台北,为《Reach+上班族达阵Mook》总主笔。
着有:《没本钱,照样创业赚大钱》、《其实,钞票不是钱,不景气也不是坏事》、《10年后,你想成为流浪汉还是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