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洋
“你买的基金赚钱了吗?”面对这个问题,竟有不少投资者表示没赚到钱。从宏观数据来看,过往10年公募主动权益基金业绩不俗,超越一些主流指数表现。但是为什么总是有人感觉“基金不赚钱”?市场波动往往是原因之一,但也存在一些投资者买涨不买跌、爱追冠军基金、定投时间过短、逢新基金必追等习惯。笔者咨询理财专家,总结出投资者购买基金的五大误区,若是走出了诸类误区,或许收益会有改观。
误区一:买涨不买跌
所谓的买涨不买跌,就是一些“胆子小”的投资者,只敢在市场行情向好时,被高收益吸引购买基金,但在市场大幅波动时就纷纷卖出,难以长期持有,致使其资产持有期收益率远远低于基金产品的净值收益率。
事实上,基金市场上已多次证明,在市场处于低位的时候买入,亏损的风险反而更小,长期来看获得的收益也会更多。
理财专家建议,投资者最好长期投资基金,不要太在意短期市场波动,尤其是在市场迷茫之际要坚持住。
误区二:追求“冠军效应”
不少投资者买基金喜欢追求“冠军效应”,每次追求排名靠前的基金或者是排名第一的基金。但是过去数据显示公募基金年度冠军第二年继续保持优秀者很少,投资者需要重视这一点。
对于基金来讲,很少有长时间一直排名靠前的。每一年的冠军基金,最多只有半年左右的时间业绩很突出,其他时间业绩一般。比如,因为基金经理擅长某种风格,或者对某些行业特别有心得。在某个年份中,一旦市场风格和基金经理个人风格契合时,他们往往可以获得好成绩。
所以理财专家建议投资者选择基金时,要把中长期业绩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不只是短期的业绩。最好不要以某一年收益排名作为参考指标,最好是拉长考核时间,比如找到过去3年、5年都业绩靠前的基金,因为长期业绩更能真实反映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如果某只基金,在各个年份中都能排在同类基金的前1/2甚至1/3,那么这只基金持续稳健的概率就比较高。
误区三:定投时间短
目前不少人选择基金定投,选择了一款基金,只需要设定一个固定时间,银行卡里的钱就会自动进入基金账户,省事又省心的定投方式被称为“懒人理财神器”。但是也有不少投资者反映,多半年来定投账户一直亏损,没见到什么收益,想要停止定投来“止损”。
其实定投时间短往往也是投资者布局基金收益不高的原因,历史经验证明,在低位停止定投并不是一个好的投资策略。理财专家表示,基金定投本质是一个不太需要择时的工具,原理是按一个周期固定金额买入的“傻瓜式”办法,在市场大跌时买的份额多,在市场上涨时买的份额少,借此平衡风险,重点是在市场上涨时赎回获得“微笑曲线”。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选择好基金,另一个是选择好的赎回时间点。基金定投最好设置“止盈点”而不是“止损点”。
新基金刚刚推出来时往往吸引投资者的眼光,令投资者认为新基金比老基金更划算。比如部分投资者认为新基金只有一元钱,而老基金由于已经运作一定时间,基金净值已经超过了一元钱。事实上,对基金而言,其净值取决于所投资标的的价格涨跌。新基金成立后还有一个建仓的过程,这其中包括时间成本和交易成本,早已建仓的老基金已经开始分享股价上升的收益,因此购买优质的老基金比购买新基金更划算。
新基金其实值得每个基金投资者去了解,但一个问题是这类新基金此前是没有历史数据可甄别,很难和同类基金做横向比较,也很难和过往市场表现与基金业绩做纵向对比,因此普通投资者对此很难准确把握。投资者一定要注意,最好先学习了解相关基金运作原理,并坚持冷静观察一段时间,根据自己实际需求来决定。
误区五:倾向价格便宜的基金
有很多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会去选择价格较低的基金,这是一种错误的选择。例如,A基金和B基金同时成立并运作一年以后,A基金单位净值达到了2元/份,而B基金单位净值却只有1.22元/份,按此收益率,再过一年A基金单位净值将达到4元/份,可B基金单位净值只能是1.44元/份。如果你在第一年是贪便宜买了B基金,收益就会比购买A基金少很多,所以在购买基金时一定要看基金的收益率而不是看价格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