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疫情让全国人民都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技多不怕压身,不知道在家上课的孩子们有多少自此能够立下志愿,将来成为像钟南山、李兰娟那么优秀的人才,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靠专业水准为国家出力。
我认为,读研已经是大势所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读研,培养自己的研究思维。而读博,也不能再被当作一件高处不胜寒的事情。对研究感兴趣的年轻人,应该为自己争取深造的机会。
很多家庭可能都担心读研的金钱问题,觉得供不起。今天我就把我硕博五年的收入清单列出来,给大家交个底儿。
本人是985高校,地区华东(非上海),硕士两年博士三年,其中有一年时间出国学习。
每一笔钱都是基本助学金和助研津贴两部分组成。硕士期间每个月的收入一开始只有800块。研二开始往上涨,从1100涨到了1300,主要是老板给的津贴多了。
2016年的9月转成博士,工资比小硕略高。这部分增加的主要是基本助学金,也就是国家和学校配套的。导师给的补贴也随着涨了几百块。
博士三年的补贴
我2017年9月开始出国,所以导师的补助就没有了,只拿国家的基本补贴,1550元。所以有12个月我的收入是美金,补贴标准是基金委制定的。我去的是美国,每个月补贴1650。这里的汇率我按照6.8算的。另外每年学校都会发学业奖学金,级别分一等和二等。这个很好拿,主要是看名额然后轮流。因为分配名额不够,我拿了一次二等。另外拿过一次国奖,2万元。
五年的学业奖学金和基金委的生活补贴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收入。这个表是从我的学校系统里拉出来的。平时其他补贴没有记录,但我记忆中包括一年三次的过节补贴(一年1500元)和极少量的劳务费(两三千)。这些钱不一定每个人都有,和课题组有关,所以就不列出来了。
五年的固定收入是学费和住宿费,博士比硕士高点儿。
硕博五年的学杂费
总的补助减去学杂费就是个人能够自主支配的生活费了。我减了一下,在不考虑出国的情况下,五年最低生活费是12万五千左右,一年两万多。平时导师再可怜可怜点,日子过的紧巴,但也能过。如果有出国的机会,最低生活费接近27万,考虑到国外的花销比较大,结余因人而异。省吃俭用的可以结余两三万块钱。所以省吃俭用,五年下来可能手里还有结余。而至于最高能拿多少,这个就太难以计量了。能者多劳,在此不详细介绍。
最低可自主支配生活费
所以,国家为了培养硕士博士,投入还是可以的。任何人只要有心想深造,都不会被金钱阻挡道路。从经济的角度,读个硕士博士比读大学省钱太多了!
内容来自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