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黄震云 韩宏韬:《古诗十九首》引《诗经》考论

   钟嵘《诗品》说《古诗十九首》其体源出于《国风》。[1] 其后,学者多从比兴等角度探讨两者的渊源关系,而对其引用《诗经》情况重视不够。自唐代李善到现代学者朱自清、马茂元,虽有涉足,但仅指出一些明引部分。本文拟全面考察《古诗十九首》引用《诗经》的情况,而对借用意象、化用语意等暗引部分做出重点剖析。最后,对其引用《诗经》的特点和意义作进一步探讨。

   一、《古诗十九首》引用《诗经》的形式

   (一)词语的引用

   “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凛凛岁方暮》),“巧笑”出自《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同车”出自《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美者颜如玉”(《东城高且长》)出自《召南•野有死麋》:“白茅纯束,有女如玉。”“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驱车上东门》),“寤寐”出自《邶风•终风》:“寤言不寐,愿言则嚏。”“忧伤以终老”(《涉江采芙蓉》),出自《小雅•小弁》:“假寐永叹,惟忧用老。”“北风何惨栗”(《孟冬寒气至》),“惨栗”出自《豳风•七月》:“二之日栗冽。”“无为守贫贱”(《今日良宴会》),“无为”出自《大雅•板》:“无为夸毗”。“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涉江采芙蓉》),“同心”出自《邶风•谷风》:“黾勉同心,不宜有怒。”“昔我同门友。不念携手好”(《明月皎夜光》),“携手好”出自《邶风•北风》:“惠而好我,携手同车。”“昔为倡家女”(《青青河畔草》),“倡”出自《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余和女。”“同袍与我违”(《凛凛岁云暮》),“同袍”出自《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二)语句的化用

   1. 将《诗经》的词语拆用入诗。“奋翅起高飞”(《西北有高楼》),“奋…飞”自《邶风•柏舟》:“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2. 将《诗经》的整句化用入诗。“路远莫致之”,出自《卫风•竹竿》:“岂不尔思,远莫致之。”“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迢迢牵牛星》),后一名出自《邶风•燕燕》:“瞻望弗及,泣涕如雨。”“戚戚何所迫”(《青青陵上柏》),“戚戚”出自《小雅•节南山》:“蹙蹙靡所骋。”马茂元注:“《论语•述而》: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一作‘蹙蹙’,义相通,皆言忧思状。”“道路阻且长”(《行行重行行》),语出《秦风•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纤纤出素手”(《青青河畔草》),“纤纤”出自《魏风•葛屦》:“纤纤女手,可以缝裳。”

   3. 将《诗经》的组句化用入诗。“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同上),语出《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睆彼牵牛,不以服箱。”“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驱车上东门》),这两句从《唐风•山有枢》来。“美酒”即“子有酒食”,“纨素”即“子有裳衣”,“不如”二字,即“何不日鼓瑟”之“何不”二字化出。

   (三)题目的引用

   “蟋蟀伤局促”(《东城高且长》),“蟋蟀”出自《唐风•蟋蟀》。“玄鸟逝安适”(同上),“玄鸟”出自《大雅•玄鸟》。“亮无晨风翼”(《凛凛岁云暮》),“晨风怀苦心”(《东城高且长》),“晨风”出自《秦风•晨风》。

   (四)意象的引用

   1. 长寿意象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松柏夹广路”、“寿五金石固”(《驱车上东门》),“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回车驾言迈》),“良无盘不固,虚名徒何益”(《明月皎夜光》)。《十九首》中大量运用“松柏”与“石”,其意象所指基本一致。松柏,《庄子•德充符》:“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在冬夏常青青”[2];石者,其存永恒。此意象本于《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2. 爱情意象

   爱情鸟。“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东城高且长》)马茂元说:“‘衔泥巢君屋’,意指同居。[3] 那么,‘双飞燕’当象征夫妇和谐。”此意象本于《邶风•燕燕》:“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程俊英说:“这是一首远嫁诗。燕燕,一对燕子。”[4]《毛传》:“飞而上曰颉,飞而下曰颃。”后人因此形容夫妇和美,常用“比翼双飞”,“颉颃之情”。“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客从远方来》)马茂元说:“‘鸳鸯’是双栖的鸟,古人用以象征夫妇同居。乐府《相和歌辞•相逢行》中的‘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的‘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都是这个意思。”[3] 此意象借用《小雅•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万福宜之。”程俊英说:“这是祝贺贵族新婚的诗。鸳鸯是成双成对的鸟。”[4]

   爱的信物。“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涉江采芙蓉》);“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庭中有奇树》)。采香草送情人,是古代恋爱生活的一种习惯,此习惯的最早记载当为《诗》。《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毛传》:“蕑,兰也。”又:“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毛传》:“芍药,香草也。”郑玄笺:“赠女以芍药,结恩情也。”

   3. 伤感意象

   柳旁惜别。“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青青河畔草》)此诗写闺房独守的少妇。《三辅黄图》说:“灞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折柳以赠别。”马茂元说:“柳,谐‘留’音,折柳寓留客之意,这大概是汉代的风俗。因柳而联想到别离,是有着这样一个特定意义的。”[3] 而柳作为这样一个“特定意义”的意象,应始于《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何止尽杨柳之貌,更尽别离难舍之情。年青貌美的女子,于春的季节,就是在那“依依”的杨柳下,含着泪眼,将夫君送别。

   月下怀人。“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青青河畔草》),“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明月何皎皎》)。“皎皎”形容月光的洁白。前者写思妇怀人,后者写游子思乡。马茂元说:“在我国古典诗歌里,思乡怀人之作经常是以月夜为背景。以明月寄以思乡怀人的情思。”[3] 而诗歌“月下怀人”的原型,是《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借酒浇愁。“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青青陵上柏》)。《汉书•东方朔传》:“销忧者莫若酒。”诗歌中最早以酒作为释愁,落得乐以忘忧的是《诗》。《周南•卷耳》:“我故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邶风•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唐风•山有枢》:“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

   泪为君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明月何皎皎》),“徙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凛凛岁方暮》)。前者写游子泪,后者写思妇泪。自古及今,若把所有诗中的“泪”字集在一起,则将汇成滔滔的悲壮江河,而它的源头是《诗》。《诗》中的泪字篇目很多。《邶风•燕燕》:“瞻望弗及,泣涕如雨。”《卫风•氓》:“不见复关,泣涕涟涟。”《陈风•泽陂》:“寤寤无为,涕泗滂沱。”

   (五)语意的化用

   1. 游子的伤痛

   境况窘迫,聊以自慰。“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青青陵上柏》)不得已而求其次的心情,与《陈风•衡门》中“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美?”何其相似乃尔。

   叹岁月易逝,人生无常。“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青青陵上柏》)),“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今日良宴会》),“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驱车上东门》),“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生年不满百》)。如此伤感情绪,似乎受到《曹风•蜉蝣》的熏染,“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于我归说。”程俊英说:“这是一首叹息人生短促的诗。”[4] 不过,这种情调《诗》中不如《十九首》表现得更为普遍,更为集中,更为悲哀与深沉罢了。

   及时行乐。蜉蝣若梦,节序如流,如何在白驹过隙的瞬间取悦生命的流程,《古诗十九首》“弹筝奋逸响”,慷慨而歌哭:“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荡涤放情志,何为目结束?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驱车上东门》),“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这种行乐方式,这种颓废情绪,与《诗》中的某些篇章有些渊源。《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唐风•山有枢》:“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子有廷内,弗洒弗扫。子有钟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秦风•车邻》:“既见君子,并坐鼓瑟。今者不乐,逝者其耋。”

   游子有家难归。“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马茂元说:“(此句)是设想回家没有回家的办法,当然这其中包涵了许多现实处境的悲哀,诗人是不可能具体说出的。”[3] 如此有家归不得的悲哀,《诗》早已痛吟在先——《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跛予望之。”程俊英说:“诗里极言黄河不广,宋国不远,回去很为容易,却因某种限制而不能如愿。”[4]“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涉江采芙蓉》),写游子在漂泊的旅途回头眺望故乡怀归不得的愁情,造境极似《魏风•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桧风•匪风》:“顾瞻周道,中心怛兮。”

   2. 思妇的悲哀

   担心被弃。“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行行重行行》)、“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凛凛岁云暮》)。“浮云”句言思妇担心丈夫受人离间而滞留他乡,取意于《陈风•防有鹊巢》:“防有鹊巢,邛有旨苕。谁侜予美?心焉忉忉!”“锦衾”句言思妇担心丈夫另有所欢,而背负“同袍”之情,取意于《秦风•晨风》:“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善待自己。“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行行重行行》,这是诗中主人公见弃后对自己的劝勉,好好保重自己。此意本承于《小雅•无将大车》:“无将大车,祗(只是)自尘矣。无思百忧,祗自疧(忧病)矣。”“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青青河畔草》),语意本承《郑风•褰裳》:“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王国维谓前者曰:“淫鄙之尤。然无视为淫词者,以其真也。”[2] 然较之后者,似意犹未尽。若读者知其所本,则可尽知主人之心意耳。

苦无所托。“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冉冉孤生竹》)“兔丝”附他物而生,喻女性。“女萝”,亦附他物而生,而喻丈夫。《诗•小雅•頍弁》:“茑与女萝,施于松柏。”女萝附于松柏而生,方为得其依托。而言“兔丝附女萝”,特反其意而为之。

   思君庸怠。“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迢迢牵牛星》),极似《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倾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小雅•采绿》:“终朝采绿,不盈一匊。”

   美人迟暮。“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冉冉孤生竹》),造意似《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墍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3. 爱情的吟唱

   爱情无价。“此物何足贵”(《庭中有奇树》),歌颂“情贵而物轻”,化用《邶风•静女》:“非汝(彤管)之为美,美人之贻。”

   爱情永固。“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客从远方来》),以混合坚牢的漆胶,寄托夫妇永不分离的愿望。造语似《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而绸缪之情,如胶似漆已成为爱情永恒的象征。

   二、《古诗十九首》引用《诗经》的特点

   (一)从引诗的形式上看

   1. 《古诗十九首》引诗的独特性。《古诗十九首》引诗形式具有多样性,而其主要的形式是词语的明引与意象、语意的暗引。这与诸子散文、四言诗主要以整句和组句引诗形式形成鲜明的对照。而其根本原因是由五言诗的形式决定的。以四言为主的《诗经》的整句很难直接融入诗中。所以,采摘词语、意象,化用语意入诗,显示出《古诗十九首》文人天才的创造性。而且,融意象入诗,是诗中引《诗》的显著特色,这与诗歌情景交融的特征和比兴手法紧密相关。

   2. 五言诗体生成的契机。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四言体与五言体的某种关系。整句入诗的形式,一是在《诗经》四字的基础上各加一字,如,“[路]远莫至之”;二例是加上一字后又改一字,如,“纤纤[出]素(女)手”;三是在《诗经》五言的基础上略改一字,如,“戚戚何(靡)所迫”。(按:[]内为《古诗十九首》中加上的字,()内是《诗》中的字。),且《诗经》中还有一些五言句,这种现象虽非大观,但是我们从中可以窥见四言到五言发展的契机。程毅中说:“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说: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汉五言……明代许学夷《诗源变体》认为三百篇始流而为汉魏,国风流而为汉十九首、苏、李、魏三祖、七子五言……许学夷修正了严羽的说法,跳过了楚辞而以五言诗直接国风,虽乏论证,但是有他独到的地方。因为从诗歌的发展源流看,楚辞是另一系统,是不能插在四五言之间的。”[5] 许学夷见解确实独到,但言之不详,上述现象可以为他做一补证。

   (二)从引诗的思想内容看

   《古诗十九首》所引的诗的内容大都充满伤感色调,伤感意象、游子伤痛、思妇悲哀占绝大部分,大部分来自《诗经》中的弃妇诗《晨风》,怀人诗《月出》,送嫁诗《燕燕》,思归不得诗《竹竿》、《河广》、《匪风》,人生苦短诗《蜉蝣》,及时行乐诗《蟋蟀》、《山有枢》等。这些诗之所以被大量引用,是因为《古诗十九首》作者与它们产生强烈共鸣。游国恩说:“《古诗十九首》是中国感伤主义文学最早和最集中的表现。”[6] 而它的萌芽则在《诗经》。就是在《诗经》的影响下,感伤诗到《古诗十九首》方蔚为大观。

   三、《古诗十九首》引用《诗经》的意义

   《古诗十九首》所引《诗经》部分作为特殊的指示性符号,具有暗示性特点,借着引诗的上下文,读者若能知道所引用的全句以至全篇,便可联想领会这种含义,这样就增加了诗句的力量,扩大了文本的张力。

   《古诗十九首》创造性的引诗方式为后代诗人做了垂范和启迪,影响深远。与“三曹”诗引诗形式相比较,“三曹”引诗又出现新的不同。笔者对“三曹”引诗作了不完全统计[7],引用题目10处,如,曹操《苦寒行》“悲彼东山诗,处者歌式微”。句式的借用两处,如,曹植《朔风》:“昔我初迁,朱华未希;今我旋止,素雪云飞。”并且出现了以引用《诗经》为诗歌题材的诗,如曹植《三良》诗,直接化用了《秦风•黄鸟》。这说明了诗歌引诗形式的进一步发展。此外,“三曹”诗中还出现了引用《古诗十九首》的现象,说明了引用诗歌范围的扩大。从东汉文人诗,到六朝诗,到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引诗成为诗歌创作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钟嵘. 诗品[M]. 北京:中华书局,1998.

   [2]杨柳桥. 庄子译诂[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朱自清,马茂元. 朱自清马茂元说古诗十九首[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4]程俊英. 诗经译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5]程毅中. 中国诗体流变[M]. 北京:中华书局,1998.

   [6]游国恩. 中国文学史[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7]余冠英. 三曹诗选[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词条  诗经  诗经词条  
中国古代文学

 叶嘉莹:似花还似非花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