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系里同仁闲聊,有人半玩笑半认真地跟我说:你应该给袁世凯另写一本书——袁世凯的亲家们。这个选题确实不错,可惜没有排上我的日程,蹉跎到现在。
没想到,历史学者张永久先生有心,他的新著《袁家有故事:袁世凯后裔记忆拼图》出版面世了,从袁世凯后人的记忆出发,来讲述袁氏家族的故事。
我也与袁家后人打着交道,但张永久更是图谋久矣——我只想着袁世凯的亲家们,当年怎么着也是民国政坛上的风云人物,不管是政治联姻还是世家续好,都值得关注,没想到,学者也许更应该关注袁家后人的遭际。
中国的历史与政治,向来是滚滚车轮,追求宏观、抽象、阔大的叙事,微观的、个人的、家族的命运,似乎都是这车轮下的微末细尘,没有人去在意。美国学者可以著出《叛逆者:塑造美国自由制度的小人物们》,甚至美国的中国史研究者都可以著出《王氏之死: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于细微处见精神,这样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着实值得我们借鉴。
逃离政治与威权
以我有限的阅读经验,以往的相关著述中,很少有学者把目光打向民国第一家——袁世凯家族及其后人。即使有,书的简介中一句“袁世凯,臭名昭著的洪宪皇帝”云云,就已然丧失了历史的公允;张永久倒是对袁世凯及其家族早有研究,并且远离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对历史人物秉持了难得的温情与敬意,于若干年前出版过《袁世凯家族》,对袁世凯家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
他的新著《袁家有故事》则侧重于袁世凯病逝后,其家族结构的剧烈演变,关注点主要在袁氏大家族几代后人在世纪岁月中的悲欢离合、光影歌哭——1916年6月6日,袁世凯患尿毒症不治而逝,以这个时间点为分界,袁氏家族的故事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向政治和威权靠拢,另一类是逃离政治和威权。如果说《袁世凯家族》讲述了袁家向政治和威权逐年聚集的故事的话,那么《袁家有故事》主要讲述的则是袁家后人迅速逃离政治和威权的故事。
与其说是逃离,不如说是跌落。因为逃离至少带些主动性,而跌落则完全是被动的。袁世凯去世前,这个家族处于社会的顶峰,袁世凯去世后,这个家族旋转着跌落,而且这种跌落还不是一次性的,或者说,谁也想不到,由于时代的更迭与社会的演变,这种跌落没有最惨,只有更惨,一次比一次跌得更重更深,直到陷入无边的黑色泥淖中。你能逃向哪里去?
后袁世凯时代,袁家第二代、第三代以及第四代和其他中国人一样,历经了民国乱世、日军侵华、三年内战、中共建政及后来的一系列政治运动,作为袁世凯的后人,他们要比其他普通人的遭遇复杂得多,命运也曲折得多。诚如序言作者之一、袁家大公子袁克定的孙子袁缉燕先生所说:“袁家的故事是百年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在这一时期,无数的家庭、家族,都有类似经历,都能感同身受。袁家有故事,赵家、钱家、孙家、李家……家家也都有故事。”
虽然如此,但袁家也许更具有典型与非典型的双重意义。所谓的“典型”,当然是袁缉燕先生所说的“袁家的故事是百年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所有的一切都似曾相识,因为百年来中国就是那样走过来的;所谓的“非典型”,袁家毕竟不是赵家、钱家、孙家或者李家。正如马勇先生在序言中所指出的,袁世凯在教育子女方面有许多值得今天的家长、尤其是高官家长注意的亮点,至少,“袁家后人,不论在袁世凯生前,还是在袁世凯身后,并没有给袁家脸上抹黑。”
诚哉斯言。
虽然,在大陆历史教科书中,袁世凯仍被钉在“窃国大盗”的耻辱柱上,但是,近年学界对袁世凯的评价,已远不是教科书和社会舆论那般不堪——在2011年由安阳师范学院、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南开大学、河南大学等主办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与袁世凯学术研讨会”上,学者们重新评价袁世凯的功过是非与历史地位,承认了其在培养军事人才、逼迫清帝和平退位、开创中华民国以及发展实业等方面的贡献。
三个时代的沉浮
作为近代史上的一流人物,学界对于袁世凯的挖掘可能还不够,但还是那句话,袁家后人同样值得关注。可以说,为了撰写这本袁家故事,作者不仅查阅了大量史料档案,对传说中真伪混杂的袁家故事,认真地进行了甄别和筛选,纠正了若干谬误。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亲赴天津、项城、安阳等地进行田野调查,实地采访了袁家楫、袁家诚、袁家文、袁萌临、袁缉燕、袁弘宇、袁忻等十多位袁家直系后裔,以及晚清大臣荫昌的孙子荫成祖,北洋将军段芝贵的孙子段夔,张伯驹的女儿张传、女婿楼宇栋等人。历时五六年,行程数千里……追随作者的笔峰与足迹,我把袁家后裔的沉浮跌落,进行了时段切割。第一时段,北洋时代;第二时段,国民党时代;第三时段,中共建政以后。
第一时段,只是典型的树倒而已。众所周知,袁世凯刚刚去世,家里就炸了营,原配夫人于氏放声痛哭——中国式的哭丧当然都是埋怨式的:“你一辈子对不起我!弄了这么多姨太太!又养了这么多孩子!你死了都丢给我,叫我怎么办哪!”于是,非原配生的二公子克文领着众兄弟姐妹跪地“求娘赐死!”直到嫡长子克定出面相劝,才算作罢。这边刚了,那边又来凶信,一个丫头飞跑过来报告:三姨太太吞金自杀了……晚上,更吓人的消息来了,说段祺瑞要带兵前来包围总统府,杀死袁氏全家……
后面这个消息当然是假的。老段才不会这么忘恩负义,他保护袁家都来不及呢。这一时段真正给袁家雪上加霜的,是我最不欣赏的那个多变将军冯玉祥。冯玉祥督豫期间,抄没了袁家在河南的所有房产与地产。想想他连民国政府与满清室皇退位签订的八大条都不遵守,不但单方面私自改了优待条件,还派人去驱逐溥仪,限三小时出宫,否则大炮轰兮开他娘——革命有理,不讲国家和个人信誉更是有理。
第二时段,国民党统治时期。这个时段,国家表面上大一统了,政府也有了一定的威权,不至于对袁家再下杀手,但是中间加入一个漫长的抗日时期。众所周知,从袁世凯经略朝鲜开始,他就是日本的终身敌人。日本鬼子进中国,袁家后人自然更不好过。张永久的书里,醒目地谈到了这一段。彼时,大公子克定希望通过关系,求蒋介石归还袁氏家族在河南被没收的财产,遭到拒绝!袁克定只好以典当旧物为生。
此时,日本情报头子土肥原贤二出面了,邀请袁克定参加华北伪政权,只须挂名就有固定的薪酬,袁克定一口回绝了。他给友人说:父亲生前最恨日本人,现在自己如果为了钱财去当汉奸,一则对不起父亲,二则自己良心上也不允许。后来不知怎么搞的,伪政权还是将他挂名了,他亲自跑到报馆,刊载了一份声明,表示自己因身体原因,不参加任何组织,所有挂他名字的东西均为不实之词。
袁世凯泉下有知,也应该欣慰了。虽然见识、胸襟、胆略等各方面,克定相比于父亲,总是略逊几筹,但是,毕竟是袁世凯的长公子,底线、气节,一样不少!
新中国建国前夕,袁克定已经穷困得揭不开锅了,但是,太子遗风犹在:进餐时胸戴餐巾,正襟危坐,用刀叉将窝头切成薄片,蘸着咸菜就餐……这场景让我想起了章诒和《往事并未如烟》中所谓的“最后的贵族”。
第三时段,建国之后,袁家后人再次跌到谷底。关于这一段,他们中诸多人的故事,都可以单独著成《陆犯焉识》那样的小说,或者拍成《归来》那样的电影。所以,诸位如果有兴趣,还是去张永久的书里淘宝吧——袁家确实有故事!
《凤凰周刊》特约撰稿/端木赐香(河南安阳师范学院历史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