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刘申宁:厘金

  

  厘金是晚清民国年间征收的一种商业税,因其初定税率为一厘,即货值的百分之一,故名厘金。

  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革命兴起后,发展迅速,不久克南京。当时太常寺卿雷以缄在扬州帮办军务,鉴于“国帑空乏,军用不给”,采纳幕僚钱江的建议,在江苏省的一些乡镇劝商捐厘助饷,名为厘捐。这些原本是商人自愿捐厘助饷的捐,仅是一种临时筹款的办法而已。后来到曾国藩湘军兴起之后,便渐渐改为地方督抚的一种税制。在其辖区水陆要道设厘局征收,因办理有成效,各省仿行,遂遍及全国。其征课品种分为百货、盐、洋药、土药四类。其征课环节分为:出产、出山等出产地厘金,以及活厘、行厘等通过税厘金,还有坐厘、门市厘、日捐等销售地厘金,种类繁多,无所不取。其税率起初为百分之一,以后逐渐提高,至光绪年间,许多省已高达百分之五。厘金收入甚巨,几占正税地丁的一半。

  厘金之所以能畅行全国,重要的原因不是其所收之巨,而是这笔钱均为地方督抚管辖,不入国库,可由地方官员变通使用。曾国藩创办湘军,清政府是没有经费拨款的,一切均要由他设法自筹。于是厘金便成为曾国藩的财政来源。当时清廷的正税是地丁,由户部统筹,地方督抚非经皇帝允准,是不能轻用的。为此,地方官员所需经费亟需开辟新的财源,厘金的出现正适应了这个需求,解决了当时的燃眉之急。此即所谓中央地方:不给钱给政策,允许地方征税自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能依次做大、建军兴业,其主要依靠的财政多源于此。直到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宣布裁撤厘金。至此,沿袭七十余年的厘金制度方被废除。

  国家治理原本有税,此税在清雍正年间删繁就简,合为“地丁”,仅此一税。晚清战乱,为了社稷安危,清廷也顾不了许多,遂顺应地方官员要求。于国税之外,又开了地方税。这并非是国税之分离,而是于国税之外另添新税。厘金这种地方税的出现,最大的受益者是地方督抚大员。他们有了自己可以掌控的财源,于是征兵、建厂、做各类事项。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有了钱便可以做一切事情。这是晚清地方实力派得以壮大,并迅速成长为可以与中央政权抗衡力量的重要原因。辛亥年间清廷的退位,并非缘于孙中山的起义,而是由于袁世凯的逼宫。地方实力派的力量强大到足以推翻中央政权时,权力天平的倾斜便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风起于青萍之末,最先由一种临时措施发展而来的厘金,最终发展成为挤掉中央政权的地方实力派的重要财源。这是当时清廷中央给予地方这一政策时绝对没有想到的事情。正是接受了这个教训,蒋介石在平定了各地军阀后,果断地裁撤了厘金,切断了各地地方政府的财源。各省财政均由中央直接拨付,才使得国民政府将权力归于一身,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税收归中央还是归地方,看似一桩小事,却是关乎中央权力集中与分散的大事。凡中央权力高度集中之时,财权是绝对不会放给地方的。由是想起,如果那位对历史极为熟谙的老人今日依然还在的话,也是绝对不会让国税与地税分离的,这正是厘金带给人们今天的无尽思考。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刘申宁:厘金  刘申宁:厘金词条  
史学理论

 郭世佑:破坏历史记忆何时休

   我国不仅是一个拥有数千年文明史的国家,而且是一个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把成语“实事求是” 当作国训的国家,还是一个把爱国主义当口号高呼最多也最响的国家。按...(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