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伦理道德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从西汉经学家刘向编辑的《孝子传》和《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籍中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序而诗之,以训童蒙,成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有图画,所以又叫做《二十四孝图》。
自此以后,二十四孝的故事在我们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成为人们纷纷学习效仿的榜样。五四以来,随着西方现代思想的传播,中国人开始用一种新的眼光看待传统的一切,包括传统的伦理道德。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个《二十四孝》。鲁迅先生就专门做过一篇文章,题目就叫《二十四孝图》。
鲁迅先生这文章是以嘲讽的口气写的,很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当今那些对儒学情有独钟的人往往骂鲁迅先生亵渎了古代圣人。但是按照鄙人的意思,本着对古人先人作同情理解的情怀,鲁迅先生也不是无病呻吟!这一点也是必须要知道的,先生总也是我们这些当下还活着的人的先人吧,虽然不算很古!例如,他看了郭巨埋儿的故事,就联想到自己:“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境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他的担心难道不在情理之中吗?可见鲁迅先生说的“吃人的礼教”在当时的中国完全不是无病呻吟啊!
五四的激烈的反传统在经过一百年的现代化洗礼的中国故然没有必要再去效仿了,但当今一些所谓的保守主义分子主张完全回到传统的做法也显然是矫枉过正了!
对待传统,既不能否定一切,也不能全盘照搬。而摆在现代研究者面前的一个任务是:在现代人看来,二十四孝中的这些做法都是很可笑的、很荒唐的、很愚蠢的,有人斥之为封建迷信,现在甚至有人认为这是灭绝人性的行为(郭巨埋儿),那么我们中国的古代圣人们为什么偏偏要提倡用这些最笨的方法呢?难道是我们古代的圣人们纯粹是要编造这些故事出来故意愚弄那些愚夫愚妇们的吗?
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对二十四孝作出理性分析。分析清楚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我们这些现代人对古人有更多更好的同情理解,而且也对我们认清二十四孝中哪些是需要抛弃的糟粕哪些是可以继承的精华有所帮助。
孝道所涉及的虽然只是人与人的关系,但实行孝道显然需要物质的东西来奉养父母。而一旦涉及物质的东西就不能不首先探讨一下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认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我们人类不可能也不应该坐等大自然自动奉送我们什么东西。人类必然要通过征服自然来取得物质资料。下面我们就会看到,即使要实行孝道,人们也不得不想方设法去征服自然,才能取得孝道所需要的物质的东西。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孝道就成了一句空话,纸上谈兵了。当然,这并不等于说,物质的东西越丰富,孝道就实行得越彻底。事实上,下面我们就会看到,本文的观点正好相反。俗语说“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并不是说君子的交往与物质的东西一点也没有关系,这只不过说君子的交往不注重物质的东西,与水一样淡,但水也是物质啊!如果说任何伦理道德的实行因为也需要一定的物质的东西,所以也不得不需要去征服自然的话,那就不用说了,在解决人的纯粹的物质生活问题时,就更需要人去征服自然了。现在很流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想法。这想法说高尚是很够高尚的了!但也很够天真,不现实,不切实际!并不是我们人不想与自然和谐相处,而是大自然并不单单有仁慈的一面,她也有极残忍的一面。我们中国哲学家往往过分强调这一面而看不到另一面。这就是我们中国二千年来物质文明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的根本原因。
从人类历史上看,人类迄今使用过的通过征服自然取得物质资料有三种方法:1,利用人的精神力量来征服自然的物质力量;2,利用人的物质力量来征服自然的物质力量;3,利用自然的物质力量来征服自然的物质力量。
在我们的二十四孝中,利用第一种方法的有:
一孝感动天: 虞舜的孝的精神感动了上天,才发生奇迹,上天让大象、飞鸟帮助他耕种,让舜统治天下。这也可看成虞舜的精神征服了大象和飞鸟。这种方法与后人训养大象用作运输工具,训养鸽子帮人传递信息并不是一回事!后者利用的是第三种方法。
十一刻木事亲:丁兰,幼年父母双亡,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木像的手指居然流出血来。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这当然需要奇迹!
十七哭竹生笋: 孟宗的孝的精神感动了上天,发生奇迹,让竹子长出笋来。这可以说是孟宗的精神征服了竹子。
利用第二种方法的有:
二戏彩娱亲: 老莱子用自己各种可笑的动作取悦父母。
三鹿乳奉亲: 郯子自己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四百里负米: 仲由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五啮指痛心:曾参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这是利用人自身的特殊功能。
六芦衣顺母:闵损冬天穿的是用芦花做的“棉衣”,用自己的身体来抵御寒冷。宁愿自己受虐待,也不愿自己父亲休逐后妈。
七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母亲所服的汤药,他自己必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八拾葚异器:蔡顺摘桑葚母子充饥,好的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不好的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十三怀橘遗亲:陆绩随父亲访客,知道自己的母亲喜欢吃橘子,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想拿回家去送给母亲尝尝。
十四扇枕温衾:黄香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
十五行佣供母:江革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要什么给什么。
十六闻雷泣墓:王裒母亲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
十九扼虎救父:父亲被虎扑倒叼走,杨香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杨香利用自己的力气征服老虎。
二十恣蚊饱血: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吴猛利用自己的血来征服蚊子。
二十一尝粪忧心:庾黔娄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庾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庾黔娄利用的是自己的味觉。
二十二乳姑不怠:崔山南,祖母唐夫人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她的婆婆、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
二十三涤亲溺器:黄庭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马桶。
二十四弃官寻母:朱寿昌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终于在陕州找到生母和两个弟弟。
同时利用第一和第二种方法的有:
九埋儿奉母: 郭巨无法同时养活老母与儿子,打算牺牲儿子,这是第二种方法;但最后他的孝的精神感动了上天,发生奇迹,上苍赐给郭巨一坛黄金,这就是第一种方法了。
十卖身葬父:董永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这是利用第二种方法。一天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这就是奇迹,第一种方法了。
十二涌泉跃鲤:姜诗妻庞氏常到距家六七里之遥的长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以上是第二种方法。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这就是奇迹了,第一种方法!
十八卧冰求鲤:王祥利用自己的体温企图把冰化开,但达不到目的,最后也要依靠第一种方法,发生奇迹。
第三种方法就是科学技术的方法,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科学技术,本质上没有什么差别:如古代的水磨与现代的水力发电站,都是利用水力这种自然的物质力量来征服自然。其差别只在于有效性上:古代的水磨在效率上当然不能与现代水力发电站比,而且电力还能远距离运输,这是古人从来没做到过的。
从效率上看,从物质价值上看,从科学的角度上看,第三种方法最有效;第二种方法可以达到目的,但效率不高,有的也不一定有用(如“卧冰求鲤”);第一种方法在今天看来根本没用,尽管古人好象深信不疑!我们认为,人的精神力量对自然的物质力量根本上就不起作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也证明了,古人企图用自己的精神力量来征服自然的物质力量的愿望和努力全都成了泡影。历史典籍上记载的那些成功的奇迹,在现代人看来,要么是文人的从道听途说得来的胡编乱造,要么是别有用心者的欺骗伎俩,要么就是另有物质上的原因,利用现代科学原理可以得出解释。相反地,从精神价值上看,从道德价值上看,第一种方法最高,第二种方法其次,第三种方法最低。
这就表明,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是背道而驰的,用数学上的语言来说,就是成反比例的关系。在“二十四孝”中,我们找不到有利用第三种方法的。这就可以充分说明中国科学技术到近代为什么落后了?
人的精神力量尽管不能对自然的物质力量起作用,但可以对另外的人的精神起作用。这在二十四孝中有很多例证:
在第一孝“孝感动天”中,虞舜的孝的精神实际上并不是感动了天,而是感动了帝尧。正因为虞舜的精神征服了帝尧的精神,所以帝尧才派了九个男仆为虞舜做事,把自己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他,最后甚至把整个天下也让给舜了。 这些都是历史事实,是真实可信的!至于什么舜的孝感动了上天,因而大象、飞鸟都帮舜耕种之类的奇迹,那是胡扯!
在第六孝“芦衣顺母”中, 闵损,生母早亡,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没有妈了。”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同亲子。在这个例子中,闵损不仅感动了他的父亲,也感动了他的后妈。
在第八孝“拾葚异器”中,蔡顺的孝的精神感动了赤眉军,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二斗白米,牛蹄一个,以示敬意。
在第十二孝“涌泉跃鲤”中,姜诗妻庞氏孝的精神感动了她的婆婆,所以才让她重进家门。
在第十三孝“怀橘遗亲”中,陆绩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精神上就感动了,不再认为他是偷东西了。
在第十五孝“行佣供母”中,江革,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就不忍杀他了。江革的孝的精神甚至感动了匪徒的精神。
二十四孝中所有这些人与人之间在精神上的产生相互影响、产生共鸣当然完全可以相信是真实的,因为这些在今天也是可以得到验证的。有俗语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就是这个道理!但不要忘记,这种无穷的力量只能在精神上起作用,对自然的物质力量是不起作用的。
到此,我们应该清楚了,我们的古代圣人为什么偏爱那些(从效率上讲)最笨的方法?那是因为这些方法精神价值、道德价值最高。“卧冰求鲤”就是最笨的办法,人的体温能把冰化开吗?当然不能!这个简单的道理圣人们也是知道的,所以才需要出现奇迹。如果冰很薄的话,人一躺上去就会掉到水里去了,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可能出性命。鲁迅先生也曾担心过这件事:“‘哭竹生笋’就可疑,怕我的精诚未必会这样感动天地。但是哭不出笋来,还不过抛脸而已,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了。我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冬中,水面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
躺上去,也一定哗喇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自然,必须不顾性命,这才孝感神明,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但那时我还小,实在不明白这些。”事实上即使在古代也有省力的办法,例如用开水把冰烫开、用锄头把冰砸开。“尝粪忧心”也是最笨的方法,虽然能达到目的,但效率不高,准确性也成问题,而现代西方人则发明科学仪器来化验,效率、准确性都大大提高了。“哭竹生笋”实际上没用!抱住竹子大哭,能感动天地让竹子长出笋来吗?当然不能!但古代人相信奇迹!而现代人则利用科学技术发明了反季节的蔬菜水果。只要在科学上搞清楚竹子长笋需要哪些物质条件,然后创造这些条件,竹子才能长出笋来。不过,虽然这些省力的、讨巧的、效率高的办法在科学上很有价值,在实用上很经济,也很有用,但是在道德上在精神上却没什么价值。只有那些化了很大代价获得的、用最笨的办法得到的东西在道德上才最有价值,在情感上才能令人感动,才有精神上的震撼力量。这一个道理在古代成立,在今天同样起作用。举一个大家熟悉的现实例子:如果某个地方地震了,一个亿万富翁捐了100万,一个捡破烂的老太婆捐1万。你说哪个人更让你感动?显然是后者,100万对于一个富翁来说是小菜一碟,而一个捡破烂的老太婆攒1万元要化多大代价啊!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为什么能够震撼全世界(不管是红色的社会主义世界还是白色的资本主义世界)?那是因为这是在异常艰难的条件下完成的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壮举,而所用的方法却恰恰就是最原始最笨的徒步的方法!
所以如果现代人认为我们古代的圣人们纯粹是要故意编造这些故事来愚弄那些愚夫愚妇们,那完全是对古人的误解,也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因为古代与现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前者是道德的时代、精神的时代;后者则是科学的时代、物质的时代。我们现代人今天站在科学的、物质的立场上来看古人的行为,当然显得很可笑、很荒唐!但是,如果古代圣人能够死而复生,看到今天的人的行为,同样会站在他们的道德的精神的立场上认为我们现代人的行为同样是很可笑的、很荒唐的!
不过,因为中国古代太注重精神价值、道德价值,所以在物质生产上效率很低,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当然也是要必须承认的。但是现代科学技术很发达,物质生活很丰富,人的道德是不是同样发达,人的精神生活是不是同样丰富呢?没有人能对这些问题打包票地作出肯定的回答。现代人也有现代人的问题吧?!在我们看来,古人的错误是在于企图用精神的道德的力量来解决物质的问题,而现代人的错误却正好相反,在于企图用物质的方法科学的方法来解决的的精神上的问题。我们认为,人的精神上的问题只能用精神的方法道德的方法来解决,人的物质上的问题只能用物质的方法科学的方法来解决。
通过上面我们的分类分析整理,我们看到了,在二十四孝中,真正需要发生奇迹的也只有七条,其余的十七条(占了绝大多数!)都是一些实实在在的、平平常常的普通人都能做到的方法,基本上都能达到目的。唯有第五孝啮指痛心的有效性似乎很可疑!但却使从今天科学的角度来看,“十指连心”现象,母子是否真的能心灵感应也还是值得去研究的。现在好象还时有报道发生过这些现象。不过,现代通讯技术这么发达,我们就没必要依靠这种方法了。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现代人使用现代通讯技术传递信息尽管比这种方法有效得多,但在精神价值上、在道德价值上两者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
现在有人对“埋儿奉母”的做法提出激烈批评,指责说这是一种灭绝人性的野蛮做法。实际上这是把问题简单化了,因为这是我们人类所碰到的最难处理的道德困境。即使在今天我们也会碰到类似的的情况。举一个大家很熟悉的例子:一男一女在热恋之中。女的对男的说:我与你妈同时落水,你救哪个?男的回答:两个同时救,一手一个。女的说:只能救一个!男:……。在这个例子中,按照古代圣人的观点,当然要救妈。但按照现代人的观点,有些人大概会认为应该救女朋友。你说这两种观点谁对谁错?不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吧?
更何况,我们的圣人们并没有灭绝人性,相反地是非常怜惜生命的。所以在这个故事里,圣人们安排了在关键时刻出现奇迹,并没有真的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活活埋掉。至于在历史上是否真的有愚夫愚妇们真的实行过“埋儿奉母”的做法,就留给有考据癖的历史学家了。不过,按鲁迅先生的说法,好象是没发生过的:“现在想起来,实在很觉得傻气。这是因为现在已经知道了这些老玩意,本来谁也不实行。”但也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这个故事的负面影响是我们的圣人们所始料不及的:“不过彼一时,此一时,彼时我委实有点害怕:掘好深坑,不见黄金,连‘摇咕咚’一同埋下去,盖上土,踏得实实的,又有什么法子可想呢。我想,事情虽然未必实现,但我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至少,也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后来这印象日见其淡了,但总有一些留遗,一直到她去世——这大概是送给《二十四孝图》的儒者所万料不到的罢。”
在“埋儿奉母”的故事里,郭巨为自己的做法提供的理由是:这世上妈只有一个,死了就没了,而儿子死了可以再生一个。你说,这种说法没有道理吗?这样想也在情理之中吧?当然鲁迅先生的担心也在情理之中,任何一个人处在这种情况下都会有这种惧怕的。这就是我们的道德困境!
当然现在我们可以说我们有办法解决郭巨碰到的这个道德难题了,就是利用科学技术,提高粮食产量,生产出更多更丰富的物质资料,就能养活更多的人口。但不能因此就认为,我们已经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这一类道德困境。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我们人类还是会碰到这个难题的。例如妇女难产,医生说只能保一个,是保大呢?还是保小呢?这不是一个同样艰难的道德选择吗?当然,我们也可以相信,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也有可能解决这个道德难题的,可以同时保住大人和小孩。但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还会出现。
当然如何处理这类道德困境,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据人类学家的考察,有的原始部落在发生饥荒时,会把老人杀掉充饥。从整个种族的长远利益考虑,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一是老人本来就不久于人世了,二是老人对整个种族再没有能力作出什么贡献了。在著名的泰坦尼克号沉船事故中,遵守了西方人的妇女和儿童先登上救生艇的美德,男人们把死亡留给自己,把逃生的机会留给妇女和儿童。这是西方的一种传统美德,有什么理由可讲呢?而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之一就是孝,但在传统中国,就没有“女士优先”的说法(我们有的是“老人优先”!),相反地,倒是“没有女的份”(除非她有福气生了儿子!)的传统。在现实的妇女难产的例子中,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从情感、利害、不同的伦理道德教育的影响等)考虑,有的可能选择保大,而有的可能选择保小。如果夫妻感情很好的,做丈夫的可能选择保大,但抱孙子心切而又受传统的传宗接代思想影响至深的的婆婆可能选择保小。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断定哪个对哪个错!
写作鄙文的目的,总之一句话,就是想要说:对于传统文化(包括五四也已经是传统了吧?),每个人都应该本着理性的态度作一个同情的理解。鄙文所讲的理性,既包括科学理性、理论理性、物质理性、事实理性、工具理性、手段理性,也包括道德理性、实践理性、精神理性、价值理性、目标理性、目的理性。鄙文的观点是,这两种理性是背道而驰的。如何调和这两种互相冲突的理性,保守中庸之道,是我们人类所碰到的最困难的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