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徐梵澄:老子臆解·道经一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噭。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第一章第一节,据甲本增四“也”字。

   “无欲”——宋儒多在“无”字断句。(参陆象山说)。勘甲、乙两本,后皆有“也”字,作“故恒无欲也……,恒有欲也”。

   通行本作“无名,天地之始”。兹据甲、乙两本,订作“万物之始也”。

   通行本作“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兹据甲、乙两本,订其多“此”字,“而”字,“之玄”二字。皆删。

   通行本“……以观其徼”。甲、乙两本皆作“以观其所噭”。——“所噭”,所通也。兹据通行本删“所”字。

   首章第一句“道可道”,通常释为“道可言”。——礼记礼器:“盖道求而未之得也。”郑注:“道犹言也。”大学:“道学也。”或释为“语”。荀子荣辱篇:“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实。”此二“道”字皆训“语”。——或释此为“可由”,或“可从”,或“可行”。皆有证以成其说。

   虽然,于此请别贡一说:

   帛书甲、乙两本,此句皆有“也”字。“也”为疑问语则同“邪”,即“耶”。——礼记曲礼:“奈何去社稷也?”论语为政:“子张问十世可知也?”“也”皆同“邪”。——第二字“可”则“何”之省文。——石鼓文“其鱼维何”作“其鱼隹可”。云梦秦简“购几可”即“购几何”,“可 ”即“何也”。“盗封啬夫可论”即“盗封啬夫何论”。

   然则此第一句当作:“道,何道耶?”

   更进而问一句:“非常道耶?”

   其次仍为两问句:“名,何名耶?非常名耶?”

   以“道”与“名”并说,就文字而论,则作连续之两问句,声调振起。其所以第三句仍当作疑问语者,乃就全书之大义勘得之。老子全书中所说之道,乃恒常者。(“恒”、“常”同义。汉文帝名“恒”,避讳改作“常”,如“常山”、“嫦峨”,原是“恒山”、“ 娥”,皆因讳改。由此推知此帛书甲、乙两本,写成在汉文帝以前。)

   “眇”通“妙”,皆训“微细”。与妙丽之义无关。

   “噭”、“徼”、“竅”,皆同音通假。训“空”。有空斯有可通。喻道至极微细,亦又僻漫通达,故下文有“可名于小”、“可名于大”之说。

   “观”,谛视也。

   十大经成法篇:“万物之多,皆阅一空。”注者引文子道原篇:“老子曰:‘万物之总,皆阅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门。’”——“孔”即“竅”也。

   玄,说文:“幽远也。”原字义为“黑而有赤色者”。凡染,(谓丝、帛、羽等染以红色),“一染谓之縓,再染谓之頳,三染谓之纁”(见尔雅释器)。“三入为纁,五入为緅,七入为缁”(见周礼冬官考工记书缋)。郑注周礼:“玄色者,在緅、缁之间,其六入者欤!”——是则为深赤近黑之色,由是而义转为“幽远”。易坤:“天玄而地黄。”亦言天之幽远。

   通行诸本及帛书甲、乙两本,皆以此章始。章名古本皆无,真本有,此作体道章第一。

   臆解:

   道,本无可名言者,然不得不藉名言以说道。此老子一书之所为作也。始以问曰:“此道也,何道耶?非恒常之道耶?”又问曰:“此名也,何名耶?非恒常之名耶?”——是谓非于恒常之道外别立一道;非于恒常之名外别立一名。

   说万物之始,有道存焉,所谓“先天地生”者。然此非创化论而是道论。说有其物,无以名之。及名之为道矣,可曰“万物之母”。

   老氏之道,用世道也。将以说侯王,化天下。欲者,侯王之志欲、愿欲也[1]。 有欲、无欲异其度,于微,于竅观其通,将以通此道之精微也。

   “玄之又玄”者,言此道之高、深、幽、远也。——同一物也,自上俯而观之谓之深,自下仰而望之谓之高。极视窥其幽,平眺谓之远。皆况道也。以此而摄万类,谓为“众眇之门”。即从入之途,此书是也。

   注释:

   1、参下第三十三章。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徐梵澄:老子臆解·道经一  道经  道经词条  老子  老子词条  
中国哲学朱子

 陈来:朱子论羞恶

    在儒学体系中,羞恶的问题来自《孟子·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