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徐梵澄:老子臆解·道经三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也。

  

   在通行本此作安民章第三。

   “不见可欲”,“见”同“现”,显也,示也。“使民不乱”,各本多作“使民心不乱”,或作“使心不乱”。甲、乙两本皆无“心”字,较胜。

   “使夫……”句,通行本作“使夫知(智)者弗敢为也”。加一“者”字,义遂迥别。“不敢”与“弗为”平行语。

   末句古本作“为无为,则无不为矣”。此据乙本,较胜。

   臆解:

   “上”者,尊尚之谓。封建之制,位之崇者莫若国君,而传位者长子。自禹传启以后,立皆以长不以贤。殷虽兄终弟及,亦以长幼为序。若储位不定,求贤者而立之,则争端皆起,此史不绝书者也。盖贤与不贤,标准难定。人或贤于此而不贤于彼,或贤于始而不贤于终。甚或至不肖者沽名钓誉而伪为贤善,用之亦往往乱天下。王莽之流,史亦书不胜书。倘使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岂不可期郅治?然此理想而已,自古未尝见于实事,东西方皆然。求贤能不可尽得,在位不尽皆贤能,不得已稽事功而任法,而督责之术起矣。老氏于此迳曰“不上贤”,此老子与韩非之所可以同传也。

   “不贵难得之货”,此亦为国君言之。象箸玉杯,寿山艮岳,皆亡国之君之所贵也。国亡,民尽其所有而盗之矣。

   “虚心”四句,四其字皆指人民。“恒使民无知无欲也”,非谓使其蠢如鹿豕,人肉视息者也。谓无知于其所不当知,无欲于其所不当欲。虚心谓谦柔,则不争。实腹谓温饱,则不盗。志弱谓无所妄冀,骨强谓气力沈雄。要之使人不为乱事。心既不敢,力亦不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徐梵澄:老子臆解·道经三  道经  道经词条  老子  老子词条  
中国哲学

 楼宇烈:儒学在现代韩国

   一    韩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有着深远的儒教传统。  儒教发源于中国,它的创始人是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在汉武帝(公元前140—82年间...(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