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思维有利于人的思维的广阔性、开放性,有利于在空间上的拓展和时间上的延伸。收敛思维则有利于思维的深刻性、集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如果说发散思维是让思维放开,任意飞翔的话,那么收敛思维就是对放开的思维进行回收、聚拢,让它们都集中到一个焦点上。一个就像太阳,光线向四面八方扩散;一个就像宇宙中的“黑洞”,把四面八方的光线都吸到洞里。一个强调放,一个强调收。放者,容易散漫无际,偏离目标;收者,容易因循守旧,缺少变化。因此,我们在强调发散思维时,需要收敛思维来补充;在强调收敛思维时,需要发散思维来支持,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成功人士的思维既要放得开,同时又要收得拢,放是为了更好地收,收是为了更好地放。每每思考问题时,在开发创意阶段,发散思维占主导地位;在选择解决方案时,收敛思维则占主导地位。
那么,相对于发散思维,收敛思维又有怎样的特征呢?
1.严谨性和论证性
收敛思维要求把解决的问题纳入传统的逻辑轨道,然后按照传统逻辑规则进行严谨周密的推理论证,必须是按部就班,一环扣一环地展开,特别重视因果链条,不允许用联想和想象代替推理和论证,更不允许出现跳跃。
2.聚焦性
在解决问题时要抓住问题的聚焦点。只有清楚问题的聚焦点,才能有目的地去解决问题。如若不然,只会让自己无端地耗费精力,忙了半天,也不知自己在忙些啥,结果导致自己所做的事与要解决的问题相隔十万八千里。我们可千万不要小视它,像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生活中不知有多少人一事无成,就是找不到问题的聚焦点使然,正所谓“治标不治本”。
3.深刻性
为了争取将问题一次解决掉,我们要学会刨根问底——探讨问题的实质。很多问题的实质都是隐藏在肤浅的表象后面的,因此要想成功,一定要抓住问题的实质,然后对症下药。
日本人就曾利用一些表象的资料对中国大庆油田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20世纪60年代时,大部分中国人还不知道大庆油田在哪里,日本人却对大庆油田了如指掌。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
日本人首先从中国画报刊登的铁人王进喜的大幅照片上推断出大庆油田在东北三省偏北处,因为相片上的王进喜身穿大棉袄,背景是遍地积雪,这雪景只有在东北三省才会出现。接着,他们又从另一幅肩扛人推的照片,推断出油田离铁路沿线不远。他们从《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中看到一段话,王进喜到了马家窖,说了一声:“好大的油海啊,我们要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里去!”据此,日本人又作了深刻的思考,判断出大庆油田的中心就在马家窖。
大庆油田什么时候产油了呢?日本人判断:1964年。因为王进喜在这一年参加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如果不出油,王进喜是不会当选为人大代表的。
日本人还准确地推算出大庆油田井的直径大小和大庆油田的产量,依据是《人民日报》一幅钻塔的照片和《人民日报》刊登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用当时公布的全国石油产量减去原来的石油产量,简单之至,连小学生都能算出来——日本人推算出大庆的石油产量为3000万吨,与大庆油田的实际年产量几乎完全一致。
有了如此多的准确情报,日本人迅速设计出适合大庆油田开采用的石油设备。当我国政府向世界各国征求开采大庆油田的设计方案时,日本人一举中标。
试想,日本人如果不是对表面现象作深刻的分析,这其中的奥妙他们能发现得了吗?
收敛思维同发散思维一样,是一种独特的创造思维方式。但是,有人对收敛思维存在着误解,否认它的创造性,甚至认为它是保守的思维方式。其实,收敛思维并非保守,它对各个方面、领域都是开放的,只有如此,它集中的理论、信息、知识、方案等才能更全面、更便于比较选择,才能找到更好的答案,从而符合客观真理。
收敛思维是成功者不可缺少的一种必备思维,不管你的思维放开到何种程度,你也不能离开主题,最终都得有个思维收敛点。只有找到这些思维收敛点,才能有助于我们为信息的归属树立一个个明确的“靶子”,你才能成功地到达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