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生存与发展,人类一开始就有仿生思维活动和仿生的行为要求,广泛模仿有关生物的形状、结构、功能等,用于制造先进工具。仿生的思想古已有之,然而仿生学却只是20世纪60年代才正式成为一门边缘科学的。仿生、借鉴、模拟、创造,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上,占有重要位置。婴儿就有模仿身边家禽、家畜的动作,鸡鸣、狗叫、鸟飞、兔跳、猴戏、马跑是儿童经常模仿的对象,周围的许多动物都能对儿童产生示范效应。仿生、模拟往往是创造性思维的开始。
人类向生物界学习借鉴了不少东西,蝙蝠由喉头发射声波,用听觉代替视觉,超声波遇到障碍反射回来,由听觉吸收,能避开前进障碍,即使在黑暗中也能任意飞行,这种雷达式的特异功能的秘密被揭开以后,人们就模仿生物功能,制造了声纳雷达,用以定向和测距,被广泛用于科学实验、经济发展、国防事业中,现在又模仿蝙蝠定位的原理,制造了帮助盲人探路的声纳眼睛。蝙蝠的飞行本是司空见惯的现象,而意大利科学家——现代实验生物学的奠基者之一的斯帕兰查尼,却独具慧眼,不迷信权威,推倒了居维对蝙蝠飞行出现的错误解释,使模仿性与科学性、理论性与实用性,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对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
在早先研究潜艇的速度时,人们发现潜艇的速度总难提高。由此人们想到了游得极快的海豚,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海豚有那么高的游泳速度呢?
经研究发现,其关键之一在于皮肤的特殊结构,于是他们制造了类似海豚皮的潜艇,便很快提高了潜艇的速度。人们沿着对生物功能的研究,在仿生思维指导下,已经生产各种仿生技术装置。狗具有比人灵敏100万倍的嗅觉,能感觉出200万种物质的不同浓度的气味,人类利用不同气体对紫外线吸收程度的不同特点,制造了嗅觉灵敏的电子鼻、电子警犬。
根据响尾蛇的热定位理,制造了响尾蛇导弹。即使小小的昆虫也有仿生的实用价值,模仿昆虫的楫翅,制造了陀螺仪;模仿翅痣消除了飞机的剧烈振动;模仿水母耳的特异功能制造了“风暴预测器”;模仿普通蛋壳和乌龟型改进了建筑结构。自然界尚有大量奥秘,急待我们树立仿生观念去开发和利用。
作为一种科学的思维,仿生思维方法有其自身的特征,认识和掌握这些特征,便可以更加自觉和有效地运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