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说谎者悖论”“别尔里悖论”“格林悖论”等,都属于语义学悖论。
(1)说谎者悖论
说谎者悖论,对于古希腊人来说是众所周知的。
有人说:“我在说谎。”怎样评价他的这句话呢?假如断定这人说谎,那就证明是真话;假如断定他没说谎,那么就证明他说谎了。
结论是:既说谎又没有说谎。
之所以说属于语义学判断,因为引用的判断给出了个人的真实性评价。传说这个悖论使得古希腊人心慌意乱,竟成了柯斯基自杀的原因。
(2)别尔里悖论
标明任何一个数,无论是经过约定符号还是通过指定性质,都要求有一定时间。所以,在终极时间内那个数的终极数量能标明那个数。但是,另一方面,许多数是无限存在着的,所以,20世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不能标明所有的数。在20世纪末标明的数中有一个最小的数,但是这个数仍然在20世纪标明了,因为已经指明它的特性是20世纪末标明的最小数。这样,它就是被标明的又是没有被标明的。
(3)格林悖论
一些形容词,如“抽象的”“多音节的”等,所标明的特性是它本身所具有的,我们称这类形容词为“适用自身的”;而另一些形容词所标明的特性是自身不具有的,如“具体的”“单音节”等,我们把这类形容词称为“非适用自身的”。这样,“非适用自身的”是非适用自身的,则推出它是适用自身的;假如它是适用自身的,则推出它是非适用自身的。
结论是,形容词“非适用自身的”既是适用自身的又是非适用自身的。
上述两个悖论,之所以说是语义学悖论,因为它们都和概念“标明”相联系。
对于语义学悖论有广泛的讨论,有各种各样的见解,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比较统一的看法和令人信服的解释。与其说是克服或解决悖论所存在的矛盾,还不如说是在回避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