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约翰·洛克-白板说:如何理解、寓意启示、评价评论、不足之处

欧洲哲学史上有个著名的白板说。

它是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的系统化者约翰·洛克提出的。当时,笛卡儿提出的天赋观念论受到了怀有野心的宗教支持者的鼓吹,宣称上帝观念天赋说。洛克批驳了天赋观念说,“人们单凭运用他们的自然能力,不必借助于任何天赋的印象,就能够获得他们所拥有的全部知识;他们不必有任何这样一种原始的概念或原则,就可以得到可靠的知识”。在洛克看来,天赋观念论者所说的那些天赋的原则和观念,实际上都是从经验中获得的。他断言,人的心灵是一张白纸,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何观念,一切观念和记号都来自后天的经验。他说:“我们的全部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上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这就是“白板说”。一切知识都导源于经验,是洛克认识论的基本命题,也是他的认识论的基础和出发点。

用今天的眼光看,洛克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唯物主义者。他的“白板论”也非常符合我们认知世界的规律。比如,我们眼前有一棵树。我们是怎么认识这棵树的呢?洛克的解答是,我们眼前的这颗树是客观存在的,它的各种属性外在地刺激我们的感觉器官,比如,树的颜色,树的形状,风吹树的声音等等。我们的感觉器官,比如眼睛、耳朵、鼻子,将接受到的刺激传达到人的心灵。于是,我们的心灵就有了这个树的印象。而后,心灵对这些印象进行反思、综合,我们就有了关于这棵树的观念。

唯物主义的这种解释,符合我们的常识,似乎无懈可击。但是,问题似乎并没有这么简单。因为,有一些东西,坚持唯物主义,是不能给出解释的。比如,大小、形状、数量等机械属性,可以说是客观对象所固有的。这些属性刺激我们的感觉器官,在我们的心灵中留下了印记。我们由此认识了它们。但是,我们所感觉到的颜色、声音、气味呢?这些属性好像并不是外物本身所具有的,而仅仅可以看做是机械属性作用于我们感官之后所产生的效果。比如,我们眼前摆着一个苹果。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个苹果是圆的,也可以观察到这个苹果是红色的。如果我们吃一口,还会知道苹果是甜的。说“圆”的形状是苹果本身所具有的,勉强还能讲得通。因为,如果我们不去看苹果,苹果照样是圆的。但是,“红”的颜色、“甜”的味道,好像就不是苹果本身所具有的了。如果我们不去观察,不去品尝,不依靠眼睛和舌头这两个感觉器官,这里的“红色”“甜味”是出不来的。

那么,外物的这些属性来自哪里呢?如果说它来自客观的对象,我们在客观对象里却找不到它们,如果说它来自主观,经验主义的立场和原则就会面临崩溃、坍塌。因为这无疑是在说,很多感觉经验并不是来自客观对象!后来,洛克为了维护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不得不向唯心主义妥协,将事物的性质分成两类:第一类性质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当我们观察到这些性质的时候,我们的心中就会产生关于这些性质的简单观念。比如,体积、广延、形状、运动、静止、数目等。除此之外,事物还具有第二类性质。这类性质其实并不在客观物体之中,它们仅是一种能力,可以借助第一性质在我们心中产生各种各样的感觉。比如,颜色、声音、滋味等。

将事物的属性定义为一种能力,仅在于说明:这种能力虽然是客观的,但能力的发挥却依赖主观。在这里,作为人的认识主体是必要条件。没有人,这种能力就发挥不出来。现代科学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我们知道,客观世界中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声音和颜色,所谓声音不过是物体的振动频率通过空气传至人的耳膜所引起的。所谓颜色,也不过是物体放射出来的电磁波作用于我们视网膜的结果。因此,离开了我们的眼睛和耳朵,物体的振动和电磁永远也不能转化成声音、颜色。

但是,话说回来,没有外物的刺激,我们的眼睛和耳朵永远也不会产生声音和颜色这样的感觉。作为人的认识主体虽然是必要条件,但绝对不是充分条件。能作为充分条件的,仍需要到客观事物中寻找,决不能到人的五官中去寻觅。第一性质也好,第二性质也罢,它们的区别仅在于刺激感官的方式不同,在来源上却没有本质区别。比如,如果没有苹果摆在那里,即使你瞪大双眼,也是看不到苹果的红色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洛克  洛克词条  约翰  约翰词条  白板  白板词条  寓意  寓意词条  启示  启示词条  
学堂

 逻辑学:概念的关系

如果两个概念之间至少有一部分外延是重合的,我们就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容关系。比如,“鸟”和“鸵鸟”是相容关系,因为它们的外延重合的部分就是“鸵鸟”。反之,如果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