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不可比谬误的主要表现为“对比不当”与“独立数据”的谬误。
1.“对比不当”的谬误
“对比不当”的谬误是指在不同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或者把本来不可比的对象、数据拿来强行做比较。削弱统计论证常用的方式是通过指出比较的根据或基础不正确,来说明某一组数据不能说明问题或两组数据不可比。
(1)比较的对象不恰当
遇到统计数字时需要追问:说话人为什么要使用这些数字,他用百分比是不是更能说明这个问题?说话人是否有意地用令人印象深刻的大、小数从而隐瞒某些重要信息?
例: 今年本公司的汽车销售了10万辆,这比我们的一个竞争对手的销量多出了一倍,看来,我们最好的年头到底来了。
分析: 这则论证的谬误在于没有和本公司其他年份的销量对比,因而得不出结论。
(2)两个样本有实质性差别
由于忽视统计对象和样本的实质差别,而将两组数据机械进行比较而导致的错误。即表面上这两组数据在进行比较,而实际上这两组数据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例1: 统计表明,大多数医疗事故出在大医院,因此去小医院看病比较安全。
分析: 这则统计论证的结论是建立在将两个具有不同内容的数字进行不恰当比较的基础上的。若样本(质)不同,即事实上,去大院就诊的病人的病情,通常比去小医院的病人的病情重,因此,显然不能根据大医院的医疗事故多,就得出去大医院看病不安全的结论。所以,上述论证是有漏洞的。
例2: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约有37.5万名平民在美国本土死亡而有大约40.8万名美国军人在海外死亡。基于这些数字可以得出结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军人派驻海外并不比作为平民留在本土危险很多。
分析: 要比较危险程度,不能用绝对死亡人数来比较,而要用死亡率来比较,这种比较将揭示出死亡人数少的一组反而有更高的死亡率。题干推理甚的荒谬之处在于,事实上留在国内的市民远比在海外服役的军队人数多得多。
例3: 在美国与西班牙作战期间,美国海军曾经广为散发海报,招募兵员,当时最有名的一个海军广告是这样说的,美国海军的死亡率比纽约市民的死亡率还要低。海军的官员具体就这个广告解释说:“根据统计,现在纽约市民的死亡率是每千人有16人,而尽管是战时,美国海军士兵的死亡率也不过每千人只有9人。”
分析: 由于这两个数据的统计对象和样本有实质的差别,海军士兵是经过体格检查选拔出来的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而纽约市民中则有婴幼儿、老年人和各式各样的病人,所以基于这样不同的调查对象所做出的统计数据是没有可比性的。
例4: 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一种特殊的教育计划增加了接受研究的3~5岁的孩子在今后学校教育中获得成功的可能。因此,对所有孩子实行类似的教育方案会提高他们在以后学校教育中取得成功的机会。
分析: 以上论述根据,一种特殊的教育计划使被研究的3岁到5岁的孩子都获得了成功;从而得到一个普遍性的结论,这一教育计划会使所有3岁到5岁的孩子都获得成功。若研究人员无意地包括了相当多的以前接受过别的教育启智项目的孩子,这意味着,作为这个研究人员测试对象的孩子是特殊,他们的成功性增大完全有可能是另外教育启智项目的结果,这就能有力地削弱上述结论。
例5: 研究发现,试管婴儿的出生缺陷率约为9%,自然受孕婴儿的出生缺陷率约为6.6%。这两部分婴儿的眼部缺陷比例分别为0.3%和0.2%,心脏异常比例分别为5%和3%,生殖系统缺陷的比例分别为1.5%和1%。因而可以说明,试管婴儿技术导致试管婴儿比自然受孕婴儿出生缺陷率高。
分析: 以上论述运用统计数据得出结论,试管婴儿技术导致试管婴儿比自然受孕婴儿出生缺陷率高。若发现,试管婴儿的父母比自然受孕婴儿的父母年龄大很多,父母年龄越大,新生儿出生缺陷率越高。这就说明“试管婴儿比自然受孕婴儿出生缺陷率高”的原因不是“试管婴儿技术”,而是“父母年龄大”,从而有力地削弱了上述结论。
例6: 对某种溃疡最常用的一种疗法可在六个月内把44%的患者的溃疡完全治愈。治疗这种溃疡的一种新疗法在六个月的试验中,有80%的溃疡患者有明显的好转,61%的溃疡患者完全治愈。由于在实验中治疗的溃疡比平均的病情更严重,因此,这种新的疗法显然在疗效方面比最常用的疗法更显著。
分析: 以上论述通过比较患者在六个月内的痊愈率,新疗法比常用疗法高,推出新疗法更好。但该论述却没有提供最常用的疗法使溃疡患者好转的比例。要评价这一论证,必须针对数据的可比性提出的一个焦点问题:在六个月内用最常用的疗法医治该种溃疡的患者中,取得明显好转的比例是多少?如果六个月内用最常用的疗法医治该种溃疡的患者中,取得明显好转的比例超过80%,那么不能说明新疗法比常用疗法好,如果六个月内用最常用的疗法医治该种溃疡的患者中,取得明显好转的比例在80%以下,则说明新疗法比常用疗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