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张平:经济回升动力显现 新增长阶段期待二次转型成功

   中国周期2016年有了回升的动力。从结构的角度看中国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中国未来的核心在二次转型,要为创新腾挪空间。

  

   经济回升动力显现 新增长阶段期待二次转型成功

   2016年10月2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5~2016)》和《中国上市公司蓝皮书:中国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16)》发布会在京广中心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经济学部主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平等出席会议并发言。会议就“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增长情况进行了研讨。

   张平在演讲中指出,2015年、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比较平稳,满足了宏观增长基本的目标需求,宏观稳定政策取得了成效。2016年经济三大指标GDP、CPI、汇率均在目标范围之内,2016年增长了6.7%,保证了6.5%以上的增长;通货膨胀率在2%以内,也是保证了今年的3%的目标值;汇率今天6.76,仍在6.8%的预期限度内,中国加入SDR后,我们的汇率水平从盯死美元,向一揽子有效货币汇率过度,这个过度必然会导致一定的主动调整机制,是在容忍范围内。可以说中国的宏观稳定化政策,在今年取得了积极效果。

  

   经济周期回升动力显现

   从经济增长与周期的分解和计算看,中国周期2016年有了回升的动力,主要来自库存周期回升,也对结构性减速起动了短期抵消效应,并引领了PPI在9月份终于转正。PPI转正还有另一个贡献就是贬值,中国原材料进口较大,未来人民币预期贬值调整会继续支撑PPI价格。

   库存周期回升动力上升,但是经济构性减速的下压压力依然存在。库存周期回升并没有带来全面的经济复苏,M1和M2的剪刀差依然很大,似乎进入到了流动性陷阱,即投资收益过低,而风险过大,人们不愿意投资,宁可增加手上的头寸防范风险。我们从结构角度再看看我们经济发生的变化,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已经从第二产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转向了第三产业带动,转向了消费带动;我们释放大量的货币激励投资,但可以看出民营企业投资低迷,完全靠国家投资支撑,靠居民房地产投资维持了9%左右的投资增长

   我们从结构变化中不仅要看到短期的动力变化特征,更要从结构的角度看出中国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即经济结构服务化阶段,即服务和消费主导的发展阶段。这是我们这一本书里,最重要的第二个要探讨的主题。

  

   经济进入新增长阶段

   中国经济二次转型和效率模式的重塑。很多人最关心的是中国增长速度,但实际任何经济增长速度是不是高质量增长,应该看两个指标:1)劳动生产率是否能更快增长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工资福利水平可以持续提高;2)全要素生产率贡献水平是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贡献提高证明一国经济技术进步和要素配置效率占经济增长的部分不断提高,经济的可持续性不断提高。只有这两者的提高才能保持经济的高质量增长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高速度的增长伴随了这两个的提升,我们看报告中给出明确的计算,1)劳动生产与经济增长同步;2)TFP贡献逐步提高;但2008年后,这两个同步开始下降,如果是个短期冲击问题比较好办,但我们看到的些机理性问题,而且外推后更为严重。

   一是劳动生产率下降。我们《蓝皮书》里也给出了劳动生产率,我们能看到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劳动生产率在下降,2008年到2015年,生产率增长8.16%,比高峰增长期间有所下降,而后计算“十三五”期间会更快下降到6.9%,原因就是我们的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是比较快的,增长速度魏7.4%,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只有5%。随着我们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那就意味着我们大量资源转向服务业,我们的劳动生产率不是提高而下降,因此加速提升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改变劳动生产率下降的重要方面,当然制造业大幅度提高其劳动生产率更是应有之义。否则劳动生产要素向第三产业转移,而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升速度慢,必然导致全国劳动生产率下降。

   二是TFP贡献也在持续下降,书中进行了TFP的核算,中国TFP贡献从过去的百分之接近30%,现在已经下降到了贡献只有16%。如果我们潜在增长率在六以上,实际上TFP贡献应该超过30%,起码要回到历史的水平。TFP贡献说明经济体仍处于粗放经营方式中。

   三是靠传统增长方式,要素投入的规模收益下降,无法推动两个深化完成,即第一是资本深化没有技术进步,资本回报率会迅速下降,资本投入会下降,资本存量难以提升,资本深化不行;第二是人力资本深化,没有劳动生产率提高,高人力资本回报难以得到提升,因此人力资本深化难以完成。从我们的计算可以看到要素外延式投入增长速度下降,而且收益都在减速,原因就是规模收益递减。传统的劳动投入要素增长变负,资本投入都在下降。所以传统上我们说的规模,通过规模来取得增长的要素驱动都在下降,所以规模收益处于递减的状态,经济减速也是必然。

  

   中国经济的二次转型

   张平进一步阐述到,中国经济未来的核心在于二次转型的成败。

   他说,中国未来核心在哪?这个就是我们讲的所谓什么叫第二次转型。中国第一次转型是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转型。那么这个第二次转型是指的,我们随着工业社会转向经济结构服务化。那么,工业从农业到工业化,我们无论如何都获得了规模收益递增,只要把农民变成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几十倍,规模收益递增,而且其规模是全球规模,还都不仅仅是国内规模,所以这种规模收益递增,要素投入递增,是我们工业化成功赶超的关键。但是经济结构服务化以后,我们在2012年已经计算了,全世界经济体只要经济结构服务化,都会伴随着经济结构性减速。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

   服务业随着服务经济结构服务化有三个重要的方面:第一,经济结构服务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像食品占我们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会不断下降,我们的物质消费比重也会不断下降,服务比重不断上升,而服务比重上升最快的是精神(知识)消费,消费必然引致服务业比重越来越高,所以世界人均达到7000到11000国际元这个门槛值之后。经济结构服务化会快速开展,中国的实际上从2013年以来已经加速走向服务化,2014年第三产业超过了第二产业,服务化不可逆转。第二,服务业比重不是越高越好,如果服务业不能以知识密度为基准的现代服务业为导向,那么劳动效率还要下降,而且是越来越不好,比如拉美国家比重高,但劳动效率低,被称为人口漂移,从农村到城市,服务业效率更低,服务业的核心是走向知识要素、资本要素密集型的服务业,知识生产,知识为导向,高服务业效率的现代服务业才是根本。第三,现代服务业针对什么?服务于两个要素,一个是我们说的生产要素的配置,包括金融、物流、信息服务等服务;第二个是关于人的要素质量提升,是通过科教文卫体,提升人的要素,提升人的知识消费。他的人力资本提高以后,有创新能力形成所谓的“动态补偿”。我说消费在我们原来看来是一个被动词,现在消费是个主动词,它能够到导致要素质量提升,导致动态效率补偿。

   我们看到墨西哥和我国都是知识消费水平没有明显上升,趋势与美国和韩国很不相同,比较的背后问的问题是为什么后发国家现代服务业很难发展,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管制。中国科教文卫体管制更严重了,微观主体是事业单位,尽管大家都说教育难、医疗难,电视节目千篇一律等等。但是,有巨大需求,现在无市场供给,因为我们的收入激励来自国家财政,不多来自市场。

   中国二次转型应该如何办。第一是经济结构服务化不可避免,核心是如何提高它的效率,它的效率来自于服务业,服务业现代化特别强调用知识生产,提高效率;第二是通过消费,知识比重的提高改善人的素质,从而提升创造能力。

   明年核心是通过宏观稳定政策守住底线,积极推动科教文卫体等管制改革,为创新腾挪空间。

   一是宏观稳定政策守住风险底线。金融史告诉你发达国家银行危机可能频发,但是他们不会产生比较大的货币危机,比较大的国内债务危机。那么中等收入体货币危机和国内债务危机是最大的挑战,守住底线根本在于防范金融危机冲击。

   二是放松管制为创新腾挪空间,重视市场和法律的激励与约束,而不是产业政策,要让企业家成文市场资源配置和创新的主体。

   三是科教文卫体的改革,是非常不容易的,包括事业单位改革;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公共服务监管体制改革和社会治理转型,很艰难,时间也长,但不起步,中国经济二次转型的难以完成。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张平  张平词条  回升  回升词条  显现  显现词条  转型  转型词条  期待  期待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