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在诸多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是客观事实。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方向就是要逐步消除这种差距。通过对中国经济进行观察,可以发现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出现进化现象,应顺势加速推动中国经济增长这种动力进化。
现有经济学理论长期关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居民生活差异的原因,关注经济增长问题。毫无疑问,一国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与该国经济增长及其发展水平是密切相关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不同国家经济增长的差异?
这种差异产生于不同国家经济增长动力进化程度不一致。经济增长动力进化来自于两个不同方向,一个是供给方向,另一个是需求方向。现有经济理论一般从供给方向研究经济增长动力进化问题。
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索罗在1956年提出著名的新古典增长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没有技术进步和创新,人均收入的增长就不可能持续。该理论的一个重要含义是,如果技术进步所产生的有形物品、服务、商业模式、生产模式等是公共品,那么富国和穷国的人均收入增长就不会长期存在。索罗的理论解释了由于技术进步产生的结果不是公共品,各国的技术水平长期不一致,是导致不同国家经济增长重要差异的重要原因。技术模仿是有成本的,技术模仿不具有充分性的特点。技术模仿不充分的原因在于两种情况,一种是当技术模仿的收益小于技术模仿的成本,技术模仿不会产生,另一种是技术拥有者不对自己拥有的技术进行交易,技术模仿无从产生。
从新古典增长理论模型中,可以获得的启示是,一个国家要想成为富国,主要生产要素的投入应发生根本改变,应将投入低动力的生产要素投入改变为高动力的生产要素。这里的高动力技术是指相对的高端技术。所谓相对的高端技术就是指技术创新或技术进步是无穷的,是无止境的,但技术创新或技术进步具有相对性,即相对于竞争国或竞争企业而言,从某个时点看,是先进的,是高端的。
新供给经济学理论认为,技术创新起初是分割的,在利润驱使下,必然走向融合,而当融合利润下滑最终趋于零时,当初分割的这项技术就被淘汰了,新的起初分割的技术在某个时点又会产生,又会产生新的技术融合,如此反复。新供给主义经济理论从供给侧揭晓了经济增长动力进化路径。新供给经济学理论还认为,相对的高端技术替代相对的低端技术的过程,就是经济不断增长的过程。苹果公司生产的智能手机,起初的技术是分割的,改善了手机功能,后来逐步与互联网技术不断融合、与其他技术不断融合,其功能不断升级,融合利润不断扩大。单苹果公司技术创新给美国经济增长注入的活力就巨大。大量各领域类似于苹果这样的企业进行的技术创新为美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新供给主义理论还从需求角度分析了经济增长动力进化路径问题。从需求角度看,经济增长动力进化表现为以依靠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转向依靠居民消费需求为主。新供给主义理论认为,这种进化的逻辑在于,长期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会带来多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供给与需求脱节,供给与需求不对称;二是必然带来生产过剩,由于经济资源主要转向投资,消费所需的资源就会减少;三是效率低下;四是带来通货紧缩;五是背离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
从经济增长动力进化看,在经济出现严重不稳定时,可以在短期内主要依靠投资需要拉动经济增长,稳定经济,但从中长期看,经济增长动力应主要依靠居民消费需求。消费需求导向型经济可以产生有效竞争,而不是恶性竞争,不是价格战。消费需求导向型经济可以促进企业依据消费需求“对称性”的供给商品,可以促进企业依据消费需求升级不断创新,提高一国总体供给水平。
消费由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两部分组成。居民消费占GDP比重的高低反映一国经济需求的结构,提高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是一国经济发展努力的方向。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高说明该国居民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的阶段。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中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应适时顺应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潜力,推动消费升级,提高居民消费需求占经济的比重,加快经济增长动力进化。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中国消费占GDP的比重在50%左右,其中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为35%左右。这种状况造成中国经济出现结构性的生产过剩,钢材、水泥、玻璃等出现过剩,而居民迫切需要的高品质、高品牌价值的消费品出现短缺,导致居民到境外抢购商品。
长期依靠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造成中国经济一些领域高投入低产出,进而导致环境受到污染。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美国经济主要依靠居民消费拉动,美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为65%至70%以上。次贷危机之后,美国依靠资本市场的繁荣,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有力地促进了消费需求的增长,使经济进入繁荣时期。美国经济政策一直关注如何保持居民的消费能力,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需求。美国经济增长动力进化为主要依靠居民消费需求为主是值得借鉴的。
当前,中国经济出现一些新的迹象,居民消费需求自2014年开始对经济贡献下滑趋势发生逆转。这是好的兆头。中国居民消费需求占GDP的比重要达到美国的水平,尚有较大的差距。中国应采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消费需求占GDP的比重,推动经济增长动力进化。
需要注意的是,居民消费水平短期增长过速也会造成经济后续动力不足,同时,还应注意居民消费结构,其中包括消费的居民结构,消费品的结构。比如,一国居民贫富差距过大,高收入者的高消费在短期内会大幅提高该国居民的消费总量,提高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但从中长期看,由于高收入者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对经济拉动能力递减,最终会影响该国经济发展后劲。此外,消费短期过速增长也会影响一国投资水平,从而影响一国长期发展能力。
来源:和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