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欧阳德:值得同情的中国银行业

  

  如今你若是站在银行一边,特别是站在那些被政府宠坏的银行一边,就太落伍了。中国国有大银行看上去是最不可能赢得同情的机构。但在过去三周的“钱荒”之后,它们似乎应该博得相当程度的同情。

  当中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升至20%以上、信贷市场骤然冻结时,评论人士将中国的情况与次贷危机以及美国银行业不顾一切追逐利润导致大量债务的模式划上了等号。毕竟,中国银行业也一直在将贷款转出资产负债表,不断提高杠杆水平。

  但有充分证据显示,银行是中国此次“钱荒”的受害者、而非制造者。这次政策转向缺乏事先沟通,将银行搞了个措手不及。如今,银行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因为政府此前为它们制定的、它们也一直忠实奉行的发展“路线图”,已被中央政府抛弃。

  直到最近,中国银行业还一直受到政府悉心呵护。为境外银行设置的壁垒使得中国银行业免于受到前者的竞争威胁,丰厚而有保障的存贷息差又使得它们免于在国内陷入同业竞争。但形势已经发生变化。中国银行业在监管部门的引导下选择了一条更加市场化的发展道路,现在却要因为走上这条道路而受到惩罚。

  对中国银行业生态的重塑,虽然一开始几乎感觉不到,但其累积效应已变得愈发显著。由于银行业赖以生存的存贷息差正在缩小,它的核心商业模式正在被削弱。

  由于最接近真实的市场环境,中国银行业的理财产品领域绽放出了极大的活力——这种投资产品在事实上解除了对储户存款利率的管制。这种产品蕴含较大风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们的信息披露很有限,到期时的滚转方式也令人担忧。但尽管存在种种问题,它们相对于中国银行体系早前的通行模式仍算得上是显著进步。理财产品悄悄地在中国掀起了利率自由化变革。银行终于不得不为其吸收的很大一块资金支付更贴近合理市场成本的利率。

  但始于6月中旬、直到最近才缓解的“钱荒”,很可能会将银行业取得的上述进步抹去一大块。这场“钱荒”是由中国央行直接操控的。通过抑制常规的短期流动性注入,中国央行听任货币市场利率升至前所未有的高位。它表示,“钱荒”是对银行的一次提醒,旨在推动银行改进流动性管理、避免过度放贷。这种看似谨慎的措辞实际上是不公平的。中国央行听任基准的隔夜利率在三日之内上升了近乎两倍,从4.8%升至13.4%,在这种环境下管理流动性,即使对全球最优秀的金融家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此外,中国央行官员早先一直坚称,理财产品以及更大范围内的信贷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并已引导银行避开了最高风险的放贷行为。银行业监管部门出台了严厉新规,规定高风险理财产品在银行总资产中占比不得超过4%。

  6月初新增贷款规模的确显著上升,但中国央行的口头“窗口指导”此前一直能在有效遏制这种信贷过度增长的同时,避免造成连带损害。几家中小银行确曾利用进入银行间市场的特权来获取廉价融资,但监管部门清楚它们是谁,并且本可针对这几家银行逐一采取监管措施。突然抽紧流动性,是一种生硬得多也危险得多的政策工具。

  更糟糕的是,中国央行未能就政策展开充分沟通。它未就即将上演的“钱荒”向银行发出预警,而且迟迟未解释其想达成何种政策目标。中国第一大银行中国工商银行(ICBC)董事长姜建清接受路透社(Reuters)采访时的话也显示出,在“钱荒”最严峻时,工行对事态走向一无所知。姜建清说:“那几天里,即使对于我们来说,也实实在在感到了一丝紧张。”

  知名投行中金公司(CICC)高管黄海洲的话则更加直接。他在一个公开论坛上表示:“央行必须提高透明度。”

  中国央行希望通过引发“钱荒”来给银行提个醒,让它们明白市场是难以预测的。但它的所作所为却表明,中国的金融政策比市场更不靠谱。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欧阳德:值得同情的中国银行业  欧阳  欧阳词条  银行业  银行业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同情  同情词条  值得  值得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