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2004年11月06日A5版,http://www.sznews.com/szwb/20041106/ca1252676.htm
市教育局新闻发言人:记者朋友,前不久,我局与市有关部门联合发文,向学生推荐观看青春校园影片《时差七小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网上讨论较为热烈,提出了一些疑问。这是大家对我市文化事业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关心。作为直接组织者,我们有责任、也很有必要向媒体介绍有关情况。
深圳晚报记者:刚才您提到几个部门联合发文,请问发这样的文件是出于什么考虑?
答:大家知道,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等部门一直要求向青少年推荐优秀文艺作品,并把这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我们深圳的优秀作品每年都无一例外地向学生推荐。目前适合青少年特别是在校中小学生观看的优秀影视作品并不太多。我们考虑到《时差七小时》这部片子的思想内容比较健康向上,有一定艺术特色,青少年观众较容易在轻松的娱乐中得到一些教育,开阔一些眼界;同时考虑到这部影片的主创和主演者妞妞是深圳本土的学生,她的作品更能对广大深圳学生产生鼓舞激励作用;从我国近些年的出国留学潮考虑,《时差七小时》反映的中国留学生学习生活题材,会引起学生和家长的关注。总体看来,它不失为一部值得学生们一看的好作品。因此,我们按正常程序和惯例向学生们作了推荐。
深圳晚报记者:如果妞妞不是市领导的女儿,你们会这么认真地推荐她的作品吗?
答:会。这不是空话。近年来,我们同样以联合发文的方式,向青少年推荐了很多作品。我们推荐的作品,其题材、形式是多样化的。其中有像《花季·雨季》、《飘扬的红领巾》这样的青少年题材作品,像《我们手拉手》和《因为有爱》这样的扶贫济困、人文关怀的作品,还有像《邓小平》、《我的法兰西岁月》这样的政治题材佳作。有网友说《花季·雨季》是电视剧,看电视剧不用花钱,这可能是不太了解情况,《花季·雨季》先被改编成电影,我们当时推荐的也是电影作品。它的作者是教师的孩子。当时我们推荐那部片子,比这次推荐《时差七小时》力度更大,观众更多。根据上级有关部门要求,要推荐优秀作品给学生阅读和观看,其中包括适合学生看,有教育和启迪作用的电影作品,所以我们都要推荐若干题材形式不同的影片。而且各兄弟省市也都是这么做的,有的城市每年向学生推荐观看的影片达十几部之多。
深圳晚报记者:你们的“推荐”,有没有强迫学生买票观看的意思?
答:我们几个部门发文时,明确是“推荐观看”。我局组织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安全问题,以及德育教育课程本身要求等因素,另外发文要求相关学校“组织观看”。这也是我局的一贯做法,并不是专门为这部影片设定的,让学生参加一些其他类型的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和参观学习,也都是有组织进行的。在组织过程中,有些学校工作不细,出现了个别已经观看过的学生又参加了集体组织观看的情况,一些家长对此有意见。另外也有家长表示调整课时看电影的做法不妥。这些确实要引起我们的认真反思和高度重视,今后我们组织这类活动时将更加科学合理。我们初步考虑,今后除了上级教育部门规定统一组织观看的影片以外,我们自行推荐给学生观看的影片,采取只推荐影片目录,规定每学期需要观看的场次、时数,由学校从中自行选择确定片别和观看的具体时间。教育部门不再具体就某部影片进行推荐观看。
深圳晚报记者:据说这部影片投资比较大,收回成本较难。你们组织学生观看,是不是有意帮助影片提高票房收入?
答:影片的投资与回报是电影制作发行方面的事。这部片子政府没有投入资金,完全由民营机构在运作。近年来,民营文化机构拍摄制作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多,这也是国家提倡和鼓励的一种方向。我们给学生推荐影片的原则是,凡是思想性、艺术性较强,对学生有教育意义和启迪作用的作品,都可以推荐。此外,学生票都是经物价部门核定的半价,有困难的可以免费观看,带有一定公益性。
深圳晚报记者:妞妞的父亲有没有给你们或其他部门打招呼,要求关照这部影片?
答:我们也注意到网上有这方面的议论,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确实没有。一部好影片的推荐是有程序的,先由专家、老师提出意见,我们觉得可以,再建议与其他部门联合推荐。《时差七小时》在北京试映期间,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表示,这是部好作品,应该推荐给青少年观看。在参加广东省大学生电影节时,这部片子受到好评。我们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约请部分教育管理者和专家观看了这部片子,大家都认为片子清新、自然、真实,健康向上,对青少年学生有一定教育启迪作用。我们也知道,这个片子改编自小说《长翅膀的绵羊》,是一部畅销书,而且也是继郁秀的《花季·雨季》之后,又一个我们深圳培养的学生写的书,销售量已达10多万册,有非常好的读者和观众基础。(本报记者康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