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几十年了。几十年来,计划生育政策很少受到人们的怀疑。而且,在各方的大力宣传下,“人口论”和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深入人心。到现在,人们对“人口论”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认可已经到了盲目和自然而然的地步,任何怀疑“人口论”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言论都会受到许多人潜意识的抵制和嘲笑。人们在讨论“人口论”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时候,已经不再需要思考,只需要点头或者谩骂和嘲讽。所以,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希望读者能够先放下成见,用自己的脑子想问题,仔细考虑我说的是不是有道理,而不要想当然的先站在批判的角度上。当然,批判没有错,我本人也希望看到认真的、客观的批评意见。我这篇文章是写给那些愿意用自己的脑子想问题的人看的,即使这些人把我批得体无完肤,我也会很高兴;那些没有脑子或不愿意动脑子、只知道谩骂和嘲讽的人我这里不欢迎。当然,为了引起读者的认真思考,本人的一些观点可能会比较极端,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想来读者也会理解。
计划生育政策的倡导者的理论依据有两个,一是人口规模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一是所谓的“人口论”。在这篇文章里,我只想指出这两个依据的荒谬之处,也就是这两个依据跟现实的严重不符,而不是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论探讨。无论如何,一个理论如果跟现实不符的话,它就该受到怀疑。
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和贫困化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在许多人看来,甚至人口政策主管部门看来,人口政策一旦松动,就有可能导致人口失控。在他们看来,人口过快增长,将对中国的经济、环境以及资源利用等带来负面影响。实际上,人们最为担心的就是人口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很多人认为,人口规模过大会导致经济发展过慢和贫困化,甚至超过一个国家的承担能力。实际上,这种担心毫无科学根据,完全是猜测。
人口规模跟经济发展缓慢和贫困化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如果说人口规模过大是我国改革开放前经济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这四个经济体的表现又怎么解释?这四个经济体的人口密度哪个不比我国大陆大?但人家好像既不贫困,经济增长率好像也不低。有人可能会说,这四个经济体的规模太小,跟中国没有可比性,那么我们就找个有可比性的。我们可以对比一下1956-1978年的中国经济和1978-现在的中国经济。1956年的时候,我国大约有6亿人口,1978年的时候,我国大约有9.6亿人口,大致是一个数量级的,因此有可比性。但1956-1978年,我国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而1978到现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贫困人口持续下降。人口规模小的经济出了问题,人口规模大的经济快速增长,这跟人口论的预言完全相反。因此,贫困化和经济增长速度低的原因绝对不会是人口问题,而在其他方面。
担心人口失控的人无法回答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一个国家的最优人口规模究竟是多少?这个问题可以说谁都回答不了。当年我国人口6亿的时候,马寅初先生认为人口太多,现在我们有13亿人口了,经济好像比那时表现还要好许多,经济依然在快速发展。实际上,且不说存在不存在最优人口规模这样的东西,即使存在,决定它的因素也很多,包括技术水平、农业制度安排、经济国际化程度、耕地面积的变化等等,其中许多因素尤其是技术水平的变换都是无法预期的。因此,如果存在最优人口规模这样的东西的话,它也不是恒定不变的,在任何一个特定的时刻这个数字也绝对不会是唯一的。
“人口论”的前提假设已经不再成立
计划生育政策的理论依据是“人口论”,而“人口论”的始祖是马尔萨斯。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有两个前提假设,即人口按几何级数增加,而食物按算术级数增加。所谓“按几何级数增加”,指的是增长率是恒定的,随着基数的增加,每一期增加的幅度也越来越大;所谓“按算术级数增加”,指的是每一期的增加幅度是恒定的,随着基数的增加,每一期的增长率越来越低。
实际上,这两个假设在现代社会已经都不成立了。人口不再按几何级数增加。国内外人口学专家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妇女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变化、小孩养育成本的上升、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等各方面的原因都使得人们不愿意象以前那样多生养孩子,而避孕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也使得人们的这一愿望能够得以实现。因此,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经出现了人口负增长的情况,而且这种情况的长期化倾向十分明显。“丁克族”、“独身主义”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普遍。就连被认为计划生育政策执行难度很大的农村,现在一对夫妇生育的孩子数也比30年前大为减少,30年前农村一对夫妇生5-6个孩子的多的是,但现在一般是只要生个男孩就不再多生了,有3个以上孩子的夫妇已经很少,而且越来越少。在当今世界上,发达国家面临的已经不是“人口按几何级数增加”,而是“人口按几何级数减少”,我国比较发达的大城市也面临同样的处境。可以预计,这种情况迟早会蔓延到我国其他地方。
食物按算术级数增加的理论背景是土地的边际报酬递减。然而,“土地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才成立的。问题就出在这个“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实际上,土地的边际报酬决定于许多因素,包括劳动力投入、农业技术水平、资本投入、化肥、管理水平和制度安排等等。而这些因素任意一个的变化都有可能提高土地的边际报酬。最近几十年我国和世界农业的发展表明,土地的单产是逐步上升的,“土地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变化尤其是技术进步的强有力的抑制。最近几十年我国和世界农业的发展表明,食物是按几何级数增加的,而不是按算术级数增加的。
在1957年发表的《新人口论》中,马寅初先生认为我国应该控制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消费太高,积累太少,影响经济发展。现在,我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目前困扰我们的问题不是消费太高,积累太少,而是恰恰相反,消费太低,积累太高。目前,在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私人消费仅占不到50%,而投资却占了40%左右。消费不足直接导致有效需求不足,间接导致了出口过大和投资过大。
人口论----经济学中的“葵花宝典”
金庸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有一门很厉害的武功,叫做“葵花宝典”。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日月神教教主东方不败在练了“葵花宝典”之后,武功大长,一人独斗当世五大武林高手还绰绰有余,可见这门武功有多么厉害。书中的另一人物,福州福威镖局的创始人林远图,仅仅凭着“葵花宝典”中的片言只语,竟悟出了一套“辟邪剑法”,凭着这套剑法,他竟然打遍天下无敌手,他手创的福威镖局也跟着威名远播,财源滚滚。而“葵花宝典”的第一句话是:“欲练神功,挥刀自宫”!
“人口论”与“葵花宝典”何其相似!“葵花宝典”认为,要练这门神功,就得先废掉练功者的生育能力;“人口论”认为,一个国家要发展,就得限制自己的生育能力。在“人口论”基础上产生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践,对于中国来说,无异于一场大规模的民族自宫。在金庸的书中,修炼“葵花宝典”的人最终会付出惨重的代价;而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也将给中国带来严重的后果,这种后果首先是未来几十年的人口老龄化和沉重的养老压力,然后就是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问题。
我国的人口形势已经很严峻。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数字可知, 1978年,我国小学的招生人数为3315万人,而2007年,这一数字为1736万人,差不多是1978年的一半。如果这个趋势持续下去,每30年新出生人口下降一半,那么只要7代人的时间我国人口就会从目前的13亿下降到1000万,再过7代人的时间就会再下降到不足8万,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民族几乎可以说就已经绝种了。一个民族要永续存在下去,必须具备一定的人口规模。人口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绝不是为了把中华民族从地球上抹去。因此,无论如何,计划生育政策都只能是一个在特定的、较短时期内采取的政策,不会是一个永久性的政策。我认为,计划生育政策被执行了30年,时间已经足够长了,到了取消的时候了。再不取消的话,就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会对下一代造成极其严重的养老压力。如果超长期实施的话,甚至会危及中华民族的生存。
如果说人口按几何级数上升值得我们担心的话,那么人口按几何级数减少就更值得我们担心了。无论如何,要想降低人口的规模,通过种种手段是可以实现的,包括法律的、行政的手段。但要提高人口规模,困难就要大得多。看看现在的俄罗斯,就可以知道鼓励生育多么困难。就跟其他的宏观经济政策一样,你要紧缩经济很容易,但要想扩张经济,却是难上加难。你可以禁止别人生育,但你能逼着让别人生育吗?所以,我们应该珍惜中华民族“多子多福”的传统,不要等到以后新的生育文化已经形成、人们都不愿多生育的时候再去鼓励它,到那时,一切就都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