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邹农俭:建设具有本土意义的社会学

   中国社会学的重建已走过三十余年,社会学研究也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其影响也日益扩大。中国社会学自恢复、重建以来,一直秉持关怀现实社会的学术传统,在解释社会现象、分析社会事实、揭示社会问题、回应时代重大发展课题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社会结构、社会流动、社会阶层、社会组织、社会建设等学术概念逐渐普及,正成为人们透视社会的重要工具,社会学的知识体系也日益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应有作用。   

   一门学科的成长、成熟,需要不断地对自身成长轨迹进行学术考问,如此才能使学术演化之路更为顺当、健康。我们在充分肯定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基础上,也应对这门学科存在的问题予以关注。唯有如此,才能使这门学科更好地成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那么,当代中国社会学到底存在些什么问题呢?   

   对时代重大主题的探索有待深化。尽管社会学重建以来,研究主题颇多,研究领域相当广泛,但不免使人有散乱、凌乱之感。研究内容似乎无所不包、应用无所不能,但研究的主线还不够突出、鲜明。因此,人们总有什么都可被社会学研究,但又很难捕捉其精神实质的感觉。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当然丰富多彩,可以五花八门,但作为一门经世之学,无疑应以时代发展中的重大主题作为自己的研究主线,如政府—市场—社会之关系、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实践和理论。   

   对实证研究有所轻视。面对现实生活、解释丰富多彩的社会现象,就必须回到社会现象发生之场所,所以,到现场作调查研究是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本应到现象发生现场观察、访谈、求证的课题,因多种原因只能采用二手资料;应深入实际生活调查的研究,研究者却做得不够扎实;问卷调查本应与其他方法配合运用才能真正揭示事物运行的本来面目,而现在运用所谓的先进方法,通过电话、网络完成发放、回收,然后依靠电脑分析、得出结论;甚至不少说明中国本土事实、现象的研究不得不依靠外国人的二手资料。   

   以既有的理论模式、特别是西方社会学理论模型分析中国现实。学术、学问应具有一定的共性,但中国文化深厚、历史悠久,必然会产生具有自身特点的社会学,也必然形成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比如,同样是政府—市场—社会之关系,在中国社会,由于政府力量比较强大,其性状肯定有别于西方社会的政府。现在一些学者以西方的社会学理论来套中国现实,将十分生动、丰富多彩的中国本土特色纳入西方社会学的套路中,得到了很多似是而非的结论。   

   理论提炼欠缺。当运用社会学的概念体系描述、分析丰富的、生动的社会现象时,应当适时地进行学理意义上的归纳,使丰富的素材成为构建学术大厦的“砖”和“瓦”。不然,素材是无序的,研究无法上升到理论高度,对丰富知识体系的作用也不大。事实上,近年中国社会学家对中国社会的考察成果相当丰硕,如社会分层、社会流动、城镇化、社会组织、单位制,但在对这些范畴进行深刻揭示的同时,理论自觉还不够,缺乏必要的理论提炼。构建中国社会学必须形成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一系列社会学基本范畴,这需要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时刻重视理论的归纳和提炼。   

   著作论述复杂化。一些社会学的学术论文冗长、艰涩,甚至很多专家都看不懂;即便论证通俗简单的道理,或得出并不高深复杂的结论,文章也会绕圈子、故弄玄虚;一些作者甚至将问题复杂化作为学术追求,似乎越复杂越可证明其学问高深。相比之下,一些大学者的论著,更为通俗易懂。社会学的研究,学问就在日常生活中,应善于用学术的方法和手段将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梳理清楚、理出头绪。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学理的解释、分析。这样的年代正是社会学研究大显身手的绝好时机,同时,社会也最需要社会学。因此,我们应当珍惜时代提供的历史机遇,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社会学尽自己的力量。   

   认真做好材料积累的工作。一门学问的成熟自有其内在规律,作为观照现实的社会学,其成长必将经历材料积累—范畴归纳—理论建构之“三部曲”。材料积累是起始点,而实证是材料积累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只有深入现场才能查明社会事实、社会现象的本来面目,才能为社会学理论提供真实的素材。社会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所以材料积累的任务十分艰巨,但这是社会学研究首先应做的工作。   

   遵循必要的学术规范。所谓学术规范,便是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学理规矩,对于社会学而言就是遵循社会学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基本要求。比如,各种社会调查都有一定的意义和特定的目的,其他学科同样也可以进行社会调查,但社会学的社会调查应当遵循社会学的规范。这样的社会调查所收集的资料才符合社会学学理的要求,才能够起到材料积累作用,所收集的素材才对学科建设有意义。   

   适时地进行概念、范畴的归纳工作。在进行材料积累时,应当对理论提炼、归纳有所考虑,并在条件成熟时及时进行理论提炼的工作。这既是学术研究提升之要求,也是理论研究工作所必需。比如,我们调查了社区的特质、基本要素、结构、运作之后,就能建构中国的社区理论。西方社会的社区建立在个人本位、自下而上形成的社会的基础上,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要依靠社区、行业协会这类共同体,社区、自组织无法解决时就要依靠政府。而中国社会是自上而下组成的,社区这种共同体历来就发育不全,但现在政府职能需要回归,于是理顺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就需要重建社区。我们的社区不是个人自发形成的,而是政府动员、组织起来的。这样的结果是,居民参与不足、志愿者缺乏成为社区中的常见问题。社会运行确实需要社区,因为社区事实上已经存在于个体的社会生活中。因此,在调查清楚中国社区基本面貌的基础上,构建对中国社会有解释力的社区范畴、社区理论具有极大意义。   

   中国社会学只有将社会学学科内一系列重要的范畴梳理清楚,才能建立起真正是中国特色的、具有中国本土意义的社会学理论。这样的社会学,才能称得上是中国的社会学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社会学  社会学词条  本土  本土词条  具有  具有词条  意义  意义词条  建设  建设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