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捧出一颗中国“芯” 北大众志的自主创新之路

  

  关键词: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对于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是提高我国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全国政协十分关注这一问题,有关专委会多次调研,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各级政协委员也有许多真知灼见。今天,我们将北京大学微处理器研究开发中心自主创新的实践和政协委员的建议展现给读者,以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我国计算机领域著名专家高文教授一直关注着北京大学微处理器研究开发中心的自主创新工作,他为这里研制出我国第一颗“中国芯”而高兴,为“温室”中的CPU能够走向市场而振奋。他认为,北京大学微处理器研究开发中心及其衍生的北大众志公司的实践是一项成功典范。

  

  捧出一颗中国“芯”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芯片,直径不到3厘米,只有一枚硬币大小。泛着银光的表面,把阳光投射到旁边一台薄薄的液晶显示器上,透过网格状的排气孔,能看见里面有颗银色的“芯”。这是一颗采用自主指令系统标准的“中国芯”,一台采用“中国芯”的NC液晶一体机,以及一颗首次向中国授权核心技术的X86兼容CPU芯片。从最初的16位芯片,经过支持16位/32位两套指令系统的CPU,不断进步升级,不断推陈出新,2006年,北大众志“中国芯”的工作频率超过600MHz,芯片规模达到上千万晶体管,是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完整的自主CPU系统芯片。

  “采用自主指令系统标准的‘中国芯’标志着我们具备了原始性创新的能力。”北大众志公司创始人、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教授程旭指着那枚银色芯片说。

  可别小看了这小小的芯片!在各种功能强大的计算机中,都有一颗这样的芯片在跳动。说这个被称为CPU的小家伙,是信息社会的“脑细胞”,一点也不过分。然而,我国一直缺少这样的“脑细胞”:制造芯片的核心技术,一直被少数国际公司垄断。国家的信息安全,信息产业的发展和跨越,受到严重影响。

  上个世纪末的争论似乎还在耳边:无数的专利、标准,难以动摇的垄断地位,门槛高,差距大,中国要不要、能不能发展自己的微处理器?

  “做,才可能赢;不做,永远没机会。”顶住压力,程旭和北大微处理器中心的一批科研人员一头扎进实验室,开始了艰难的科技攻关。他们坚持利用自己“原始的”知识和有限的资源,在上个千年的最后一天,捧出了第一颗滚烫的“中国芯”。

  “那是那年冬天最冷的几天,我们进入了最艰难的整合阶段。实验室当时只有二十几个人,大家都很疲惫了:设备不好,条件简陋,心情压抑。一天凌晨两点多,我从实验室骑车回家,路上冷风吹得我睁不开眼,泪水就流了出来。这时候我想:这么辛苦、这么累,究竟是为了什么?实验室这么多正当好年华的年轻人,放弃正常的生活、以实验室为家究竟是为了什么?忽然,一句歌词闪过耳旁,我明白了……”

  当晚回去,程旭就把这句让他豁然开朗的歌词制成条幅,第二天一早拿到实验室张贴,实验室的年轻人看后深受感动、热血沸腾,终于在新千年来临前完成了震惊国内外科研界与产业界的第一颗采用自主指令系统标准的国产微处理器。

  这个激励人的条幅成为北大微处理器中心珍藏的“文物”。“芯”字的外面,包裹着一颗红色的心,仿佛能听到它强劲的搏动之声,仿佛能看到它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研发网络计算机

  

  进入新世纪,“中国芯”成为国产芯片的代名词,各种“中国芯”纷纷问世。国产CPU进入大众视野,称为关注焦点。在一片喧哗声中,“中国芯”大浪淘沙,北大众志能否站住脚?

  当一些人还在炒作CPU的概念时,已经可以量产的北大众志CPU如何产业化比做出一颗CPU成果更加艰难,大量实验室里被忽视的问题浮出水面:稳定性、兼容性、方便性……一项一项指标地测试,一个一个难题地攻关,从软硬件系统的层面解决应用中的问题,在实际应用的反馈中改进技术。脚踏实地有了回报,北大众志CPU芯片在产业化上,又一次走在了前头。

  也是在2002年12月,第一台跳动着众志“中国芯”的网络计算机(NC)诞生了。同一年,北京北大众志微系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

  在众志公司,我们还看见了正在研发中的新型PDA和笔记本电脑。这些都是集成性创新的产物。通过研发制造芯片和NC的技术积累,众志有能力生产出跳动着“中国芯”的多种高端电子产品!

  2005年10月,在科技部的支持下,国际领先的CPU企业AMD公司,向北大众志授权开发X86兼容的CPU产品,这是迄今为止美国政府首次批准向美国境外授权X86核心技术,也是中美半导体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技术合作。

  这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北大众志将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跳动在千家万户

  

  “一颗芯片,也要映射出中国信息产业的希望;一颗芯片,也只有跳动在千家万户,才永远不会衰竭。”这是程旭经常打的一个比方,他认定:“把国货真正做出来,质优价廉,跟国际品牌同场竞争!”

  北大众志—863CPU芯片量产成功后,市场的考验摆在了研发团队的面前。产业化、市场开拓、服务支持……这一切都是全新的课题。在科技部和北京大学领导下,这支专门从事众志系列芯片和整机产品的产业化工作的专业化团队建立了起来。

  “不是为稻粮谋,是为产业谋。”提起北大众志公司的成立,程旭说。

  “研究网络计算机前,我们彻夜难眠。”回忆艰难的攻关阶段,程旭颇多感触。无心睡眠的漫漫长夜里,思考、碰撞,在众声喧哗的日子里,众志沉下心思考:什么样的产品,是市场里最缺乏的?什么样的计算机,是中国老百姓买得起、用得上的?网络计算机进入了众志的视野。

  什么是网络计算机?从外观上看,就是一台显示器,而个人电脑中最重要的部件——那个庞大的四四方方的机箱——不见了。实际上,网络计算机也有机箱。这个机箱,就是通过网络连接的服务器。大量应用程序和数据,都存储在服务器上。一个服务器,可以连接很多台显示器一样的网络计算机

  网络计算机的好处显而易见。安装、调试、管理、维护、升级,都由系统管理员在服务器端统一实现,高性能、强安全、高可靠、易管理、易操作、免维护……更重要的是,价格也低了下去,每台的价格,大概只需要2000到3000元。

  有了认识,就有思路;有了思路,就有出路。

  2003年,经科技部和地方政府协商,江苏省常州市成为众志公司网络计算机的应用试点城市。“我们相信常州有能力为自主创新做点事,为科技产业化做点贡献。”常州市委书记范燕青说。科技部当时给了常州试用200台的任务,于是一所学校、一个镇政府、一家企业和一家医院,迎来了第一批跳动着“中国芯”的北大众志网络电脑。“当时我提出的要求是:既要宽容,又要善于挑毛病,大家越苛刻,对产品的成熟越有帮助!”常州市副市长居丽琴说。

  赵斌方,江苏常州夏溪镇苗木大户,从事苗木生产经营已有10多年。这时,都说网上可以做生意,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赵斌方走进了教室。计算机给赵斌方带来了更实际的好处。在这个跳动“中国芯”的计算机教室里,他学会了在网上查询信息、制作网页。在上网培训过程中,他看到多处地方的绿化工程招标公告,立即组织力量按期参加绿化工程的招标,成功取得了内蒙古高级法院等绿化工程项目,项目款总计400多万元。现在,赵斌方逢人就说:“是‘中国芯’帮了我。”

  好消息不断传来:2006年2月,北大众志网络计算机被中国政府捐赠到了古巴,已准备大规模应用;2006年4月,全国电子政务培训班开课,用的也是北大众志网络计算机……截至目前,北大众志网络电脑实际装机量已超过30000台,覆盖了教育、电子政务、企业等30多个领域。

  昔日的“中国芯”,长成了今天的液晶一体机,明天一条更加坚实的产业链即将跃入眼帘!

  

  ----------------------------------

  北大众志网络计算机相关介绍:

  

  北大众志网络计算机,是目前国内唯一成功进入市场应用的基于国产CPU的网络计算机产品,其以北大众志-863 CPU系统芯片为核心,集成了7项国家863计划自主创新成果,自2003年面世以来,已成功应用于中小学电子教室、图书馆、宾馆、企业、政务、农村、医院、科研院所等领域,用户遍及江苏、北京、浙江、吉林、广东等13个省市自治区;其性能和品质,得到了市场和时间的检验。

  北大众志网络计算机教室解决方案, 于2006、200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政府采购中心技术测试,成为唯一一家应用国产自主品牌CPU的入围单位,并连续两年取得“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合格设备招标采购供应商资格。

  

  北大众志网络计算机基于完全自主创新的技术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众志  众志词条  之路  之路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北大  北大词条  自主  自主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