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而奇丽、粗犷或柔美、风情万种,气韵生动等等,这些都是每一种文化的魅力之所在。而尊严和风度,也是每一种文化和文化资源拥有者不可缺少的精髓。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魅力,与尊严和风度这一内在的气质密切相关。来自异文化民族的人们之所以敬重和喜爱一种他族文化,一定有着这样的内涵,这种文化一定有一种外在的美和内在的尊严融为一体的风度和力量打动了他的心与魂,才为之心仪不已而千里万里地来寻找她和欣赏她。
云南那充满个性魅力的民族文化要常在人心,永葆魅力,文化的守护者和拥有者就应该全力去维护她的尊严和风度,这一点对云南文化产业能否繁荣兴旺也至关重要。
我多年在云南的土地上行走,对这一点深有体会。记得在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尚未发达的丽江大研纳西古乐队每个晚上都在古城一个幽静的庭院里自得其乐地演奏。那些白发长髯、脸上布满人生风霜风雪和世路沧桑的纳西老人,以一种荣辱不惊、沉静凝重而又自在逍遥的姿态沉湎于清音雅韵中,他们曾经博得多少来自异国他乡的旅人的敬重和敬仰,我多次目睹在这一片古老边地月光下的音乐声中静悄悄地潸然泪下者。那是一种深沉高远的文化气质和风度,深深地触动了他们也许在闹市中被尘封已久的心灵琴弦。
我曾多次与国内外友人徜徉在云南香格里拉县的佛寺里,那些专注的僧人超然世外的诵经声,端然静坐冥思或慈祥地为人摩顶的高僧大德,都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肃然起敬。那山野农妇牧人在劳作之余信口唱来的一曲曲山歌,也使多少来“彩云之南”的旅人流连忘返。
即使在街巷摆摊的一个普通老妇,也能以她的一种风度和素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1999年,美国副国务卿芭尼·柯恩女士来参加在云南召开的“云南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及经济协调发展高级国际研讨会”,我受大会组委会的委托,在丽江陪她参观古城,向她讲解古城文化。她怀着浓烈的兴趣与卖各种食品、传统工艺品、刺绣品、可挂于胸前的草药袋等的当地纳西老人交谈,也买一些她感兴趣的东西。这些卖东西的老人的风趣幽默和安详沉静的风度,给这个美国女政治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们稳坐小摊,礼貌和蔼地应对客人,不像有些商贩那样巧舌如簧地极力推销自己的货。她们任随这些外国客人挑挑拣拣,任她们问这问那,有问必答。那种从容而不卑不亢的神态使人舒心而又肃然起敬。
芭尼女士兴致勃勃地在古城留连忘返3个多小时。最后她非常感慨地对我说了一番话:我走了全世界很多地方,丽江古城是我感到最舒心惬意的一个地方,我今天在古城走了这么长时间,没有碰到什么人来尾随不舍地缠着你推销他们的东西,而这在很多地方是常见的事。这些在古城街巷上卖东西的妇女和老人是那么礼貌热情,你买了她的东西她高兴,但你不买她们的东西,她们也一点不计较。我真喜欢这个地方,喜欢这里的人。
她的这一席话使我深深感到,保持本地文化的一种风度和尊严,对于吸引旅人是那么重要。我记得同样是在这一年,我与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的一帮朋友们到丽江白沙乡。在“白沙壁画”所在地大宝积宫,一帮乡村农人乐手在大殿里演奏“白沙细乐”,他们专注地沉湎在那古老的音乐里,似乎一个个神游在一个飘渺清虚的音乐世界里,没有什么人在演奏完后来向观众收钱。正是这种超然的风度和姿态感动了与我同行的不少美国同事,不少人解囊掏钱放在乐队一侧写有“随心功德”的木箱里。
而在大宝积宫外面发生的一幕,却使人产生一种文化失去了尊严和自重的悲凉感。一些当地妇女热情地邀请你参与她们的打跳,起先很多人都为这种热情所感染,就兴高采烈地参与了跳舞,但跳完舞后,这些妇女却缠着每个客人付5元钱的“跳舞费”。这种行为使很多客人感到扫兴,虽然所付的钱不多,但受到盛情邀请最后却被缠着付钱,心里总是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如今在云南的不少旅游景点,常常会有这样的窘境,一下车,就会有很多人手上提着大包小包的本地产品,蜂拥而上要你买这买那,有的甚至拉着你的衣角或手强行推销他们的货,有时旅人很难摆脱这种无休止的纠缠,弄得兴味索然。
在云南一些地方的些饭店酒店,有时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些身着云南少数民族盛装的少女,在为吃饭喝茶的客人服务时,有的甚至跪着向客人端茶送水,为客人捶背捶腿。我知道这不是这些民族原有的习俗,而是饭店或酒店的老板为吸引客人而叫这些少数民族女子(有的不是少数民族女子,只不过穿上了民族服装而已)这样做。也许这会被一些人美其名曰“云南少数民族谦恭好客的美德”,实际上,民族文化的尊严在这种刻意的做作和不尊重人的氛围中被亵渎和丑化了。
我曾多次在美丽的永宁泸沽湖边调研,在当地了解到,永宁泸沽湖畔的一些酒吧,也会有一些来自外地的风尘女混迹其中,堂而皇之地穿上当地摩梭女子的服饰,学上几句蹩脚的摩梭话,公然地打着“走婚”的招牌向一些好奇而又受一些不负责任的宣传所迷惑的客人出卖色相,当地的民族文化被她们利用来做赚昧心钱的工具,歪曲了摩梭母系制和“走婚”民俗的真实性和尊严。
不倨傲而又自重自尊,是每一种卓有魅力的文化所应有的风度,在云南被人们视为如“香格里拉”那样和谐安详的一片净土、誉为“体验之都”和“中国的后花园”的今天,云南人更应该责无旁贷地保护自己的文化品牌,守住云南各民族文化的尊严和风度,不仅自己不能做有损于云南文化魅力和风度的事,更不能容忍一些利欲熏心的人张狂地以歪曲、扭曲的手段肆无忌惮地利用云南的民族文化赚昧心钱。只有这样,云南的文化才会持续地闪烁着那一片动人心魄的美丽之光,云南的民间文化产业也才能持续地繁荣发展。
原载《中国民族报》5版,2004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