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杨福泉:与山和水生死相依的丽江

  

  1.山水人文赋予丽江灵魂和生命

  

  丽江,顾名思义,就是“美丽的江河”之意,这里的“江”指伟大的中华母亲之河长江上游的金沙江。汉语中的意思如此,而在纳西语中,“丽江”称为“衣古堆”,意思是“江湾之地”,“江”指金沙江,两种地名之意,都离不开江河之水,可以说丽江与水是生死相依的。

  而纳西族是一个山地民族,纳西人的神山是海拔5596米的玉龙雪山,纳西人的民族保护神“三多”同时是玉龙雪山的山神。

  纳西人的祖先来自西北河(黄河)湟(湟水)流域的高原山地,他们沿着横断山的大江大河迁徙到如今的丽江。纳西人死后,要把死者的灵魂沿着祖先南下迁徙的圣道,送回祖先曾经生活过的北方“山中灵界”。

  20世纪50年代之前,丽江有“殉情之都”的凄艳之名,无数不愿屈从外来封建婚姻制度的情侣们“雍容含笑赴死”,把玉龙雪山中的灵界“玉龙第三国”视为理想的生命和爱情之乐园,他们的灵魂因此投奔去这一高山上的爱情理想国。无数凄婉悲壮的山中殉情故事,使丽江这个古老的山国飘荡着浓烈的浪漫神秘色彩。

  寄托着纳西人生命的喜怒哀乐和精神寄托的东巴文化,其核心的思想是思考人和天地山川的关系,“人和自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这一警世基调,是东巴文化的灵魂。因此,礼敬天地山水的礼仪是东巴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丽江和纳西人,与高山大江泉流湖泊生死相依,是自然山水和纳西人文成就了丽江,又是纳西人的人与自然观,赋予了丽江山水一脉灵性和精神的美丽。我认为,没有山和水和与山水魂魄相依的丽江文化,就没有如今这作为“远山清音,红尘牧歌” 的丽江;而如果哪一天丽江失去了山和水的护佑,失去了人和山水生死相依的和谐之音,那也就是丽江的末日。

  

  2.“人与自然是兄弟”成就了丽江之美

  

  最见丽江市主体民族纳西人灵心睿智的主题之一是“人与自然是兄弟”的思想,正是这种卓越的智慧和认知,孕育出一个返朴归真的文明古邦,一个诗意盎然的人居环境。

  在这种智慧的基础上,产生了相沿千百年的纳西民族传统生态观,于是,丽江才赢得那一片青山绿水,那家家流水,户户花圃的自然谐和美景。直至20世纪50年代早期,丽江还保持了全部土地面积中有73%的林地和12.8%的草山草坡,森林覆盖率达53.7%。2003年7月2日,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式表决通过云南“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并流”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丽江在“三江并流”的核心区内,她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成为吸引国内外各种科研和环保组织关注的焦点区域,已经在丽江开展了5年环保和社区和谐发展项目的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就是其中的一个著名国际组织。

  在我的田野考察旅途中,在很多村寨树林茂密,泉水奔涌之处,看到纳西语称之为“署古丹”(意为祭“署”神的场所)的古老祭场,常常在山野间树林茂密的水源头看到过一些插在地上的木牌画,上面绘着各种蛙头人体蛇尾或人首蛇体的精灵,还有日月星辰、风与云团等等。这种栖息于自然怀抱的宗教艺术中深藏着一个“人与自然”的古老秘密。

  东巴教中有个规模宏大的仪式,叫“署古”,即祭“署”,对纳西族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生态道德观等有很大的影响。这一仪式体系是在东巴教自然崇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纳西先民的自然崇拜意识上升到了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辨证认识,概括出一个作为整个自然界化身的超自然精灵“署”,它在东巴经象形文中是一个蛙头人体蛇身的形象。“署”是东巴教中的大自然之神,司掌着山林河湖、野生动物等。上述木牌画即是用于祭“署”仪式的。时至今日,每逢农历2月的龙、蛇之日,丽江、香格里拉等地的纳西山民还按传统祭祀大自然之神“署”;农历二月八,有东巴教圣地之誉的中甸县三坝乡白地举行盛大的白水台盛会,纳西民众烧起天香,虔诚地祭祀白水台神灵和“署”神。

  东巴经中说,人与“署”本来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后来贪婪的人类过分侵扰自然,污染河流,乱砍滥伐,滥杀野兽,冒犯了“署”,结果兄弟成了仇人,人类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洪水横流,百病丛生。人类在惊恐无奈中只好祈求神灵、东巴教祖师和大鹏神鸟来调解,人类与自然这两兄弟约法三章,人类可以适当开垦一些山地,砍伐一些木料和柴薪,但不可过量;在家畜不足食用的情况下,人类可以适当狩猎一些野兽,但不可过多;人类不能污染泉溪河湖,劈山炸石,在此前提下,人类与自然这两兄弟又重续旧好。从此,在纳西族民间形成了祭“署”的礼俗。

  

  3.丽江人的生态保护习俗

  

  “人与自然是兄弟”,这一从生与死,血与火的教训中得出的警世之音,照彻了纳西人的心灵,启迪了一代代纳西人的生态观和人生的智慧,于是,纳西族民间有了善待山、善待树、善待水、善待动物等的各种乡规民约,包括木氏土司在内的纳西民众就有了敬畏大自然之神“署”或龙王,定期祭祀“署”神或龙神的礼俗。

  基于纳西先民人与自然观的观念规范着人们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生产活动,逐渐形成了一些大大有益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人们生活的社会规则、禁律。东巴经中常见的禁律有:不得在水源之地杀牲宰兽,以免让污血秽水污染水源;不得随意丢弃死禽死畜于野外;不得随意挖土采石;不得在生活用水区洗涤污物;不得在水源旁大小便;不得滥搞毁林开荒。立夏是自然界植物动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立夏过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禁止砍树和狩猎。由此可见,作为传统文化重要源头的原始宗教是不乏积极的社会功能作用的。在苦思冥想人与大自然之奥秘中生长出的纳西东巴文化,是一泓浇出纳西人天地人和谐之道,和融敦厚民风的圣泉。

  纳西族的这种传统习惯法已升华为一种道德观念。过去,在纳西人的观念中,保持水源河流清洁,爱护山林是每个人都必须履行的社会公德。纳西族主要聚居区丽江不仅各乡各村都有保护山林水源的乡规民约,而且,各村寨定期推选德高望重的老人组成长老会,督促乡规民约的实施。长老会负责制订全村的村规民约,并负责评判事端,调解民事纠纷,监督选出或由“老民会”指定的管山员和看苗员看管好公山和田地,如有乱砍滥伐,破坏庄稼等违犯村规民约者,由“老民会”依村规民约惩罚。

  立夏细雨润物,万物生长,群兽繁殖,是自然界植物动物繁衍生育的关键时期,因此,按照纳西族民间古规,立夏期间要封山。封山期间禁止砍树、狩猎和拉松毛。违者将按村规民约进行惩罚。

  

  4.波光水影中的丽江古城

  

  灵山秀山赋予古城生命和灵性

  灵山秀水,巧匠智者赋予丽江古城飘逸洒脱之外形,而古朴深厚的数千年纳西文明,则是古城得以蕴含无穷神韵慧质的根基。在苦思冥想人与大自然之奥秘中生长出的纳西东巴文化,是一泓浇出古城天人和谐之道,和融敦厚民风的圣泉。

  古城的建筑、布局、民俗等的主要基调深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但古城民众非常珍视自然,重视人与自然的平和相处,追求生命与居住环境的谐和,特别是把水视为生命之圣泉,古城依托之本,将水与古城和民众的生活结合得那么自然完美,得天地造化之功,这是与纳西人本土文化熏陶出的自然观、人生观、审美观密不可分的。

  丽江古城居民依水而居,水构成古城的灵魂,因此,居民也珍爱这温润滋养了古城民众,熏陶了他们心性气质的水。神圣的东巴经中有《迎净水》的仪式和经书,洁净的水是东巴教每个仪式必用之圣物。纳西人把泉水源头视为大自然之神“署”所居住之地,对其顶礼膜拜,绝对禁止污染水源,砍伐水源林,甚至禁忌在水源处高声喧哗。过去,古城民众直接饮用流淌于大街小巷的溪水,因此,每天上午10点之前,不能在古城的河里洗衣洗菜,更不能倒污物,这是约定俗成的习惯法,人人都自觉遵守。过去,古城民众有不少保护水流和树木的乡规民约,勒石刻碑,共同监督遵守。古城水源的黑龙潭游鱼如梭,直至20世纪60年代都常常由很多鱼游到古城的河沟里,但也没人抓捕。

  古城里的纳西木氏土司府也充分体现了将自然和人的和谐完美融于一体的传统人生理念和审美情趣。木府在狮子山遍植柏树,山上如今还有一大片古老的柏树林,气象萧森的狮子山可以说是一个吉祥的柏树之山,是古人笔下著名的丽江十二景之 “黄山古柏”。在晨曦霞光和薄暮烟霭中,从狮子山极目下望,古城鳞次栉比的民居间杂着交错的泉流与山野交融出一片迷人的黛青色,宛如一幅铺开的水墨画卷,苍苍茫茫,如梦如烟。

  

  如龙马般奔腾的泉水

  

  流在我梦中和心灵深处的是丽江古城的水。

  可以说,水是丽江古城的灵魂。在纳西人的心目中,水是吉祥之源。纳西东巴文化和民间的传统祝福语中,都少不了说“愿流水满塘”这句祝词。在纳西人的东巴教仪式和婚丧嫁娶等礼俗中,都离不开用净水祝吉祈福的种种程序。丽江古城关于护水爱水的种种习俗,即源于这种源远流长的纳西族水文化。

  古城的水来自城北象山脚下,泉水从无数岩石隙缝中迸涌而出,形成近4万平方米的黑龙潭水面,纳西人称这水叫“古鲁吉”,有的解释为“如马群般奔腾的水”,有的解为“九龙水”。这些解释皆从“古鲁吉”三字的谐音而来。

  “古鲁吉”流出黑龙潭,汇成玉河,在双石桥(又称玉河桥)一分为三,形成西、中、东三条河流,继而又形成无数水流纵横古城。如今,又有来自每年集聚着万千天外珍禽的高原湖泊拉市海的清水融进古城的河流里,使得古城的水韵更浓。

  从玉龙圣山下来的雪水清澈见底,它滋养着古城的花草树木,也熏陶着古城千家万户的心灵和气质,托出一片雪域冰清之态和高原的静灵气质。我小时候,城里人天天喝的是这些河流里的水,古城人一直有用水护水的好传统。对水的管理和使用已形成一种与社区生活密切相关的“水文化”。古城的人说,如果不用这来自雪山的水,就不会做出古城可口的各种著名小吃。人们特别注重保护水源,懂得如何保护水源林,在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丽江古城的民众就刻石立“永远遵守”的《象山封山护林植树碑》,保护滋养水源的黑龙潭象山的树林植被。

  

  用溪水每天冲洗的城市

  

  四方街西侧的西河上设有活动闸门,居民利用西河与东河的高差冲洗集市和街面,居民也喜欢用水桶汲水冲洗门前的五花石街道。抗日战争期间在丽江古城居住8年之久的俄裔作家顾彼德(P.Goullart)在《被遗忘的王国》一书中曾说,他周游列国,而丽江古城是他所见过的惟一每天用溪水冲洗街市的城市。我小时候,在四方街收市时常常去看市管员关闸放水冲街,水流在街面上漫过,家家户户都有人出来,赤着脚用扫帚清扫街道。小孩们脱了鞋在水流中踩水玩,有时鱼儿也会随着河水冲到街上来,那时人们总要把它放回河中,古城人都认为这鱼属于黑龙潭的龙王,不能吃。

  纳西人讲究“活水长流”,认为水只有流动不息,才有灵气和生命,因此,没有像有些民族那样讲究“护水、围水在家”,不让水流出家门,以免让水带走“财运”。古城的纳西人让活泼泼的水欢快地流进家里,又舒畅自由地穿过庭院扬长而去。常与流水相伴,在睡梦中也能静聆水声泉韵。古城安静的岁月就在这依山临水,纵横曲折的街道上流淌而过。

  水也是丽江人的衣食之源,过去,古城人还利用水的冲力来碾米磨面,有些河段上设有水磨房。城里的传统酿酒、著名的地方小吃等行业都讲究用黑龙潭的水或古城里的井水。名闻遐迩的“丽江粑粑”的制作非常讲究水的质量,只有纯净的丽江泉水才能做出地道纯正的“丽江粑粑”。古城妇女在做这种传统食品时非常讲究,一般都在凌晨特别干净时汲水。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一部分的丽江古城区束河(即今龙泉镇)过去是在滇川藏闻名的“皮匠之乡”,该村也以溪水清莹而有“泉水之乡”的雅号。

  

  用水的智慧:一潭一井三塘水

  

  城中还有从不干涸的白马龙潭和很多水井,居民创造出“一潭一井三塘水”的用水方法,水口为头塘,居民在此汲取饮用水;头塘水从溢水口流至第二塘,居民在此洗菜;此塘之水又流至第三塘,为洗涤衣物之用水。民间称这种形式的井为“三眼井”。这种连环井的用水方式在丽江古城有井泉的地方到处皆然,体现了古城人独具匠心的用水爱水传统。在丽江古城,共有5口这种“三眼井”,即白马龙潭三眼井、义尚甘泽泉三眼井、光碧巷三眼井、格宝坞三眼井等。有“三眼井”处,周的空间都比较宽敞,形成小广场似的社区活动空间,周围有各种当地的古树名木。平时,围人们除了来这里跳水、洗涤,在劳作之余和茶余饭后喜欢在此纳凉憩息,谈天说地。记得小时候,傍晚时分,在四方街和“三眼井”旁边听老人讲各种神奇的故事,是我们这些古城小孩入迷开心的一大乐趣。

  

  

  5.看古城的汹涌清流,不可忘记拉市人

  

  水是古城的灵气之所在,而如今的古城之水,离不开离它不远的高原水乡拉市。

  从丽江古城往西行约8公里,便是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拉市乡。翻过黄山哨古关隘,眼前豁然亮出一片碧蓝的波光,拉市海如一片巨大的翡翠,静卧在高原的长天下,镶嵌着拉市宽阔的坝子。这个高原湖泊远近闻名,它是个在古老的地质构造运动中形成的冰蚀湖,属于湖泊湿地中永久性淡水湖。湖面南北长约9.3公里,东西宽约8.2公里。著名的传统“丽江十二景”之一“碧海腾龙”即指此湖景色。每年冬天,大约有2.5至3万只湿地鸟类从遥远的地方飞来,在此湖度过寒冷的冬天。近年来,科学家们在这个湖里发现了珍稀濒危鸟类9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黑颈鹤、中华秋沙鸭等。

  当你看到在碧蓝如玉的拉市海上空那么多的鸟群此落彼起,鸣声啁啾,风动处,波光粼粼,辉映在湖中的玉龙白雪闪烁着一片耀眼晶光,就会感受到一片祥和快乐的气象弥漫在这水乡。但不会有很多人知道,为了保护好这个云南省第一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成千上万的水鸟,拉市的人民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水鸟来到这里越冬,自然就需要大量食物,湖边的庄稼,就成了它们畅食的盛宴,拉市人忍受着辛苦一年而快到口的粮食被这些远方来客大快朵颐的巨大损失。他们多么希望这些现在已经是人类宠物的飞鸟能够少吃一些他们赖以活命的口粮啊!

  丽江古城的旅游迅猛发展起来以后,要保证古城的大大小小的溪流一年四季活水长流就成了一个很难的事情,如果仅仅靠黑龙潭的水,那就难以避免枯水季节,而且由于各种原因,如今黑龙潭的水量已经远远不够使古城的河流里长年都汹涌着清冽的水流。因此,为了保证古城用水,丽江政府决定在丽江上游拉市海筑坝蓄水,再通过架设高空水渠把水输到丽江古城。1994年大坝建成,1998年水渠完工,自此之后,丽江古城每年都获得了1078万立方的拉市海湖水,拉市海下游的6.493万亩耕地也随之受益。拉市的水福泽了丽江人赖以活命的旅游事业,而拉市人民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过去,在枯水季节,当湖水从湖边的“落水洞”中渗漏完后,当地民众可以利用几千亩“海田”而收获大量的粮食,如今筑了水坝,水落不下去,“沧海”无法再变“桑田”。这给拉市人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我们不能忘记,为了丽江的繁荣,这个高原水乡的民众付出了很大的牺牲。

  我每次漫步古城,从古城无数条小河长吟欢唱的清流中,从悠闲地逍遥河边的游客心花怒放的笑声中,我看到了拉市乡人民那宽厚博大的胸怀和牺牲精神,我们怎么回报他们呢!

  

  6.对丽江山水的一些忧思

  

  物换星移,岁月如烟,山水和人文成就了丽江的魅力和美,而如今,随着丽江各种开发项目的增多,也有不容忽视的问题出现,如何永葆丽江山水田园的明丽秀美之姿容,不辱没“世界文化遗产”之盛誉,又成为丽江人一项跨世纪的神圣使命。

  如今,汹涌的旅游大潮促进了丽江的经济发展,但也加重了古城环境保护的压力。古城的水看去虽仍然清澈见底,但已经不能像我小时候那样可以直接喝,甚至早已都不宜洗菜了。在古城的河段,过去那种茂密的水草在清澈见底的水中摇曳的景象已经在慢慢消逝。

  随着旅游的蓬勃发展,一方面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乡村社区对柴薪的需要量更多。比如,很多地方随着大批游客的进入,需要大量的柴薪组织频繁的篝火晚会,如泸沽湖边著名的旅游点落水村每天晚上都要消耗大量的柴薪来组织“篝火晚会”,让游客尽兴而欢。旅游的发展促进了餐饮业,因此极大地增加了社区民众柴薪的消耗量。如果要保持与丽江各民族的“火文化”密切相关的这种娱乐方式,发展快速生长的薪炭林等,就成为燃眉之急,否则,日复一日大量的薪柴消耗,将会慢慢地给丽江山水带来厄运。

  贫困和经济收入来源单一,是造成丽江乡村能源大量消耗的一个主要原因,比如我长期调研的丽江市玉龙县白沙乡文海村位于玉龙雪山南麓,海拔3180米,过去是森林参天之地,经过多年人类生产生活行为的影响,现在已经没有了原始森林。该村村民以烧炭作为最为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之一,一棵碗口粗的栎树需要长10年,它是自然更新比较快的树种,然而烧炭量大,不用多少年的时间,栎树基本被会被砍完,因此不少村民忧心忡忡地说:“栎树再过几年就没有了。”从云南的情况看,多种植薪炭林是十分重要的保护森林资源的措施。

  此外,在旅游招商引资的热潮中,尽量不在对古城至关重要的水源区,比如靠近黑龙潭和与古城水源密切相关的白沙乡原野兴建各种类型的小区和商业城等,也是不少专家的强力建议和殷切期望。

  保护好丽江的重要湖泊,不在湖泊周围等生态敏感区进行过量的开发;特别是保护好与古城大小河流的水量密切相关的高原湿地保护区拉市海流域的山地生态,都是事关丽江能否保持山水人文城市魅力的关键因素。

  丽江现在戴上了多种国际级的桂冠,天下慕名而来者人潮汹涌。盛名之下,当思长远。历来乐山乐水、身心与山水融为一体的丽江人,现在也面临着现代化发展中诸如环境退化、民风变迁等种种的挑战和考验。

  山水是否永久垂青丽江丽江是否魅力长存,这一切,都将取决于丽江人自己!

  

  原载《中华遗产》2005年11月号,总第八期(此为未删改稿),作者授权天益发布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福泉  福泉词条  丽江  丽江词条  相依  相依词条  生死  生死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