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的比赛已接近尾声,中国运动员获得的金牌数遥遥领先,但是很多人发现,美国媒体上排在第一位的竟然是美国,第二位才是中国。再细看,原来美国人采用的排榜标准不同,不是金牌数而是奖牌总数。
按照奖牌总数排榜,是美国媒体在奥运会报导中多年来的传统,只有极少数例外。不过,在此之前,美国在奥运会上一直位列三甲,大多时候稳居第一,无论 奖牌数还是金牌数都超过中国,因此这个问题对中国人来说并不敏感。这一次变了,事关你先我後,不同的标准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中国、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 的媒体都对此进行了报导和讨论,尤其在中国一些网络论坛上,争论十分激烈。
有人问道,到底什麽是官方认可的正式标准呢?这个问题很重要,答案是没有标准。奥运会的创设理念中,提倡运动员之间的个体竞赛,反对国家利用它来争 名夺利。《奥林匹克宪章》第五十八条明确规定:国际奥委会和地方奥组委不得进行国家排名,而应该展示运动员的个人荣誉。因此,并不存在任何合法的官方排 名。我们现在看到的排行榜,只能算作各媒体自行其是。
但是,既然是以国家名义参赛,国家排名就难以避免。尤其是冷战中,奥运会成为两大阵营明争暗斗的另一个战场,要麽互相抵制,要麽就拼力较量。这是对 奥运会的异化,但客观上也使得奥运会更受重视。冷战後期,局势稍缓,萨马兰奇先生又为奥运会注入了商业的生机。商业需要眼球,而国家竞争甚至民族主义情绪 是一个不可低估的动力。因此,国际奥委会在国家排名问题上更加宽容,甚至从1992年开始在其官方网站上提供“非官方”的排行榜。国际奥委会官员的“非官 方”解释是,排行榜能够刺激各国政府在体育方面的财政预算,有利于全球体育的发展。
在这个前提下,各国媒体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同样的数据,作不同的排列,也都无可厚非。目前世界上通用的排行榜,除了上述两种方式外,还有把自己国家 单列在外的排法。被中国网民讥笑为史上最强排法的,是韩国媒体把韩国、日本和朝鲜单列对比。其中采用较多的,还是以金牌为导向的金牌榜。
人们在争论哪种排行榜更加合理。赞同金牌榜的人认为,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兵,既然是比赛,争夺的当然是冠军;奖牌(总数)榜将金、银、铜牌一视 同仁,无疑降低了金牌的价值。赞同奖牌榜的人则认为,奖牌榜更能反映一个国家的整体竞技体育水平,也是对银牌、铜牌获得者的一种尊重;金牌榜容易导致国家 体育政策向少数人倾斜,不利于全民体育。
不过冠军的魅力毕竟非同寻常,善于造星的美国人其实最明白顶尖明星的价值,金、银、铜牌岂可同日而语?《纽约时报》网站8月17日发表了一篇文章, 提出这三种奖牌按照4?2?1的比例打分,然後按总分排序。根据截至当天的数据,中国总分第一,美国第二。事实上,这种做法在1908年的伦敦奥运会上就 采用过,当时的比例是5?3?1。
很多人似乎想要争论出一个唯一正确的排法出来,并把它上升为“官方标准”,然後禁止或排挤其他排法。在我看来,这既不符合奥林匹克精神,违反其宪章规定,也完全没有必要。恰恰相反,应该提倡更加多样化的排法。
《洛杉矶时报》开了一个好头,在8月15日发布了一个“人均奖牌榜”。将全国人口数除以奥运奖牌数,根据截至当天的数据,排在第一的既不是中国,也 不是美国,而是人口不到300万的亚美尼亚,中国排在第42位,美国排在第32位。有人认为这反映了各个国家全民体育的水平,其实也未必严谨,但它至少通 过对奖牌数字的妙用,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视角。为什麽不按照这个思路,继续提供更多视角的排行榜呢?比如性别金牌榜、年龄奖牌榜、地区银牌榜、学历奖牌榜、 体育预算金牌榜、个人收入奖牌榜,等等。
假如媒体同时提供多种多样的排行榜,就可以淡化国家之间的过度竞争,同时让奥运会的比赛数据变得更加有趣,也具有更多的社会认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