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崔宇:中国奢侈消费火爆背后的悲情

  

  中国经济的真实消费状况令人疑惑:一面是内需不足,亟待扩大消费;一面却是奢侈消费的火爆,据中新社9月20日的报道,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次于日本。整体消费不足和奢侈消费火爆的并存,既暴露了中国经济的收入分配结构失衡,也显示出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庸节约的消费价值观正不断弱化,这不仅是经济悲情也是文化悲情。

  要理解中国消费不足,首先要明确到底是谁的消费不足。许多学者都已经指出,中国消费不足并不是居民消费不足,近几年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并没有明显下降,只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而政府和企业的收入比重不断上升,由于政府和企业的高储蓄倾向才导致整体经济的消费不足。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近几年中国居民看起来已经在竭尽全力地消费消费市场似乎也很火爆,但整体消费水平仍然不足。

  这种“国富企业富民穷”的失衡结构,再加上日益严重的居民之间收入分配失衡,导致了在整体消费不足的背景下奢侈消费的火爆。政府和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在积累了大量财富后,除了将大部分用于投资和再生产,其余则用于奢侈消费,比如,出国考察、请客送礼和购买豪华轿车等等,他们成了奢侈消费的主力军。

  有种观点认为奢侈消费也是扩大消费拉动内需的一种手段,这是片面的。一方面,奢侈品消费规模不可能无限扩大。高盛的一份报告显示去年中国奢侈产品销售额为30亿美元,这同去年10万亿人民币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比是九牛一毛,靠奢侈品消费扩大消费只能是一厢情愿;另一方面,虽然战国时代的管子说过“富者靡之,贫者为之”,即富人进行奢侈消费会解决一部分国内就业。但由于奢侈品牌大都为外资企业所拥有,奢侈消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作用并不大,对拉动奢侈品生产国的经济增长作用倒不小。

  目前中国“一多半是海水,一少半是火焰”的收入分配格局除了会加剧社会的不公平感和仇富心理,更重要的是藏富于国家和企业只会让中国更加依赖外需,会削弱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只有把经济增长的成果更多地惠及于中低收入阶层,特别是扩大中产阶层的比重,才会带动国内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消费结构升级也会带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形成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当然,即使改变了目前的收入分配格局、政府部门和私营企业主不再是奢侈消费的主力军,中国的奢侈消费趋势似乎也难以扼制,因为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也是一种文化行为。

  《圣经》里面说:“富人进天国比骆驼过针眼还要难”,但市场经济摧毁了世人对追逐财富和炫耀财富的恐惧感。中国在经历三十年市场经济改革的洗礼后,传统的安贫乐道和俭而有度的消费观念也受到了冲击。特别是在被压抑了一百多年后,富裕起来的中国人要通过西化的“炫耀式消费”来寻求自我实现和身份认同,同时也满足了对西方发达社会的文化想象。

  在全球化的时代,西方人对中国也充满了文化想象,尽管中国是出口大国,但文化上却是净进口国,所以西方人更多地是通过风靡全球的“made in china”来完成对中国文化的想象。中国在出口苦力却进口奢侈,中国的穷人通过辛苦工作被西方想象,中国的富人通过奢侈消费想象西方,这既反映了中国内部发展不均衡甚至社会断裂的经济悲情,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消费观念在全球化下迷失的文化悲情。

  虽然个人有选择奢侈消费的权利,但整个社会要谨防过犹不及的风险。美国社会崇尚“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但这种对未来经济增长的过分信赖也成了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当然,完全让现代人过克勤克俭的苦行僧生活不切实际。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最迫切的是要改变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不再让财富集中于政府和企业,以增加社会的公平感。另外,也要通过税收手段控制奢侈消费,鼓励适度消费扩大内需,因为勒紧裤腰带的奢侈消费和“拿青春赌明天”的过度负债消费既不符合经济规律也与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念相悖。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国  中国词条  奢侈  奢侈词条  火爆  火爆词条  背后  背后词条  消费  消费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