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陶东风:这个时代做好事为什么这么难?

  

  最近几年一直有关于雷锋精神在今天遭遇的尴尬的报道。一个让人哭笑不得却又无人怀疑的事实是:种种迹象表明雷锋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似乎根本无法生存。大概由于坏人坏事太多,以及打着好人好事旗号沽名钓誉的人和事太多,在今日中国,一个残酷的事实似乎是:谁做好人谁倒霉,谁做好事谁遭殃。对好人好事,人们的第一反应不是敬佩、赞美,而是怀疑、嘲讽:可能吗?什么动机?想作秀?沽名钓誉?大傻帽?等等。

  首先触及这个问题的,是1996年上演的轰动一时的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这是一个类似荒诞派文艺的主旋律作品。说它荒诞,是因为其主要情节(主人公、雷锋战友乔安山学雷锋做好事反被污蔑栽赃)似乎不合常理;说它主旋律,是因为作品最后设置了一个光明的尾巴。但熟知现实的观众都明白,它的荒诞才是其真实所在,光明的尾巴不过是出于意识形态需要的狗尾续貂。越是光明的越不真实,越是黑暗的越真实,这个残酷的接受心理是残酷的现实教会观众的。

  实际上现实生活中那些“活雷锋”的遭遇或许比电影中的乔安山还要悲惨和荒诞。

  2006年11月20日,南京一个名叫彭宇的男子因搀扶一位摔倒的老太太,反被告上法庭,索赔13万元。2007年9月5日,法院做出一审判决,彭宇被判赔偿4万多元。判决书称“彭宇自认其是第一个下车的人,从常理分析,他与老太太相撞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不是彭宇撞的老太太,他完全不用送她去医院,而选择自行离去。”也就是说,在法官的思维中,见到一个老人倒地选择不管不顾、“自行离去”才是符合“常理”的,助人为乐、救死扶伤反而是不合“常理”的。判决书还说:如果彭宇是“见义勇为做好事”,那么,“更符合实际的做法是抓住撞倒原告的人,而不是好心相扶”。这个荒诞的逻辑等于说:如果你抓不住罪犯,你就最好不要助人为乐。

  2006年11月的一天,山东平阴县村民丁某骑自行车沿220国道行驶,遇王某骑摩托车从后面驶来。王某说,当他骑车超越丁某大约5米时,从后视镜中发现丁某摔倒,急忙返回,并拨打了120。哪知,后来丁某将他告到法院,说是他的摩托车将自己挂伤,要求赔偿。由于证据不足,法院驳回了丁某的诉讼请求。

  2009年的11月间,万州区分水中学初二学生万鑫,赶场途中扶起1名摔倒的老太。不料,老人及其子女竟说他是肇事者,将他告到法院,要求其父母赔偿。因为证据不足,法院一审驳回老人的诉讼请求,老人及其子女上诉到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这天,老人主动要求撤诉。

  这些虚构和非虚构的故事反映的道德伦理问题是非常尖锐的:我们今天已经没有了“雷锋精神”存在的土壤,在一个与“雷锋精神”几乎背道而驰、社会道德全面败坏,而法律不够健全的时代,学雷锋做好事不但不会受到表彰,而且会招致一系列麻烦:首先是被怀疑:现在这个社会谁还会做好事?一定是别有用心。也就是说,现在从大众到法官,已经没有人相信现实中会有雷锋这样的人,“从常理分析”这个句子表明,这种怀疑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国人的怀疑心理发展到这个程度,诚信丧失到这种程度,可谓触目惊心。如果不是多名证人证实万鑫是无辜的,他很可能蒙冤至今。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类事件对于社会风气和社会道德的败坏。在彭宇案中,彭宇与此案唯一的证人悲哀地感叹:以后谁还会做好事?在万鑫案中,万鑫虽然最后赢了,但并未从阴影中走出来,他的心理受到严重伤害,情绪低落,成绩一落千丈。做好事却成了被告,这不仅是对万鑫的一种伤害,还将影响到社会风气,今后,谁还敢做好事?雅虎视点的调查显示,在回答“如果是你,你会帮助摔倒的老人吗?”这个问题时,选择回答“会,总不能见死不救吧”只有12%,而选择“不会,怕被冤枉”的占到了55%。而在回答“你觉得怎么让社会‘热心’起来?”这个问题时,高达38%的人选择了“没办法,人们的心早就‘冷死’了”!(其他回答及其比例:树立正确的道德框架,24%;让好人有好报,15%;完善法制体系,15%;引入宗教力量,6%)。可见人们似乎已经对改善社会道德状况不抱希望,变得消极和犬儒。

  何以如此?出路何在?首先是健全法制。之所以有那么多人选择冤枉帮助乃至挽救自己的人,不仅因为其良知泯灭,更源于荒唐的法庭判决使其栽赃行为有很高的成功率。如果每次栽赃都不成功,相信不可能有那么多的人选择栽赃;其次是对栽赃者缺乏惩罚措施。在上述几起栽赃案件中,均未报道对于栽赃者的惩罚措施。对这类丧尽天良的栽赃者,应该有严厉的惩罚措施,不仅使其面对社会舆论的强大谴责,而且还要使其受到法律制裁。

  让诚信回到人间,这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社会修复工作。上述案例最最让人触目惊心的,其实是对于好人好事的普遍怀疑,以及对坏人坏事的坚信不疑。这表明大众因为见到太多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现实事例,而普遍丧失了对正义战胜邪恶的信心。他们或者选择积极参与作恶,或者选择在邪恶力量的肆虐面前保持缄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种心死之后的犬儒是是我们这个社会最严重、最可悲的现象,所谓“哀莫大于心死”是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东风  东风词条  做好  做好词条  这么  这么词条  这个  这个词条  为什么  为什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