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谢志浩:朱苏力/张维迎:遭遇滑铁卢!

  

  2010年的国立北京大学,很给力。先是9·11,趁着法学院大楼启动仪式,以前风光无限的苏力,只能坐在主席台下,眼看着张守文成为法学院院长;后有12·13,蔡鸿宾接替张维迎,成为光华管理学院掌门人。   

  组织部门根据程序,免掉两位院长职务,大陆其他学府,无需置喙,干卿底事?北大的魅力,就在于,苏力和维迎,两位学界巨子的“下岗”,就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甚至,有可能酿成公共事件。由此,可以印证:北大无小事。同时,透过对北大的议论,看得出来,寄予着学术界很大的关切。大学院长的遴选,到底秉持何种理念?选人的制度安排,是否由组织部门,谋划于密室,一手遮天?北大法学院、光华管理学院的教员们,是否仅仅是“无辜”的观众,很傻很天真地热烈拥护新院长?   

  大概北大校方,已经厌弃苏力和张维迎。尽管就苏力和张维迎,本人的意愿,两位,特别是张维迎,刚刚干完一届,浑身有使不完的劲。苏力担任九年院长,最给力的地方,大概就是迎新和毕业大会上,动情的演讲了。根据法学院教师们的公开信,可以看到,苏力这个人,属于“冷血动物”,一方面挥霍着自己的才情,另一方面,对于法学院的公共利益,不具有急公好义的精神,事到临头,总是退避三舍。   

  性格决定命运,信然!苏力的性格,执拗、倔强、认死理、一根筋,可以说成就了苏力的学问;但是,面对同样具有真性情的法学院夫子们,苏力的这种性格,特别是爱惜羽毛,自私自利,又不具有公共情怀,天南海北,到处挥洒才情。恕我直言:苏力,都懒得,为法学院的发展,进行筹划。以苏力的学问,不当法学院院长,照样在广阔天地,挥洒才情!何必贪恋这个位置呢?只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聪明如苏力者,心里明白得很,要是自己不在这个位置,很多利益,是不大可能,那么容易到手的。假如,不是院长,心高气傲的苏力,也未必为了争取个人利益,而粗声大嗓。   

  现在想来,2001年,北大任命苏力担任法学院院长,本身就是一个错误。九年之后,才改正错误,可谓亡羊补牢,未为晚矣!张守文先生继任院长职务,有人说了,经济法出身的张氏,学问根底、学术声名,都不如苏力,照我看,这就是张守文的优势。因为,张先生,有可能,不把自己看得那么重,更不会如苏力,像个任性的孩子。   

  苏力之前,北大法学院院长是现任常务副校长的吴志攀先生。这里说一句,吴志攀先生,比较具有教育家的气象。2003年底,笔者在北大进修时,在英杰交流中心,旁听心灵环保学术研讨会,在闭幕式上,一睹吴氏的风采,很低调,很切题。据说,北大法学院的教员,依然怀念吴志攀时代,因为,吴氏能与人交心,很坦诚,具有谦抑的品格。吴氏曾撰《闻道与问道》,对于老辈和时贤,一股温情和敬意,跃然纸上。   

  吴志攀氏由法学院院长、校长助理到常务副校长,这种路径,给了苏力很大的鼓励,隐隐然,苏力似乎,也觉得可以做到吴志攀的位置,这就是苏力的有趣之处。笔者并不认为,吴氏的学问,有多么出色,但是,吴氏在每个位置,都是用心去做。只是,由于某种势力的搅局,吴志攀氏的夫人——杨锐,无辜被牵连到一桩著名公案之中——“季羡林字画门”,吴氏原本公认,是徐显明之后,中国政法大学校长的合适人选之一,现在,只是,由北大党委常务副书记,转任常务副校长。   

  现实生活中,中国特色,俯拾皆是。比方说,除了那些政工干部,还需学问做的不错的学者,双肩挑。而这些双肩挑的人员,在繁忙的校务之余,还要忙里偷闲,鼓捣自己的自留地,又是科研,又是教学,二者恰如鱼和熊掌,往往不可兼得。结果,城里也耽误了,乡里也耽误了。   

  这个问题,由来已久,能够将学术和行政,处理的比较好的,并不多见。尽管,经常见到夸赞某学者,担任校长之后,学校的发展和个人的进步,双丰收。坐享其成,当然,易如反掌。而且,下面的那些教员,能够把校长名字挂出来,自然是万分荣耀,因为,好处实在太多。确实,像河北大学的校长——王洪瑞,不想双丰收,都难!   

  想当初,物理学家张立刚先生,1993年2月13日,就任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院长之后,主动放弃科研,放弃带博士生,专心致志于科大校务,令人敬佩。张先生解释:做大学校长,主要是服务,而不能总想着自己的研究。大陆的校长,看到朱先生此举,定会惊愕不已:怎么还有这么一根筋的呢?   

  百年中国大学史,蔡元培、梅贻琦、竺可桢三位先生,都是有口皆碑的好校长,竺可桢先生,1936年担任浙江大学校长之前,是中央研究院气象所所长。老先生,担任校长之后,依然兼任气象所所长多年,依然进行中国气象史的研究,但是,竺先生率领浙大师生员工在流亡路上,所表现的风范和品质,令人景仰。   

  吴志攀、朱苏力、张维迎,三位50后,属于改革开放的弄潮儿。吴志攀属于“土鳖”,朱苏力、张维迎属于“海龟”。他们面对的大背景,都是一致的。北大又很给力,提供了施展能耐的舞台,演出的效果,何以如此参差不齐?   

  学府用人的制度安排,一如官场,这是时代的特色吧!民国年间,不管哪所学府,学院院长或者系主任,哪里像今天这样,能够掌握那么多资源?由于迁徙自由,学府并没有生活在单位制度里面,合则留,不合则去,降解了学者之间的矛盾。   

  所以,老清华国文系,不存在闻一多先生学术水准高,必须把朱自清撤换下来,而由闻一多担任系主任。那时候的系主任,都是兼职,人家的主要工作是教书。朱自清在清华,担任那么多年系主任,既不可能成为“教学名师”,也不可能成为“育人标兵”,更不可能,就近获得项目、课题、基金,唯一的“好处”——就是为诸位同仁服务。   

  2001年,要不让苏力担任北大法学院院长,组织上,好像很对不起苏力似的,这就是制度的悲剧了。   

  张维迎与苏力,可谓大异其趣。苏力不大具有为公众服务的热忱,而张维迎,恰恰相反,非常热情,一心一意,要为光华管理学院服务。无奈,老院长厉以宁,又是担任政协、人大常委什么的,又是出席高层论坛,又是不忘著述,忙得不可开交,但,就是不让出位置。直到2006年,已经七十六岁,这才算到站,张维迎适才成为光华管理学院掌门人。   

  如果说苏力担任法学院院长,拒招甘怀德,一鸣惊人;张维迎2007年4月6日,给邹恒甫发邮件,告诉老朋友,从当年5月1日开始,光华管理学院没有邹恒甫这号人。结果,引发邹恒甫给教育部长写信,理由是:“院长残酷对待手下教授”。这件事情,曾经闹得动静非常大。   

  这让人回想起,张维迎2003年主导北大人事制度改革,弄得满城风雨的故事。张维迎要打破近亲繁殖,主张教员岗位流动,从大原则上看,确实没错。但是,这位陕北吴堡汉子,北大助理校长,出去当了几年“海龟”,满脑子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似乎患上了罕见的“海龟综合症”。当今著名学府,执掌学术权力的,多有“海龟”的身影。但是,那些“海龟”,多数拿得起,放得下,风生水起,顺风顺水,如鱼得水。   

  据张维迎二十年的朋友——姚树洁讲,维迎在光华管理学院的位子上,好辛苦,不到五十岁,满头白发。但是,依然乐此不疲,张维迎也不是“官迷”,张氏,真是想做事情。这里面,又埋伏着中国特色。想做事情,口头要紧,不哼不哈,一声不吭,干净利落。但,张维迎,可不是那样的人,本来2003年主导的人事制度改革,已经得罪太多的北大教员。不知道谁的主意,非要张维迎出来弄人事制度改革,这不明摆着,与张维迎有仇嘛!张氏被下岗,媒体传达出一种意思,群众评议与组织推荐相结合。这真是奇妙的结合!一旦,卸磨杀驴,就可以说“群众不是特别满意”,一如,收拾某老师,必定要找学友们当垫背的:据同学们反映。说辞、借口,非常令人厌弃,大倒胃口,但是,却屡试不爽。   

  比起朱苏力的作派,张维迎,可谓敢做敢当,雷厉风行,缺少了吴志攀的平常心。主持院务,不能将心比心,喜欢强势,具有激昂的人生态度,这在其他学府,保不准是优势,但是,张维迎氏,忘记了自己身在高手云集的北大,不买张维迎帐的学者,大有人在。   

  已经得罪人无数的张维迎,居然,还那么高调,这就是张氏的天真之处,可谓书生意气。2006年,张氏参加西山会议,这可让一些主事的不大放心。至于张氏风格的“名言警句”,确实让人议论纷纭,弄得满城风雨。但是,光华老院长厉以宁,家属的事,沸沸扬扬,人家不照样吃香的、喝辣的。君不见,2010年11月27日,北大校方,还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隆重庆祝厉以宁八十诞辰嘛!   

  谁承想,半个月之后,2010年12月13日,光华管理学院的掌门人,就换成了蔡鸿宾,而胸有大志的张维迎,就成为前任院长了。不过,好在张氏依然担任北大校长助理,而且,在八位校长助理里面,排名第二。谁能想象得到,堂堂的北京大学,一方面宣称要向国际一流大学迈进,另一方面,竟然,需要八位副校长、八位校长助理。北大,是否,也该精兵简政了?

  北大很有意思,八位副校长里面,竟然有两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出身的海闻,经济学院出身的刘伟,原本张维迎属于很有希望的种子选手啊!要是张维迎,顺风顺水,大概,今年,也能与刘伟一起成为副校长。果真如此,北大如此倚重经济学家,对于北大的发展,倒未必是一件好事。

  记得以前,还有一位文科出身的何芳川担任副校长,很早以前,更有季羡林、朱德熙先生担任副校长。北大的声名,多数由于文史哲学科,而现在,竟然无一位副校长来自文史哲,由此可见,北大文科之落寞。  

  作为北大社会科学领域的两大重镇:法学院和光华管理学院,需要换届,而法学院朱苏力被换下去,法学院甘培忠的公开信,不能不说起到一定的影响,固然,笔者,并不赞同大字报式的体式,但,龚韧刃那封信,倒是可以看得出来,反映大部教师的民意,这个样子的朱苏力,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在光华管理学院,真有一部分人,希望张维迎再来一届,但是,为时已晚,人家蔡鸿宾已经通过公示程序了。

  看到张氏落寞,企业界的老朋友,看不下去了。李彦宏、丁健、俞敏洪三位北大的杰出校友曾联名就此事致信北大,肯定张维迎对中国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可见,在这三位校友心中,张氏的分量不轻。   

  笔者,曾经在北大进修,接受过北大精神滋养,表达一点微薄的希望:作为大陆学府标杆的北大,组织部门,本着公正、公开、公平的理念,在全球遴选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岂不代表先进文化!连村民都可以投票选举村长了,作为最高学府的北大,在选拔人才方面,竟然还停留在落后的阶段,禁不住感慨:不知当今何世?

  涌现了那么多改革风云人物的国立北京大学,是否也该把老套的人事制度改革一下了?通过遮遮掩掩、欲说还羞的北大组织部门,就可以看到,北大与民国老大学的差距,至于与世界一流大学的距离,笔者,都不好意思说有多少公里了!

  

  (2010年12月16日,4:06分,书菜楼)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滑铁卢  滑铁卢词条  苏力  苏力词条  志浩  志浩词条  遭遇  遭遇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