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谢盛友:朱镕基与俾斯麦的简单比较

  

  新闻纪录(2011年4月23日):

  

  中国前总理朱镕基2011年4月22日访问北京清华大学,针砭时政,多次提到要讲真话,还提出要给学生送“禁书”,在中国引起热议。朱镕基在清华访问的情况被网友网络“直播”。据网友微博介绍,朱镕基向清华经管学院赠送了他的新书《朱镕基讲话实录》,并称“让你们和现实情况对比一下,看看我是不是说的实话,真话”。据香港《明报》报道,朱镕基还在访问中提到要给学生们送书,特别提出要送《中国农民调查》。这部由安徽作家陈桂棣、吴春桃所著的书对中国农村政策及农民困境提出尖锐批评,出版后引起轰动但长时间以来一直是中国内地的“禁书”。作者还被安徽当地政府领导人告上法庭。据报朱镕基在清华表示“这本书受到很多国外异见分子追捧”,送书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有批判意识,用事实去对比书中的内容。访问清华期间,朱镕基多次谈到要讲真话,讲实话。并据网友微博透露,朱镕基揶揄中央台说“每天七点到七点半必看中央电视台,看他们胡说些什么”。

  

  《明报》报道说,朱镕基还对中国现行教育制度,大学扩招,假论文现象以及政府补贴汽车工业等问题提出尖锐批评。

  

  朱镕基1947年19岁时考上清华大学。就读于电机系电机制造专业。1984年起担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17年。

  

  (新闻纪录 完)

  

  

  

  

  朱镕基平民出身,故乡位于湖南长沙县安沙镇和平村棠坡。朱镕基的父亲在其尚未出生时已去世,九岁时,母亲病死。在湘西读书时,染上了霍乱,后痊愈。1947年,以湖南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读书,曾任学生会主席,曾经反对过毛泽东的“大跃进”政策,之后被打成“右派”,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又再次被肃清,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曾任上海市市长(1988年-1991年)和中国国务院总理(1998年-2003年)。

  

  中国是社会主义,医疗和教育最不应该产业化,而平民出身的朱镕基执政时,做了。

  

  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1815-1898)贵族出身,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总理),人称“铁血宰相”。 当时的德意志是贵族的天下,贵族完全可以将医疗和教育产业化,而贵族出身的俾斯麦没有这样做。

  

  朱镕基俾斯麦,一正一反,到底为什么?朱镕基有资格批判社会腐败吗?

  

  俾斯麦于1815年4月1日在普鲁士的一个名为兴奥森的小镇(今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出生。其家族为传统容克,拥有很多土地及庄园。俾斯麦父亲,斐迪南•冯•俾斯麦(Ferdinand von Bismarck)是一位地主和退休军官,终日只与友人打猎,并以35岁之龄娶了17岁的妻子,即俾斯麦的母亲。俾斯麦的母亲与其父亲的出生背景大为不同,自小生活在资产阶级的家庭,并且长居市区,因而有着较为开放、先进的思想,而不像其父般保守、守旧。俾斯麦有一个比他年长5岁的哥哥及一个妹妹。俾斯麦父亲希望他能成为出色的军人,为国尽忠。但是其母则希望他成为政治家,在政界大显光芒,虽然其双亲的期望大为不同,但最后俾斯麦同时达成了。

  

  俾斯麦是一个胶片冲印师,他把普鲁士放大,却从未想过要拆散德意志大厦;朱镕基同样是一个胶片冲印师,他把中国放大,却想重新组装中国大厦。

  

  俾斯麦是一个建筑设计师,深知帝国大厦的稳固在于底层的坚实,他心中充满着贵族的荣誉与责任,以对国家的忠诚与贵族的荣誉创建了国家的上层,使得容克和军队成为国家的支柱,他又以贵族的责任心深知,保卫自已领地上农民的小康与安全是自已的责任和义务,于是他将这责任放大,成为国家的福利,俾斯麦通过立法建立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金、健康和医疗保险制度,《社会保障法》编织了一张巨大的网,罩住了千千万万的贫困者,浇筑了一块雷打不动的坚实基础,把巨人炼成了钢筋铁骨。

  

  俾斯麦用“铁和血”为德意志创造了这套制度,1871年以来的德国,依靠这套制度而发展和巩固,超越他国。

  

  俾斯麦推行的“铁血政策”,向右打击天主教中央党,向左打击社会民主党,却把双方保护劳工主张收归他名下。在他执政最后时期,签署了6000余条法令,从工伤保护到医疗保险,事无巨细,全由王朝强令推行。

  

  俾斯麦说:“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 国王对俾斯麦说:“我很清楚结局,他们会在歌剧广场、我的窗前砍下你的头,过些时候再砍下朕的头。”而俾斯麦则回应道:“既然迟早要死,为何死得不体面一些?……无论是死在绞架上抑或死在战场上,这之间是没有区别的……必须抗争到底!”从此,国王和他的首相间形成了十分特别的牢固关系。

  

  俾斯麦的“帝国社会主义”因社会福利,而提高了劳动力价格,却迫使德国工业向新兴科技索要生产力。50年内,德国科技拔得欧洲头筹,工业起飞,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实体,有实力向工业革命的鼻祖英国挑战。

  

  俾斯麦的社会福利从王朝而来,共同体大家长成为近代德意志的国家认同。依赖国家进行二次分配,共同义务压倒个人竞争与责任,几乎成全民共识。

  

  俾斯麦1891年曾这样说:“既然军队士兵残废了,可以领抚恤金,为什么劳工不能?再过不久,这种见解将被大众承认。我坚信国家社会主义一定会行得通。凡是要实行这种政策的政治家,都将崭露头角。”

  

  德意志历史和今天的现实,都被俾斯麦言中。

  

  相反,朱镕基是一个建筑施工员,顶多是施工队的队长或救火队总指挥,他未必知道,中华帝国大厦的稳固在于底层的坚实。所以,朱镕基施工时,拆东墙补西墙。一国总理本应防止国家着火,而不是担任救火总指挥。悲哀的是,中国的总理都这样。

  

  朱镕基重新组装中国大厦的“铁腕政策”,第一是教育产业化,第二是医疗产业化。

  

  朱镕基把公共医疗卫生系统,当作商品投入市场竞争,让病人当作榨取暴利的对象。

  

  朱镕基执政的时候,2002年的GDP总额10.4万亿人民币,中国卫生总费用5084.2亿元,占GDP的5.3%,但是这笔开支的63%是由患者个人承担的,人均403元。那时,世界卫生组织对全球191个成员国的卫生总体绩效排序中,中国排在第144位。当时,世界卫生组织在对全球191个成员国国家卫生系统的业绩,做出量化评估后,对这些国家的卫生绩效进行了排名,中国在“财务负担公平性”方面,位居尼泊尔、越南之后,排名188位,倒数第四,与巴西,缅甸和塞拉利昂等国一起排在最后,被列为卫生系统“财务负担”最不公平的国家。

  

  朱镕基执政的时候,开始教育产业化,把教育当作是一个产业来运营,大学都盖上了漂亮的教学楼、宿舍楼,这些楼都是拿学生父母的血汗钱建立的。中国教育产业化的改革,迫使有些贫困地区的家庭更加贫困,“哥哥卖肾、妹妹卖血供养兄弟上学”,这样的底层,如何稳固坚实地支撑中国大厦?

  

  如今道德沦丧,学术腐败,朱镕基有多少历史责任?今后书写历史的人如何书写朱镕基? 中国是否要悔改朱镕基的“铁腕政策”(教育和医疗产业化)?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俾斯麦  俾斯麦词条  朱镕基  朱镕基词条  简单  简单词条  比较  比较词条  
社会思想与理论

 接轨,一个伪概念?

   接轨成了近年来最火的词之一。中国入世以来,接轨呼声日益高涨,可政府部门或代行政府职能的机构在接轨问题上的表现却让国人大开了眼界。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转入市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