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黄松海:防止“领土危机”中的四种倾向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中国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影响力显著上升,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也泛演全球。尤其是世界大国和周边国家对中国的崛起抱有较强的戒心和忧虑。中国周边的领土、领海争端也日益升温,邻国纷纷想在中国真正崛起之前多得利益,中国暂时陷入了周边“领土危机”。在应对崛起之路上的这场危机中,应谨防四种倾向。

  

  裹胁交易。所谓裹胁交易,就是外部势力恶意介入与其无关的中国与他国之间的纠纷,从中谋求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印度不顾中方的强烈反对,高调宣布介入南海,意将南海争议绑架中印边界争端,转移中国对被其侵占藏南地区的注意力。日本宣称在南海拥有利益,目的同样是要将南海争议与中日钓鱼岛争端和东海划界争端联接在一起,为其在与中国的谈判中赢得空间。美国介入中国周边争议,就是以此阻滞和延缓中国崛起,籍以消除对中国挑战其全球霸权的忧虑。中国应明确反对这些无关的裹胁、绑架交易,更不会以牺牲某一主权范围内的利益换取另一领土争端地区的安宁。由于中国与邻近国家领土、领海纷争较多,有必要以强有力的行动防范和打破裹胁式的外部利益链条的形成。

  

  历史主权变易。历史上有许多长期隶属于中国领土,现在已经被并入他国的版图,其中以外蒙古独立建国、日本对琉球群岛的侵占和俄罗斯攫取历史上属于中国的远东及西北地区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为最明显的先例。在今天既要防止这种历史的效仿效应又要切断其作为他国窃取中国合法领土和台湾寻求独立的法理依据。要防止历史主权与现实主权分割,以至于永久失去争议地区的主权和台湾独立成为实事。

  

  攘外必先安内。由于受传统的“家国天下”文化的浸润,中国人民有比任何民族更强烈的爱国传统,近代以来,在中国对外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过程中,中国人的爱国热情更是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发和释放。国共尚且能摒弃前嫌,共襄抗日,今天,更没有人能以任何理由来干扰政府在维护领土主权上做出坚定行动的努力。而且历史也反复证明,中华民族在面对重大灾难时,其承受能力是惊人的。因而,试图以国内问题复杂、经济民生为重等做为在应对外部挑衅,尤其是对中国核心利益的挑衅时作出妥协和退让的理由是无法收服人心的。还有一种论调认为台湾回归,四海底定。这种观点不无道理,但维护国家主权没有优次顺序,难道两岸不统一,中国就要任人宰割?中国不是世界秩序的主导者,你无法主导外部力量,但你可以主导你自己,在国家核心利益面前必须勇于面对各种外部挑战。否则,任何借口国内问题、国家战略都是“攘外必先安内”的翻版。

  

  战争无用论。中华兵法之精髓“上兵伐谋”,战争是用于解决争端的最后也是最坏的选择。中国政府致力于通过和平手段解决领土、领海争端,既是优秀的文化传承,又是中国自身利益的需要。中英和平解决香港问题放在10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但今天我们已经做到了。与最大的邻国俄罗斯之间的边界也已勘定。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唯战争论不值得提倡并不意味着无原则地妥协和逃避。平衡外部冲击的力度和把握冲突规模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正道。对于挑衅者当利用各种资源和手段,毫不犹豫地给予痛击。以今天的综合国力,要控制强制力运用的规模和烈度要比50多年前,在对金门、马祖的炮战中,毛泽东指示只打蒋舰,不打美舰更容易。一年前的钓鱼岛危机,中国政府快速、果断而有效的出击,同样适用于钓鱼岛以外的争端。包括战争在内的强制力虽无法解决内心的冲突,但强制力展现的不仅仅是一种力量,它更多地体现了一种精神和意志,它同样验证了同属中国古代兵法精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总之,在应对“领土危机”中,既要投鼠忌器,又不可因噎废食。既不能让“领土危机”成为束缚中华民族崛起的绊脚石,也不可任由其压弯中华民族的脊梁。这其中当拿捏好分寸火候,遇冷则冷,遇热不冷。外部挑衅就如弹向你的一根弹簧,你软,他会弹得你生疼,你同时强硬了,他不仅会受力弹回去,而且会使他变得更直。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黄松  黄松词条  领土  领土词条  倾向  倾向词条  防止  防止词条  危机  危机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