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水木清华网站一名网友称,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的妻子翁帆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引起网友围观。面对质疑,清华新闻中心负责人称:不存在“特殊照顾”,否认因杨振宁先生而“破格录取”翁帆;并表示翁帆是以香港居民身份提出博士生入学申请的,清华严格按照招收港澳台来源研究生的工作程序,考核通过后予以录取。(新京报9月18日)
与奶茶MM被媒体高调捧进清华不同,翁帆则显得相当低调,穿着朴素得体与一般学生无异。然而,今年35岁的翁帆清华“悄然”读博却引起了不小“轰动”,热议背后的“冷思考”丝毫不亚于当年那桩惊世瞩目的“忘年之合”对传统婚姻的拷量。6年过去了,翁帆陪伴“老伴”正在走完女人一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岁月,在这点上,老人想必从内心深处亦是充满愧疚和感激。都说老年人怕孤独,这或许也道出了所以老人的心声,常年“在外”的美籍华人诺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同样不能免俗,这也成了杨翁彼此吸引的一个重要原因。
曾经的风口浪尖,今日的泰然处之。质疑与祝福声交织,杨翁这段最高境界的“忘年恋”也为我们诠释了爱情真谛,多个公共场合也演绎出夫妻恩爱一幕,杨先生疼爱翁帆有目共睹,也算对翁帆情感之内的一种补偿。最近新婚姻法引起了不少关于夫妻共同财产和房产归属的热议,但思想开放点,大胆一点,是不是“名气”也算夫妻共占资源。
与往日关注不同,翁帆以一名香港居民身份入读清华,一个有别于大陆的身份也成了表面上清华“破格录取”的借口。今年清华共录取了132名港澳台研究生,其中博士研究生29名,这也表明最高学府竞争颇为激烈。翁帆以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硕士的身份是否能胜任清华建筑学院的学术研究?是否有人特殊安排?导师又是谁?是否通过博士考试统招?
对此,清华解释这是港台生源的隐私,成了不公开的秘密。在当前的学术氛围及社会背景下,学术造假并不新鲜,各种门不断,公众的疑虑瞬间再次涌上心头。之于翁帆的籍贯不知何时变为香港,公众更关心特殊照顾背后的“名人效应”。翁帆博士可以读,但博士背后折射出的社会焦虑和更为深层次问题同样值得我们慢慢解读。
名人是一面镜子,在公众的放大镜下更能照出每一个人的优劣。被学坏的“中国希望”李天一就让我们见证在官二代、富二代骄横跋扈的今天,“名二代”也毫不逊色。李双江老师身份显赫,唱着红歌“照儿去战斗”,同样杨振宁先生德高望重,也是带着名人光环。然而名人效应有别于特权,但在特殊背景下同样可以等同于或者转化为特权。赵本山的刘老根会馆就从侧面反映了某些名人从社会获取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名誉后不思回报社会、社会责任感的严重缺失以致沦为可怕的特权阶层。
又如,北大教授与女高中生的“一夜情”闹得沸沸扬扬,最终没有如愿让该女入读北大,结果弄得声名狼藉的同时也让我们辩证思考名人效应下权力的滑铁卢。但从深层次分析是否由于“牌子”还不够大,“面子”还不够足,“小特权输给大特权”的缘故,又有谁能说得清?
当然,翁帆对知识的孜孜追求,值得赞扬,吹毛求疵,就显得小气。但这也要约束在一个层面上,不能因为名人背后特权带来的“马太效应”妨碍社会公平、公正,不能因此掠夺和占用“同等条件”下别人的机会。许多公众人物一直不清楚自己的社会责任或许社会责任意识本身就十分淡薄,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
作为公众人物,名人更要时刻保持一颗敬畏之心,感恩之心。切莫让敬畏之心成了稀缺资源,反而对社会资源疯狂占有。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西南石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