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南都:鸵鸟式自欺欺人贻误地沟油问题解决

  

  近日,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部门首次全环节破获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的系列案件,摧毁了涉及14个省的“地沟油”犯罪网络。警方有证据表明,济南生产的地沟油已流入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粮油批发市场。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在全国部署开展严厉打击“地沟油”违法犯罪专项行动。

  这个被冠以“首次”的大案的破获,见证了公安机关的成绩,同时也不幸宣告,“地沟油”流向餐桌的传闻终于得到了证实。

  地沟油本来不是什么问题,对这种餐厨垃圾进行收购和深加工在国外还是一门成熟的产业,荷兰航空就是全球首家使用地沟油进行商业飞行的航空公司。但在中国,地沟油却的确是一个严重困扰公众的问题,因为人们纷纷猜测地沟油的终端消费环节很可能是在餐桌之上。2010年,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的一席惊人之语加剧了公众的焦虑,何教授团队经过深入调查,估计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吨到300万吨,而中国人一年的动、植物油消费总量大约是2250万吨,相当于吃10顿饭可能有1顿碰上的就是地沟油;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

  源于朴素的生活经验,加上何东平教授详实的调查数据,在公众食品安全信心本来就十分脆弱的语境中,人们一度谈油色变。相关方面显然认识到了这一点,面对地沟油问题也做了许多消解的努力。这个工作主要是由一些监管人员和部分专家来完成的。

  浙江省药监局食品安全处处长对媒体表示,杭州做过暗访,“他要把地沟油提纯到食用油的水平,成本相当高,几乎是不可能的,他是不合算的。”北京市工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一位处长则在一次食品安全论坛上说,不管理论上还是实际上,地沟油上餐桌都是不可能的,因为地沟油有很强的味道,用简单的方法处理,它的味道是不可接受的。

  向来坚信“其实我们吃得还不错”的陈君石先生,这位有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双重身份的专家,语重心长地教育公众,“我们还能吃什么”的担心毫无必要,因为“我们各个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力度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强度”,类似地沟油上餐桌等讹传源于媒体不求证,沟通不畅以致百姓误解。

  而就在今年8月,另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声称,“事实上哪里都没有地沟油”,“从科学上来讲,地沟油味道很大,如果处理到没有异味,那么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所以回到餐桌是不可能的”。他还由此判断,一些引起热议的食品安全话题都有杜撰成分。

  来自政府官员和专家的信息,当然足够权威,足以安抚公众不宁的心,可惜其效用维持得太短了。当专家们运用其独具的科学知识信誓旦旦地保证,“用地沟油炼制食用油技术工艺复杂,一般人难以掌握,且炼制费用昂贵、得不偿失”时,警方掌握的大量证据充分证明,使用地沟油炼制食用油的工艺流程仅是简单的物理分离。不知道上述一些官员和专家面对公安部门的案情发布,是摇头坚持不信呢,还是无奈地表示:这是一个奇迹?

  《人民日报》曾经发表评论,分析政府和专家的公信力为何削弱,本次大案的破获堪称提供了形象的论证。触目惊心的事实告诉我们,面对食品安全形势的严峻,不许如何东平教授这样深知内幕者说话,甚至有意掩败为功,都是鸵鸟式的自欺欺人,问题永远没法真正消解,它只是悄悄地累积起来,并最终以大溃败的形式彻底暴露。

  国务院决定对地沟油违法犯罪活动进行专项整治,我们相信,相关问题再也没法用一床锦被遮盖了,也相信有关方面会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从严控源头、制订标准开始,落实各监管部门的责任,使地沟油回到它该去的地方,而不是恶心我们的肠胃损害我们的细胞。另外,回溯地沟油问题的前后起伏过程,从公众和官员、专家对地沟油威胁的几乎截然相反的解读中,也似乎可以看出,两类群体仿佛生活在不同的地域。正视这一点,也许才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来源: 南方都市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南都  南都词条  地沟  地沟词条  贻误  贻误词条  鸵鸟  鸵鸟词条  自欺欺人  自欺欺人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