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丁咚:中国当代发展三大趋势不可违

  

  过去三十余年来,中国积极奉行改革开放战略,推动国家发展,虽然中间屡经波折,时而旁逸斜出,但终究拨云见日,总算没有迷失大的航向。然而,随着改革、建设和发展的日益深入,中国社会正在面临社会转型的瓶颈阶段矛盾多发、问题频现的困难局面。

  在这一突出情势下,各种思潮、观点纷繁迭现,并使出浑身解数争相影响执政者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策略,影响社会发展的趋向,而网络新媒体的兴起无疑为它们插上了一对飞翔的翅膀,也铺就了一个让它们争讼不已的巨大舞台。

  这些思潮、观点被世人归结为左、中、右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前者,一般被视为保守的代名词;后者观点更加激进,主张中国不能停下脚步,要以更大的决心推进改革,进一步改变中国人生存的小世界,更加适应全人类共同理想铸就的大世界;而中间观点持有者,则希望中国这艘大船行驶得更加平稳有效,既不采取激进的改革措施,大刀阔斧改变社会,也不墨守成规,抱残守缺,不希望将国家重新带入泯灭人性的陈旧历史中。

  毛泽东曾经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在他看来,一个社会、一个组织,无党、无派,是不靠谱、不正常的。我们处在一个复杂多变、众说纷纭的时代,在执政的精英阶层内部和围绕在它周边的摇尾系统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三种持有不同取向观点者,分别为传统的政治话语体系的坚守者、新兴利益集团的代表者以及推崇改革乃至激进改革的主张者,这些不同观点的持有者,往往在相互论争中实现不同格局的力量消长。执政的精英阶层会调和不同的观点,凝聚共识,以整齐划一的形象,公开推行其战略、策略和政策。

  而在当今时代,特别是在所谓的“三个世界”,同时出现了“乱象”,革命和改革的呼声正日趋成为世界的主流。在稳字当头的现实压力下,上述持三种倾向观点的人中,前两者基于类似的危机感以及害怕改变的心态,似乎寻找到了利益交汇点,合流而成共同的政策主张,并推动纳入执政的话语体系。然而在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前,保守主义者并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自然规律和趋势,反而由于他们以怀旧意态和维护既得利益的世故,逆潮流而行,从长远角度看,或将导致中国某些领域的停滞不前,深刻影响中国发展进程,使中国丧失进入全球主流社会的大好契机。

  对于中国中国人来说,由于人的主观上的愚蠢判断,违背下面的三大历史发展趋势,因此引起中国社会的裹足不前甚或倒退,将是不可原谅的历史过错。

  经济更加发展和人民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水平越来越高的趋势。

  实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中国的永恒主题。三十余年来的经济发展,使中国经济总量迈入全球第二的位置,公共财政收入和国家外汇储备大幅提升,经济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同时,人民生活水准也得到了较大提高,民生福祉总体上得到了较大改善。

  但毋庸讳言,经济发展的重要后果,也包括培育了一个政商一体的既得利益阶层,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利益集团,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处于支配决策或者至少影响决策的关键位置;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现象更加突出,由此导致社会变得分裂,对抗色彩越来越明显;缺少有效制约的权力与唯利是图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勾结,引发腐败横行,吏治败坏,社会不公现象普遍发生。

  在尊重效率的基础上,以共富为目标,对现行经济、政治体制进行深入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更为有效服务于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健康、均衡发展,促进政治清明、廉洁,降低贫富差距,使经济发展成果普惠广大人民,提高民生福祉和生活水平,是中国发展的第一个趋势。

  社会更加开放和人民享受社会宽容的水平越来越高的趋势。

  开放和封闭,是古老的中国两个完全相反且并行不悖的传统,在中国历史上既有蒙古大军东征西讨,加速世界融合的光辉业绩,也有清王朝固步自封、闭关锁国的暗淡时刻。中共建政后的相当长时期,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以社会主义阵营为界限,将自己封闭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之外,加上政治运动此起彼伏,导致中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全面滞后。尤其是斗争哲学的盛行,增加了人民相互间的戒备和仇恨,其心理也受到扭曲、变得狭隘,加剧了人际关系的疏离。

  文革结束后的中国发展表明,开放社会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没有开放,中国的改革将寸步难行,经济上就不会取得今天的成果,人们的物质生活十分贫乏;没有开放,中国社会将依然封闭落后,灰黑蓝红色一统天下,电视、电影等文化产品就不会普及,人们的精神世界一片荒凉;没有开放,就不会带来电话、互联网等通讯工具与世界同步,人们就无法享受地球村的便捷和快乐;没有开放,当然也不会带来政治领域的松动,人们从大一统世界看到了中国未来的曙光......

  在一个开放的社会,封闭永远不会有市场。令人庆幸的是,无论政治上有什么变化,中国社会再也不会走回头路,重新进入自我封闭的牢笼。谁想这么做,人民都不会答应。因此,社会更加开放必然是中国发展的核心趋势之一。正如前文所述,开放社会带来了物质、精神、政治生活的丰富多彩,也带来了社会包容度越来越大,迫使执政者以宽容的态度面对人民参与经济、参与社会、参与政治、参与文化的方式。

  10月17日的《北京日报》发表署名“甄言、晓刚”的文章,痛陈微博的危害,如果不加以遏制和改善,将成为巨大的社会危害,呼吁官方尽快建立和完善网络媒体的责任追究制度,“我们不仅要在道德层面对虚假信息给出批评,更需要强化法律和制度约束,让相关责任人真正承担起相应的法律责任和道义责任。对于有网络不法行为的人和机构,该管的必须要管起来,该严惩的必须要严惩。”

  这篇文章通篇漏洞百出,却煞有介事、自以为是,以真理的代言人的口气,教训网民,主张对网民进行严管,缺乏独立立场,完全站在利益集团一面说话,因此缺乏应有的公信力和说服力。比如,它指责互联网尤其是微博正在成为虚假信息、非主流思想文化的主要集散地和负面舆论的放大器,滋生着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但却对传统媒体一味“假大空”,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做法置若罔闻,显示了其极其虚伪的面目。比如它引述网络上对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的传言,认为微博上充斥着不负责任的谣言、谎言、传言,许多都是捕风捉影、无中生有,但没有证据表明,它为了证实释永信消息的真伪,进行了任何的调查取证,也就是说它本身就是在传播谎言,如此怎能批评别人说谎?

  这篇文章就是一篇典型的与社会宽容背道而驰的文章,它以完全站不住脚的观点、论据和论证过程,夸大微博的缺点和危害,以偏概全,企图以此一棒子打死微博等网络新媒体,达到为利益集团张目,加强社会控制,打压言论自由的目的,因此是与社会开放和宽容的时代“主旋律”根本不搭调的,必然将遭受到中国5亿网民和2亿微博主人的唾弃(注:各类五毛包括高级五毛除外)。

  政治更加开明与人民享受民主和法治的水平越来越高的趋势。

  这句话反过来说可能更加符合现实状况:人民追求民主和法治越来越自觉与政治更加开明的趋势。几十年来的中国政治呈现出波浪式发展的特点:中共建政后,能够称得上政治开明的,大概只有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中期;之前,是谷底;嗣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跌至谷底;再后来有所改观;然后,柔性往下......

  但是,我依然相信,在一个经济日益发展的国度,在一个社会更加开放的国度,在一个地球村的时代,在一个以互联网为交际手段的历史阶段,任何势力也无法违逆历史大势、世界主流,反潮流而动,将人类拉回黑暗的中世纪,唯有顺势而为,才能赢得公众的支持,也才能保住自身的地位。政治上走开明路线,是当代中国的必然选择。人民追求民主是因,也是果。正因为人民追求民主,所以政治才更加开明;政治开明了,人民享受民主的水平也才越来越高。

  至于法治,与民主也是互为因果的。一个民主普及的社会,必然是法治的社会;一个法治的社会,可以更加有力地保障人民民主。它们都与政治开明有着关键的联系。

  但,有鉴于人民质素不高、中国国情的特殊性等等理由,在中国,民主和法治仍然是两个梦幻般的术语。还要强调的是,虽然民主和法治须有开明的政治推动,然而却不能依赖于政治的开明,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开明政治。因此对于中国人来说,民主和法治不仅是目标,更是追求的过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国  中国词条  当代  当代词条  不可  不可词条  趋势  趋势词条  三大  三大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