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余虹:为了忘却的记忆——《1980年代的艺术与诗》前言

  

  在我们的记忆中,1980年代就像不懂事的童年期,我们总以长者的方式回望它,也以长者的方式遗忘它,它实在太轻飘了。的确,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人仿佛一下子长大了,也迅速地苍老了,这让我们重新回望1980年代,重新掂量它的重与轻。

  1990年代初,我们基于特殊的政治经验与经济现实对1980年代进行了思想清算,这一清算成为此后生存实践的精神根据。在有关帐单上,1980年代被盖上了浪漫、幼稚、形而上、务虚、理想主义、现代主义、伪崇高、伪自我的标记。自此以后,人们开始现实、世故、形而下、务实、后现代、去伪与消费。超越80年代、摆脱80年代遗忘80年代成为90年代以来的基本取向。然而,90年代以来的历史事实是:物质现实越来越丰厚而精神空气越来越稀薄,社会邪恶愈来愈猖獗而社会正义越来越微弱,这让我们重新回望1980年代,也让我们重新思考:关于80年代我们究竟记住了什么又遗忘了什么?

  记忆与遗忘仿佛是一种自然现象,一件事情时间长了也就渐渐淡忘了,但是我们也发现,有些事情是永远难忘的,比如焚书坑儒、奥斯维辛、古拉格群岛、文艺复兴、五四运动……其实,对人类的生存而言,记忆与遗忘绝不只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更是社会现象。我们会记住什么和遗忘什么,我们应记住什么和应遗忘什么,绝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那管制和统治着我们的记忆与遗忘的东西是什么?那抵制这种管制与统治的力量是什么?记忆与遗忘对人类的生存究竟意味着什么?

  从某种角度看,1980年代的确是浪漫、幼稚、形而上、务虚、理想主义、现代主义、伪崇高、伪自我的年代,但换一种角度,它也是热情、严肃、责任、立场、反思、批判、关爱、希望、信心的时代。也许首须一问的是:在我们清算前者的时候,是否将后者也清算掉了?

  重新回望1980年代就是要重新理解这一年代,重新记住这一年代给予我们的精神遗产,重新感领那带着文革苦难记忆的精神在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中爆发出来的伟力,重新确立我们的生存之根。

  无疑,1980年代的艺术与诗是这一时期最为耀眼的精神标记,它们在我们的视觉与听觉中都留下的刻骨铭心的印痕,让它们引领我们重走那伟大的心路历程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前言  前言词条  忘却  忘却词条  年代  年代词条  为了  为了词条  记忆  记忆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