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王岳川:感受春节的文化重量

  

  春节将至,有几许思归。偶尔传来的一两声鞭炮,更是加重了回家的念头。那鞭炮声,正是伴随我成长的声音。记得25年前的春节,我大学毕业负籍北上工作。岁月匆匆,我只能在每年春节的鞭炮声中,感受到年轮走过的轰鸣……

  春节来了,这是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的瞬间呈现。中国人过春节历史已有4千多年了。全家团圆吃年糕水饺和丰盛的饭菜,书写春联,张灯结彩,燃放鞭炮,舞狮耍龙,互相祝福,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表达了东方人独有了天人合一、和谐发展的精神。

  人类存在着时间的两种基本经验,一种是按钟表分割的时间,人们或是用繁忙的空虚,或是用无聊的空虚去填满这种时间结构。时间造就了人,也成为人的樊笼。有些人醉生梦生,忘怀生命的意义,只认钟表的矢量时间,生命建筑在这所谓忙碌的“标尺”上,消费时间却不知何为生。真正的时间是实现了的时间或特有的时间——在节日庆典中,时间处于静止的当下狂欢状态。

  节日在每个人心中有不同的重量,它不仅是民族精神的时间表达,更是在个体生命中成为身体记忆。在我的理解中,“节日”表征一种独特的时间——共同性。个体对节日庆典的时间经验,实在是庆祝生命运转和循环中的特殊此刻。春节的华夏民族精神共同性,使个体和他人在鞭炮、拜年、团聚、归家的完满形式中的体现出一种喜庆,一种对时间飘逝的内在震惊和对来年的无限希望。我们在春节的节日的时间性中,感到古今相合,四海相通。

  春节对于我,已经不仅仅具有民俗的意义,而且具有了学术生命转换的意义。时光在这春花秋月,草长燕徙中变换着。飘逝的是否永恒,成为我生命的探求。春节成为了我的历史记忆,不管在北京过节,还是回家乡同家人团聚,每到春节我都会感到内心的由衷的激动。但我同样隐隐地感到中国节日的重量在全球化中正在年轻一代心中减轻重量。在全盘西化的误导下,有的人开始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化、经典、节日、民俗、价值不加分析地抛弃,而对西方流行文化、大众文化、传媒文化不加分析地拿来,于是出现了不过春节过圣诞,不吃中餐吃麦当劳,不穿中服穿牛仔,不读中文经典读西方卡通的当代怪现状。中国文化在青年一代中成为代沟,春节成为“土气”的民俗,于是问题接踵而至。

  春季的重量失重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事实上是体现了中国传统母语思维成为一种文化断片,传统价值遭遇到现代价值的挑战,历史成为可以割断的记忆。这其实也是很多民族的通病,所以关键问题是“中西之争”要转化成“古今之争”,使所有民族对自己灵魂内核的东西都非常珍视,同时也发展新的文化精神。应该打破一个多世纪来的“现代性线性时间发展观”,走向真正人类主义的“文化境界生态升华观”。

  春节在年轻一代心中不再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当代大学教育过分西化,使得大学生普遍不太重视中国文化韵味和东方艺术韵味。如果世界成为单边主义的西方文化,如果全球都过圣诞节而不再过本民族的节日,如果全世界都吃垃圾快餐,这个世界就太单调太了无生趣了。

  文化需要对看,听听外国人怎么看东方春节是很有意思的。英国首相布莱尔说:“春节已远远超过了华人社团的范围,正成为被越来越多的人庆祝的节日。中国春节也使我们有机会回顾华人社团对英国的繁荣、文化和社会多样性所做的贡献”。有资料表明:美国纽约等大城市已经把春节法定为公众的节庆假日,让人们尽情狂欢;澳大利亚重视春季的程度不下于圣诞节,州长、市长、议员以及众多的白人热情参与中国春节各种东方习俗,感到趣味无穷;至于加拿大的春节庆典走进了象征权力中心的国会山,更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

  可以说,随着中国经济振兴和政治军事的强盛,使得文化创新后的东方文化魅力大为增加,中国思想文化艺术文化乃至中国民俗节日文化都受到重视。在鞭炮声“中国风”重现,民间生命仪式重新凝聚人气。这一方面表明,中国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使得综合国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全球化中东方传统文化精神价值正在创新中复兴。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文化中节日瞬间的魅力,需要重新认识中国文化精神,平等对待中西方的节日,对中华的传统节日多一份爱心与关注。

  在满城欢乐的鞭炮声中,我愿北京的明天变得更加高远宽广,愿她再创中国文化辉煌而引领世界文化潮流,愿中国精神和东方魅力成为人类主义和世界主义中的重要元素,愿春节一如既往地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和文化身份的象征。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王岳川:感受春节的文化重量  重量  重量词条  春节  春节词条  感受  感受词条  文化  文化词条  
理论新闻学

 沈睿:还是别当英雄吧

   我小的时候很想当英雄。那个时代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我学过的主要英雄有: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朝鲜战场上堵枪眼的黄继光;与国民党打仗用自己身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