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吕新雨:当摄影机转向太平盛世的背后——看香港纪录片《歌舞升平》

  

  看《歌舞升平》,并没有想象中的繁华。这部朴实的纪录片表现的其实是香港底层人的故事,却偏偏用了一个繁华的题目,——因为繁华正是这些故事的背面。在这部影片中,导演是把摄影机转到了这个繁华的背后,从而翻转了这个正面与负面的关系。它正面叙述的其实是贫困的故事,这使得繁华成为这些故事的背景,也使得整个片子的故事叙述都是建立在和这种想象中的“繁华”的对话关系上,它构成了这部片子的隐秘动机和线索,然后通过片名提示给观众。在这个意义上,这部纪录片其实是香港“歌舞升平”形象的负片,是东方之珠财富神话不可分割的另一面。

  这个主旨在最后结尾的镜头段落里被点题。在一系列有意构成的场景和空间中,香港维多利海湾上空的缤纷烟火在电视屏幕里无声无息地绽放着,与烟花形成对比的是一位白发苍苍老人孤寂的背影。这位生养了七个子女,并含辛茹苦把他们抚育长大之后却孑然一身的老婆婆,只能守着电视里的烟花过年。但是她的眼光却离弃了电视屏幕所营造的虚假的热闹,她站在被铁条所分割的窗口前,努力寻找着什么。然后,镜头跟着老人蹒跚的步伐穿过压抑的公共屋的走廊和楼梯,——公共屋是香港政府为贫民所建造的住宅大楼。她终于走到了公共阳台上,透过老人苍老的眼神,在无数的楼房和建筑物的后面,我们看到了那些烟花 “真实”而美丽,但是它们却是那么遥远。对于这位饱经沧桑的老婆婆来说,那只是在铁栅栏所分割的视线中极其渺小的一个凝视的对象。那些不断地升腾起来,又猝然湮灭的烟火所象征的财富故事,既外在于这些片子的主人公们的生活,却又支配着他们的生活。

  片子叙述的其实是一个群体的生活,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艰辛故事,如一条河流中不同的鹅卵石,每一枚都有自己被命运打磨的纹理。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搁浅在香港,这是片子得以结构的着眼点,纽带则是过年,——利用这样的共同的时空关系,不同人物的故事被平行剪辑在一起,徐徐展开成为香港故事,今天的香港人的故事故事的叙述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主人公自己的叙述,这种相对传统的叙述方式和故事本身都赋予这部片子以质朴的风格,这也吻合了这部片子的宗旨。围绕着这些故事,片子探讨了贫困和社会、政府的关系,贫困与亚洲地缘政治的瓜葛,贫困与底层人的尊严的问题,也涉及贫困与性别、家庭、暴力等诸种话题,内涵丰富,也让人浮想联翩。

  片子是按照人物的故事来结构的,这也使得观众,特别是香港以外的观众对这些故事背后更多的社会、历史脉络的期待可能无法充分满足。这当然是对一部纪录片进行的苛求。任何角度的叙事同时也意味着遮蔽,但是,只有对纪录片,观众才会有这样的渴求,那就是让我们知道得多一些,更多一些。这样的期盼背后,预设了纪录片和观众所达成的默契,那就是导演和观众都是基于这个世界的真实存在而聚集在一起的,这也注定了纪录片在形式和现实之间无法终结的紧张。这种紧张的关系,其实是纪录片的生命。对于一部纪录片来说,能够激发出观众这样的热望,已经是一种成功。今天的两岸三地,贫困都在日益成为一个社会、政治、伦理诸方面的重大问题,因此,这部片子的意义也在于它与今天我们的现实处境的互文和对话关系。当财富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的时候,贫困其实如影随形。虽然这个社会和时代从来没有消除过贫苦,却发明了很多隐匿贫困的方法,从而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太平盛世的巨大神话。但是让隐匿者显形,让被压抑者归来,把摄影机转到一切神话制造的背后,这本来就是人类电影历史上的一项伟大传统。

  

    (写于2007年8月31日,上海)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新雨  新雨词条  太平盛世  太平盛世词条  歌舞升平  歌舞升平词条  摄影机  摄影机词条  香港  香港词条  
理论新闻学

 戴建业:《古诗佳品》序

   “读诗使人灵秀。”这句话出自英国那位培根老人之口,它已成为人们反复引用的读诗名言。其实,培根只是说对了一点,读诗不仅仅是使人灵秀,它还能让人深刻地体验人生...(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