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州区委2008年抢救征集建立的“红色档案”里,征集组采访了37位巴州籍健在的老红军,他(她)们都是1932年底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入川解放通(江)、南(江)、巴(州)后参加红军的,参军时最小的12岁,最大的16岁,而今,他(她)们都是八九十岁的老人了,但他(她)们耳聪目明,精神矍铄,较为清楚地回忆了他(她)们在红军部队的一些战斗故事。
巴城的巡逻兵
她到儿童团后,红军宣传队杨主任和苏维埃田主席商量后将她分到巴城北门站岗放哨,同时安排她和敖玉华(巴城人,儿童团员)在巴城昼夜巡逻。她俩手持矛子、身背一把大刀,每天走遍巴城18条街,盘问过路人,检查路条,报告敌情,防止坏人进入巴城。
1933年2月18日,红12师在师长邝继勋、副师长许世友(兼34团团长)、何畏的率领下,以不足三个团的兵力节节阻击,消耗敌力,红12师36团在三江口、石庙、白鹤山等地陆续阻击敌人后,撤至巴城南郊的南龛山。
资料图
一天,方桂英和敖玉华在草坝街巡逻时,从东兴场方向来的人得知,敌军田颂尧的部队已进入东兴场的八大王沟,方桂英和敖玉华立即跑到许世友的团部报告了这一情况,许世友立即率34团奔赴杏儿桠,进行战斗部署。该团各营、连、排进入指定位置后,立即筑木城、挖战壕,严阵以待。
这时,恩阳河的敌军三个团向红军进攻。红34团一营三连英勇阻击敌人两小时,歼敌100余人。红军在杏儿桠的齐家湾防守。敌军李炜如部又沿巴仪公路向杏儿桠齐家湾进攻,遭红军猛击,溃败而去。
敌军不甘心杏儿桠的失败,又拼凑三个团占领平梁城后,陆续向巴城进犯。
方桂英回忆说,我和敖玉华(以下称敖姐)在巴城南门桥巡逻时,天还没亮,我俩发现南门桥前面来了两个人慌慌张张地往城里跑。我和敖姐把矛子一甩,对他们进行盘问:“你们是什么人,姓啥,到哪儿去做啥子?”他们见我俩是儿童团的,详细地回答了我们,他们说:“我们都是穷苦农民,昨晚,我们院子里来了几个国民党兵要拉我们去当壮丁,我们躲在灶屋红苕窖里,那几个兵见我们不在,就逼着父亲交人,我们听见后,就从灶屋的后门逃跑出来了。”那两位农民,一个叫董玉凡,一个叫董从书。他俩又说:“八大王沟驻扎了不少国民党部队要去攻打南龛坡和巴州城,我们要去报告住在城里的红军!”虽然他们说得合情合理,但我和敖姐对他们的身份还有怀疑。天亮了,八大王沟村苏维埃张主席气喘吁吁地来到南门桥向我们说:“小妹妹,八大王沟进驻三个团的国民党军队,在沟里大肆奸淫抢杀,无恶不作。到处抓壮丁,整得鸡飞狗跳的,贫苦农民纷纷外逃,我到城里去报告红军部队。”这时张主席拿出村苏维埃的路条,同时证明先前来的两位大哥说的也是真实的,于是,我和敖姐就把他们一起带到了在巴城龙母宫许世友团部的住处。去后,许团长热情接待了我们,还详细听了村苏维埃张主席的汇报。听了汇报后,许团长就派了一个连的红军部队赶赴东兴场的毛观山反复侦察,通过侦察,村苏维埃张主席汇报的情况完全真实。
这时,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闻讯后,就亲临南龛坡视察地形,通过视察,立即作出战斗部署。作好战斗部署后,红军向敌军发起了猛攻,通过三天三夜的激战,以红军大胜而告终。
方桂英不仅站岗放哨认真负责,工作逗硬,而且防止坏人的破坏也很勇敢。她说:“当红军不怕死,怕死就不当红军。”那时红军为了“诱敌深入,粉碎围攻”,红军主动撤出巴州城,国民党部队很快进住巴州城。
方桂英回忆说,一天凌晨,儿童团团长张国琼来给她们说:“许团长的通讯员通知儿童团立即派四名战士到回风亭堵住坏人逃跑的路口。有一个在恩阳河逃跑了的国民党部队的俘虏兵,向巴中方向逃跑。并在东兴场杀害一名红军家属朱某某。”儿童团得知后,即派方桂英、敖姐等四名战士手持长予、身背大刀,跑步赶到了回风亭。去后,她们四名战士作了分工,方桂英和她的敖姐站岗放哨,另两名儿童团的女战士埋伏在沟两边。隔了两三个小时,那个俘虏兵伪装成农民大大方方地走来,机智勇敢的方桂英待那个伪装成农民的俘虏兵来到她面前时,方桂英便大喝一声:“站着不准动,缴枪不杀!”方佳英见他在拿挂在腰间的短枪时,方桂英又大喝一声:“战士们,快上呀!”埋伏在沟两边的战士一齐跳了出来。俘虏兵还来不及抽枪,就被打翻在地。方桂英抽出大刀举向俘虏兵,并说:“狗东西做尽了坏事,缴枪不杀!”俘虏兵求饶说:“我有罪,我有罪!我缴枪投降!”他立即把短枪扔到了地上。这时,方桂英和她的敖姐等四名战士将那个俘虏兵捆绑押送到县保卫局。通过反复审查和查明他杀人的犯罪事实,保卫局对他进行了处决。同时表扬了方桂英等是“巴城的好巡逻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