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肖雪慧:高校干部任用制度之弊——再谈教材腐败案

  

  教材腐败案三月份东窗事发以来,牵涉其中的各高校不少当事人被传讯、刑拘,学校却始终未在任何场合以任何形式对教职员工有所交代,教材事件中利益直接受损的学生更是完全蒙在鼓里。关涉教材腐败以及有人被刑拘的话题在相关学校的公开场合实际上成了禁区,人们只能私下议论。出了如此重大的事件,主流或非主流大众媒体也极不寻常地长时间缄口不言,四个多月没有任何媒体披露丝毫。直到学生放暑假,教材腐败案“第一案”开审了,一两家报纸才开始对事件作了低调报道。即使低调报道,事件严重性也让人大为震惊。据7月14日成都晚报报道,教材腐败案涉及成都范围10余所大学,涉及行受贿人员40多人。而成都及绵阳、内江多所高校最终被立案侦察的有36人,其中处级干部9人,贪污受贿百万元以上的3人。如此大面积涉案,恐怕中外教育史上前所未有。

  

  各校涉案者的身份很有意思,均在或者曾经在教务处供职。其中,教材科长居多,有的学校以教务处处长为首,处里一干人等集体涉案,一个部门一下子就突然“失踪”好几人,“失踪”者莫不具一官半职。如成都某大学,该校被检察院拘留的四人均为处级官员,其中两人是刚提拔的二级学院副院长。提拔前,一个是教务处教材科科长,另一个曾经是教务处某科科长。四人中最后被立案侦察的两人分别是教务处长和该处的处级调研员。教务处长涉案金额很高,在整个教材腐败案中都名列前茅。而此人以权谋私之肆无忌惮,早就令人瞠目;暴富过程之神速,更是长期招致众多议论。可他偏偏是上级看中的副校长人选,如果不是被落网书商供出,教师们再怎么反感他,也将无可奈何地看着他在仕途上一路飚升,就像不久前无可奈何的看着他那以不学无术闻名全校的夫人作为新任副院长还乡团般杀回原先嫌她太差而调走她的那个教学单位。

  

  教材腐败大案,异常尖锐地把高校干部任用制度这个老问题呈现在人们面前。

  

  带根本性的问题在我国高校首脑的产生方式上。他们直接由上级任命,其升迁沉浮完全取决于上而丝毫不取决于学校教师和其他员工。这样的任命制一方面从根本上破坏了大学自治传统,另一方面使大学首脑在校内处于不受制约状态,而他们游离于地方政府的干部管理之外,并不能改变由大学首脑行政任命所标志的大学的附庸地位,倒是更加剧了他们手中权力的无制约状态,使权力滥用的可能高过其他领域。事实上,大学首脑权力滥用现象早就很令人瞩目了。权力一旦滥用,校内各级干部的任用必成重灾区。近些年,各大学对教师实行聘任制,校级以下干部也由过去的任命改为竞聘。但无论是教师聘任还是干部竞聘,由于不具有聘任制健康运作的必要条件(譬如选择和约束的双向性),聘任制优胜劣汰的竞争功能丧失了,反倒使校官们原本就缺乏制约的权力大增。拿干部任用来说,用与不用的权力掌控在校官手里,竞争上岗也好,教师评议也罢,在一些学校都不过是走过场,谁上谁不上,早就内定了;而内定过程充满交易、勾兑,在这不透明过程中,无德少才但却娴熟施展关系学十八般武艺的跑官者往往比凭本事竞聘的人更具优势。所以,才有根本没有从事过教学与研究的教材科长被派到什么学院当副院长;才会不顾教师们抗议,坚持让无力胜任教师工作而被调离的人十多年后“荣归故里”,回到原教学单位当副院长......

  

  这次,恰恰是这些“上”得莫名其妙的干部成了涉案者。但这个“巧合”并不证明靠不正当功夫上去的干部落马有必然性,实际上,那位涉案金额相当高的教务处长,他的落马就有很大偶然性。“巧合”不过提供了我国吏治腐败表现在大学的难堪证据罢了。现有用人体制造就了腐败的广度和深度,尤其因为监督缺位、问责制缺位,一方面,落网者挂一漏万,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往最好方面讲,也不过是善良人们的自我安慰;另一方面,一些勾兑干部倒了,新的勾兑干部还会源源不断产生。至于大学,如果与大学本质相宜的自治地位得不到尊重,继续由政府任命的官僚治校,行政权力在大学继续恶性膨胀,那么,学校干部的腐败问题将难于收拾。

  

  2004年8月6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任用  任用词条  腐败  腐败词条  干部  干部词条  教材  教材词条  高校  高校词条  
教育理论正义

 高伟:良知正义论的重建

  内容提要:教育正义建构不仅仅着眼于制度建设,更重要的是生活价值的重构。良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范畴,既是宇宙的本体,也是德性的基础。作为对普遍正义和公共理性...(展开)

教育理论

 张鸣:如此淘汰制,有不如无

   继吉林大学之后,湖北某高校也取消了几个博导的资格,据说是因为考核不合格。鉴于中国高校,实际上是把博导视为教授之上的一种“职称”,所以,博导资格的取消,在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