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今夏,诗意的离别悄然流行校园

  

  《中国青年报》记者 谢洋

  通讯员 张仙凤 李珊珊

  

  “一个从没对诗动过心、从来没爱过诗的人我觉得他没有年轻过”

  

  离别季,校园下起了纷纷诗雨

  

  “我不知道/已有多少学子签约就业或读研了/还有多少在金融海啸的席卷中雪上加霜/但我知道/既然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法大人也不相信忧伤。

  我不知道/你是否厌倦了那些没完没了的考试/明日的晨曦引发你多少灿烂的梦想/  但我知道/既然拥抱明天的机会已经来到/你又何必畏惧和彷徨……”

  

  5月16日傍晚,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2009届毕业生常乐的MSN图标突然闪动了起来,点开窗口,原来是师长郭世佑教授发来的一首赠给法大全体毕业生的诗。读完这首新鲜出炉的诗作,常乐的第一感觉就是特别温暖:“我知道郭老师平时特别忙,学术任务很重,虽然写诗对他来说并不难,但在即将离校时收到这样一份送别礼物,还是让人很感动。”

  为了让更多同学读到这首诗,6月23日晚,常乐将这首名为《我知道》的诗贴在了法大BBS的校园信息板块。没想到,这首短诗很快便点燃了同学们的离愁别绪。从23日晚9时到24日晚9时30分,该帖的回复量超过了4页,成为法大BBS最近24小时浏览量最多的十大热门帖子之一。

  “郭老师还蛮FASHION(时尚)的嘛!”“俺喜欢郭老,虽然他给我的分不是很高。”“我早就忘了还有‘誓言’这东西了,嗯,争取作个正直的人……” “又见郭师江南才情。” “正因为有像您这样的老师,我们才对法大更加的热爱。”不少人一边回忆,一边赞叹。

  事实上,不光在中国政法大学,在大江南北的不少高校,诗歌已成为人们在毕业离别季来临之时,表达师生情、同学情、校园情和爱情的最佳载体之一。

  北京大学大四女生小周,7月初就要毕业离校了。这几天,她突然留意到,楼门口平时用来写通知的黑板,被楼长用红色、绿色和白色的粉笔写下短短几行文字:“同学们/今天你们是祖国的桃李/明天你们是社会的栋梁/祖国是个大舞台/你们在工作岗位上将绽放异彩!” “诗句虽然简单朴素,但却能体会到楼长的那份心意。”小周说。

  记者在武汉大学“珞珈山水”校园BBS上,也看到不少学生创作的有关毕业的诗词。编辑出版专业的李茜为全班同学献上了一首《毕业组诗》。在分为“相识”、“相知”、“相伴”和“相思”的4篇诗文里,李茜把全班同学的名字都巧妙地嵌在了里面。“四年恍如梦,书此忆友人。”“才女”的毕业诗赢得了论坛网友的一片喝彩。

  近些日子,在厦门大学的学生公寓、图书馆海报栏都能看到该校教授李琦赠给学生们的毕业诗。3首名为《学子吟》、《母校萦》和《师生情》的诗歌,分别邀请了2009届美术系毕业生以3种不同的字体书写,并印制成海报,张贴在学校的各个角落,使整个厦大校园变得更加诗情画意起来。

  

  诗歌中,留下不一样的回忆

  

  6月初,随着离别校园的日期越来越近,湖南大学新闻学院2006级硕士李成家觉得自己对母校的依恋之情也越来越浓。在毕业拉歌,散伙饭等集体庆祝和狂欢之余,李成家开始思索能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抒发此时个人的情感——最终,他选择了诗歌

  为了找到意境和灵感,李成家花了整整一天时间独自在校园里“旅行”。那些平日里走过千百遍的小路和岳麓书院里安静矗立了千年的庭院,勾起了他3年研究生生活的点滴片段。

  “我再一次头枕岳麓山岗/看着你,忍不住诉说爱的忧伤/这里,刻录着我太多青春的梦想……”一句句充满感情的文字,定格了李成家对母校的感情和记忆。全诗写成后,他将其发表在《湖南大学》校报的“岳麓文艺”版,作为对自己校园生活最有意义的回望和纪念。

  以前,由于在学生会任职,武汉大学文学院的何熙总感觉没什么属于自己的时间,偶尔空闲时也只是做些让自己最放松的事,比如看看电影,打打游戏。到了大四,因为毕业季感悟颇多,情感越酿越浓,他很想在离校前为那些要好的朋友们留下点美好的回忆,诗词成了他心目中最自然、最能承载这份情感的表达方式。

  不久后,何熙的好友他的校内网日志上看到了一首由他填写的词《摸鱼儿•乱梦》,上阕写爱情,下阕写友情,全篇都散发着淡淡的离情。何熙说,大学4年,他一直为没有找到理想的爱情而伤怀,但他却收获了“红颜知己”们最珍贵的友情。为此,他把几个好朋友的名字藏在了词的下阕中,借此告诉这些朋友,“很喜欢她们”。

  “我预感你将沿着地平线远行,青涩的旧梦将不再苏醒……”过去3年了,徐薇仍记得本科毕业时,一个暗恋她多年的同学赠给她的这首情诗。虽然两人之前的生活几乎没什么交集,但收到这首诗时,徐薇还是很感动。她认为,诗歌不像毕业纪念册上几句赠言那么简单,也不像实物的礼品那么直白,“总之写诗会让人感觉很特别,会让你在记住他的时候跟别人有一些不同。”

  “毕业的时候以诗歌的形式来抒发情怀,比用那些‘祝你升官发财’、‘找个好老婆、好工作’之类的世俗语来互致祝福,会让在人在日后回味起来,感到一种历经岁月而散发出的淡淡清香和韵味。”女诗人桂子说,诗歌的生命很久远,不会让人在回味中索然无味。诗歌其实只是一种外壳,一种离别祝福的形式之一,但它能把人最浓烈的情感用最凝练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个时代,同样需要诗意的表达

  

  《诗刊》编辑部的编辑蓝野告诉记者,每年这个时候,他都会收到一些与毕业有关的诗,今年他也收到了不少。他认为,特殊的时刻和场合会让人迸发出一种创作诗歌的激情。毕业对学子来说无疑是人生大事,所以很多人即使平时从来不写诗,这时也会将自己真挚强烈的感情流露为诗句。

  尽管在毕业离别之际,校园里掀起一阵诗歌创作的高潮,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年轻人中,读诗写诗的人普遍呈现越来越少的趋势。

  “其实写不写诗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有一种诗的情怀和精神。”中国政法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席、历史研究所所长郭世佑教授说,现在写诗的人少,主要不是因为有没有兴趣,而是很多人根本就写不出诗来。在这个浮躁的、快节奏的社会,同学之间的话语表达变成了直白的短信群发,“恭喜发财”、“找个美女”,开玩笑的内容都是些粗俗的东西,“连幽默都算不上,真正的幽默还需要智慧呢!”

  法大毕业生常乐也同意郭世佑的观点。她认为,现在随着价值观的变化,很多人认为所谓的对感情的浓郁抒发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比不上对物质和功名利禄的追求那么重要。尤其是当代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一入校就把精力集中在考托福、拿奖学金这些实际的东西上。这样实际的做法会消解年轻人应有的价值取向和对青春激情的追求。“大家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忙碌,这个时代不会产生伟大的诗人。”

  “诗歌的减少,根源在于当代中国过于功利的教育机制。这种教育既不看重内在的心灵,也不看重外在的优美表达。”法学博士生董彦斌表示,写诗、读诗的人越来越少是当代教育的一大缺憾,对于一个有着长期诗教传统的古老国度来说,诗歌的断裂意味着心灵和语言的断裂。

  但蓝野却并不那么悲观,他说从他收到的诗作来看,现在的大学生创作的诗歌内容更多样,也更有个性和特点。“我们毕业的那个年代,同学之间肯定是要互相留诗的,而且内容都是积极向上、互相勉励。诗句中最常看到的就是祖国啊、集体主义、精神主义啊,以后有很大的成就什么的。现在毕业生的诗作也有励志主题的,但更多的是轻松幽默、祝福爱情的内容。”

  2007年的青海湖诗歌节曾经发表了一个《诗歌宣言》。宣言写道:诗歌是人类话语领域最古老的艺术形式,因而也是最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艺术。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诗歌都是不可或缺的。它是滋润生命的雨露和照耀人性的光芒,只有它能用纯粹的语言,把一切所及之物升华为美。

  “诗从来都属于年轻人,一个从没对诗动过心、从来没爱过诗的人我觉得他没有年轻过。” 诗人桂子这样看诗歌和青年之间的关系。

  郭世佑认为,“燃烧的是激情,飞翔的是思想,说服人的是真理,征服人的是真诚,诗的语言就是沟通激情、思想、真理与真诚的最佳载体,也是让情感升华的最便捷的表达方式,从幼儿园的孩子到大学的博士生,从幼儿园的老师到大学教授,都要尽量守护一份诗情和童心。如果都被进化掉了,都变得那么成熟,还成熟得那么世故,那么职业化和程式化,那就可怕了,有文凭却没文化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原载《中国青年报》2009年6月26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今夏,诗意的离别悄然流行校园  今夏  今夏词条  诗意  诗意词条  悄然  悄然词条  离别  离别词条  流行  流行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