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生活在新世纪的人们一员,如果还不会使用网络上的资源的话,那么对于这个社会来说你一件太out了。但是,如果太过于沉醉网络上的一切,那么你也太不可救了,要知道,网络不是一切,快快戒掉你那不该有的网瘾吧。
你是否深陷网络无法自拔?你是否无法控制自己不去碰电脑?你是否对在网上遨游厌倦却又无法逃离?你是否感到心在被吞噬——是什么在吸引你?
一、“网虫”的心理透析
当前青少年中“网虫”的心理情况怎样?笔者认为,主要可归纳以下几类心理症状:
1、依赖心理和网络成瘾症
青少年是当前“网络一族”的主要使用者,他们的自控能力、辨别能力较差,看到网络上形形色色的虚拟社会,被深深地吸引进去。如果有一段时间不上网,就会变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时刻担心自己错过了什么,甚至做梦也是在Internet上翱翔;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方能达到同样的满足程度;上网频率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高,上网时间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长;有的企图缩短上网时间,但一接触到网络就忘记了一切;上网使青少年的学习、社交和业余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但仍然继续花大量时间上网。他们最沉迷的是聊天网站、游戏网站、信息收集网站,有的甚至是色情网站等。
“成瘾症”是一个医学上的提法,它是指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在心理和生理的某种尝试行为中产生了愉悦反应。这种反应的多次重复,就形成了人对愉悦刺激补偿的渴求,这种渴求又带来刺激的不断强化,于是就形成了人对这种刺激的依赖。饮酒、抽烟、赌博、吸毒都是成瘾症的活生生的例子。
网络的隐匿性和自由性,为青少年得到生理和心理满足创造了条件。美国一项新闻调查表明,凡是牵涉性和私生活的新闻都要比一般的甚至重大的政治新闻高出1。5至2倍的收视(阅读)率。1999年克林顿的性丑闻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据美国心理学会一些研究人员最近对2700个互联网用户的抽样调查表明,美国大约有20万互联网用户沉溺于色情网。
成就感也是青少年如今沉迷于网络的重要原因之一。黑客攻破和入侵别人的网站实际上就是一种行为强化成瘾。每当攻破一个网站,他们就会获得一种成就感,这种行为反复发生后就形成了一种行为强化,使人上瘾。按巴甫洛夫的神经反射学说,这是通过神经系统的接收信息并反复强化而在大脑获得的体验,是一种条件反射,一旦这种强化行为建立起稳固的条件反射,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一种固定联系,因而成为一种顽固的依赖性和成瘾性。
2、孤独心理和社交恐惧症
网络把世界联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整体,个体只要进入网络,就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以人机对话或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交流,使人趋向孤立、冷漠和非社会化,容易导致人性本身的丧失和异化。传统的具有可视性、亲和感的人际交往将大为减少,这会极大地改变人们情感沟通的方式。人际情感是需要人与人的社会交往来维系的,如若终日与电脑终端打交道,缺乏活生生的、有感情的、身体的联系,就容易造成交往能力的下降,个人容易产生紧张、孤僻和冷漠等健康问题。
在学校里,对师生关系而言,由于学生对新型学习方式的迷恋和对传统授课方式的反感,会使师生关系日渐疏远;对学生之间关系而言,由于他们将大量时间用在人机对话上,而疏远了同学之间的交流,造成人际情感的逐渐萎缩和淡漠,并失去现实感和有效的道德判断力。
由于交往角色的虚拟性和交往方式的间接性,网上聊天具有很大的虚假和说谎成分,长期下去会造成人际间的信任危机。另一方面,网络的虚拟性也会产生新的人际情感沟通方式,网上情缘、交友社区在青少年中越来越风靡。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现代都市人情感的困惑和渴望情感交流的孤独心理。尽管网恋极为浪漫,但大多数是“下网散,见光死”,其原因在于以文字为载体的网恋具有很大的理想性与片面性。网恋多从思想感情交流开始,与一般恋爱从身高、容貌等感情开始的顺序相反,这也决定了其成功率很低。
有些青少年平时很内向,但在网上却异常积极活跃,下网后往往又变得更加孤独内向,与日常生活判若两人。有些青少年通过简单的键盘就完成虚拟社会的人际交往,对现实人际交往的复杂性则产生厌恶、逃避、恐惧心理,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形成恶性循环的社交恐惧症。
3、矛盾心理和网络焦虑症
网络无边无际,瞬息万变,青少年期望着能掌握它、运用它,却又容易感觉到自身的渺小和无能,适应的压力会急剧增大。他们经常处于应急状态,而适应困难会变得越来越突出,在上网的青少年中常出现焦虑、苦闷和压抑的情绪。
有些青少年则是借网消愁愁更愁。当他们对学习、工作没有任何积极进取之心而敷衍之时,当他们感到除了上网无所事事,心里“没劲透了”的时候,空虚的蛀虫已经开始啮噬灵魂了。有一名网虫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躺在电脑旁,懒得去赶走方便面的蚂蚁,无气无力的,不想多走几步路去打饭,……”空虚制造紧张,引起焦虑,焦虑又往往强化空虚。
当考试来临之际,这种对网络既爱又恨的矛盾冲突心理就更加明显。由于过去太多时间花在网上而荒废了学业,想要一下子补回来不容易了,而此时又面临考试和考试不及格后严肃处分的压力,这也使青少年感到处境进退两难,忧虑不安,紧张烦躁,几乎是度日如年。有的对做作业、读书提不起兴趣;有的逃避不参加考试;有的硬着头皮参加了考试,但成绩是40分、50分;有的破罐破碎,更加疯狂地上网,寻找所谓“网友”彼此互骂教育制度的不是;有的因这种网络焦虑症而引发离家出走、自杀念头等。
4、失范心理和网络散漫症
网络采用的是分散结构体系,具有不可控制性。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尼葛洛庞蒂教授这样描绘:“这种分散式体系结构令因特网能像今天这样三头六臂。无论是通过法律还是炸弹,政府都没有办法控制这个网络。”网络消除了“把关人”,是一个不需要护照、没有边防检查站、出入境畅通的“数字化王国”。人们在其中摆脱了传统社会的管理和控制,有一种“特别自由”的感觉和“为所欲为”的冲动,可以在网上喋喋不休、不负责任地散布虚假无聊信息,进行网上漫骂与人身攻击等。
在网上,主体匿名匿形,身份虚幻,网中信息全球性交流与共享,人们可以不再受物理时空的限制自由交往,它们之间不同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进行直接的冲突。有时合法与违法,罪与非罪很难判断,青少年容易形成脱离社会规范的失范心理,甚至引起网络出轨行为。国内外统计数据表明,80%的“黑客”是青少年。让电脑界闻之色变的“CIH”病毒”,就是一个台湾大学生的玩笑之举。一些青少年在网上搞恶作剧,把美国网站上的 “司法部”改为“非法部”。还有利用网络窃取机密情报,进行金融诈骗、偷盗、制黄贩黄、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犯罪案件日渐增多。有些青少年甚至用网络上形成的思想指导现实生活,无组织纪律性,导致生活任意,社会责任感削弱和自由意识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