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比特人》中甘道夫说过:“你有强大的魔力没错,但我相信,能打败黑暗的,不是强大的魔力,而是生活中的小事和微小的爱。”
日本是性格很分裂的民族,一方面制造了那么多重口味的影像和漫画,但一方面又能将生活中的小事和小爱刻画得淋漓尽致。最近在看安倍夜郎的《深夜食堂》,这本早就风靡海外的绘本,开年终于被引进内地。漫画讲述的是一间只在深夜十二点到早上七点营业的小餐馆,其供应的美食以及前来消费的食客与老板之间的小故事。每个章节介绍一种食物,顺道讲一个故事;但无论是食物和故事,都是简简单单的,也正是应了绘本中老板那句自白:“可能因为我自己也比较单细胞的缘故,所以更喜欢简单和直接的人。”
即便是爱情,或许都无法达到人在饭饱酒足后的满足感。进食作为人类的本能,真是太重要了。因此,深夜也能营业的餐馆,对我这种“夜猫子”来说实在是很重要的东西。
这一点上,北方似乎终究比不过南方,我在北京的时候,无论住三元桥还是望京,周围都只是有一两家麻辣烫店和烤串摊,可选的食材实在是少之又少;有时候只是为了去热闹一点的夜间食肆,也不得不跟夜店一族往三里屯钻,没办法,好像过了深夜,也就只有那里会供应稍微多样一点的宵夜。南方可不同,上海住的附近,除了烧烤摊和麻辣烫店,还有鸭脖子、饺子馆和海底捞,早些时候住两湾城时,路边的“屌丝食物一条街”可是出了名的。深圳就更胜一筹了,除了这些还有紫菜包饭和各式各样的茶点(是的,宵夜也有虾饺吃噢),大晚上来一碗萝卜牛腩,暖暖的汤汁慢慢从喉咙流进胃里时,人便会愉快到不行。
除了夜间可以吃的食物,《深夜食堂》里还说到了“吃起来像家人做出来的食物”。我一直觉得在异乡独自或与有人租住,厨房一定要开伙才有家的感觉,所以我找房子时,厨房是必不可少的。
深夜食堂的老板将隔夜的咖喱浇在新鲜出锅热腾腾的米饭上,趁着冷咖喱被热气慢慢融化的时候吃,因为这个时候的咖喱更入味更加好吃。结果食客看到后,纷纷表示也想试试看,竟然让“隔夜的咖喱饭”也成了座上客的最爱,食客们都说:“在专门吃咖喱的店里可吃不到这个味道啊”“咖喱还是隔夜最好吃,光是浇点咖喱汁,就能吃下三大碗米饭呢”。
要说身为一个客家人,如果什么食物能让我最有“家里的感觉”的话,应该就是酿豆腐和擂茶。
酿豆腐是客家独有的菜式,将豆腐切成三角形,然后切开其中一角,将肉糜置于其中,然后放进锅,将各面煎至金黄色即可出锅。用猪油是最好的,配点猪油渣也很好吃,新鲜出锅的酿豆腐放在洗好的生菜中,沾点紫金椒酱,一整个塞入口中——简直没有第二种食物可以与之抗衡。
至于擂茶,则实实在在是小时候的味道。具体的作法我也不是很记得,只是我小的时候奶奶每一周都会擂一两次茶,招呼邻里一起喝。奶奶去世后,我就很少有机会再吃到擂茶,家里没有几个人会做是其一,其二是初中之后便开始住校,几乎就只能与学校的饭堂打交道。
去年三月,我姑姑和堂哥一起在县城盘下一间店铺,开了一间叫“万家食府”的餐馆。今年过年的时候,我去帮了两天忙,每天端着菜穿梭于厨房和包厢间竟然一点也不觉得累,反倒觉得很愉快。这些食客中:有开车途经这里的司机、也有假期回家过年的学生、有大腹便便老板模样的商人、也有带着小孩子的年轻夫妇。只要走出餐馆,他们每个人的每一天或许都有着截然不同的经历,然后当他们安定坐下,慢慢用餐时都是一样的:
他们是平凡、知足且无畏的人,脸上写满了微小的爱和幸福。
文/夏奈
心理延伸
心理FM:你的一生不该吊儿郎当的过
专业测试:爱的五种语言测试
治愈系音乐:H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