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都喜欢用“性价比”作为购买与否的关键,而忽略自己是否开心的因素呢。购物到底需要“性价比”还是“乐价比”?
当大多数人在用钱计算生活的时候,“乐价比”倡导人们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身边的每一件事物,在心理上是否物超所值。
随闺蜜shopping,当我提着大包小包累得犯晕时,闺蜜却调侃,你选东西太out,乐价比太低!我更晕了,“乐价比”是啥?
闺蜜举了一个例子:比如你见到一块地毯,马上迈不动步了,再看标价1000元,你有两种选择——A、太贵,挑了一块便宜的500多元,性价比虽高,可喜欢程度也降低一大半,结果,每天在家看到这块地毯时都阴沉着脸,哀叹自己不够狠心花钱,只能凑合着用。B、思考了一下,马上决定买下地毯,即使今后要连吃两周的方便面。结果,花了1000元,拥有地毯的狂喜+每日欣赏它的得意心情+邀请朋友来家共赏的好兴致+两周后一定要美美大吃一顿的好胃口。你会选A,还是B?
当然选B,我恍然大悟。价格?品牌,以往是人们衡量商品是否值得购买的不变真理。而时下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件商品能够为我们的内心换来多少和多久的满足感和快乐,更是衡量价值的关键,这就是“乐价比”。
我承认生活是有技巧的,并且此前被我忽视了。我的一位朋友,在太平洋百货看中几款名牌皮鞋,然后跑到动物园的戴希曼鞋城,来回奔波了4个小时之后扣除交通费用节省了60元;有一阵子,我对团购痴迷成瘾,连买双袜子都要团一帮人,图的就是它价格便宜,性价比高。可现在,我却要掂量掂量了,看电影?不团,挑不到好位置,影响观影心情;聚餐?不团,人多太闹,还不如一家人选个私密包间,畅快地吃,畅快地笑;旅游?更不团了,跟着一帮人拍照购物太无趣……
一次聚会,发现好友的包包,无论款式,还是品牌,与我的一模一样,价格却要便宜300多元,难道我被冤大头了?NO,NO,这款包比好友先买一个月,我可是提前快乐了整一个月呀,早该偷笑了。
之前,计划这个假期去长途旅行,看尽千岛湖的湖光山色,后因接连不断的台风阻断了浙江的出游。远游不成,那就委屈些,去郊区水库钓鱼,没想想,来到水库,却发现水库后山竟然有一大片碧绿的湖水,可以泛舟其间。湖岸边花草连连,蝴蝶飞飞,手中的相机闪个不停,直到日落晚霞满天,才恋恋不舍地回家。儿子舍不得丢掉采摘的一大束野花绿草,于是四处见空就插,瞧,客厅茶几下的可乐瓶里面有花“探”出头来,电视墙的格子间隙也亭亭玉立着一枝枝紫色的野花,阳台上更是用鞋盒做了几个花瓶,插满淡黄的、嫩白的、粉红的……各色野菊。小家伙兴致极高,我和老公也跟着忙前忙后,到了第二天,那开心劲依然十足。
这次水库钓鱼,坐公交5元,坐船10元,小吃20元,花费少少,欢笑多多,成为有史以来一次最“乐价比”的旅行。
老话说:有钱难买高兴,当大多数人在用钱计算生活的时候,“乐价比”倡导人们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身边的每一件事物,在心理上物超所值。我相信,有一天,“乐价比”将会成为新的衡量生活质量的方式。
文/朝阳
心理延伸
会员测试:测你今生死于哪种自作自受?
心理FM: 谁才是你的真闺蜜
1分钟心理学 :嘿,你从色彩中读懂了什么?
上传你最爱的照片!>>>微笑墙:让世界看到你内心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