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环境,是成长的助力,而不好的环境,也并不能作为拒绝成长的借口。虽然我遭际颇多不幸,但仍然能够明亮地对待人世。我愿意走出门去,接触阳光、清新的空气、人群,我的营养来自整个宇宙,所以永不枯竭。—— www.
昨天的微信图文《家教》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一位读者的精彩分享如下:
“特别想和秋水老师分享我的“家教”。我今年33岁。当年在中考之时,以1分之差被重点高中拒之门外,自费需要8000元,而父母当年的工资月不足200元。当时爷爷姑姑条件都不错,爸爸回去借钱姑姑不让借,对爸爸说不能让我从小体会到权和钱的“力量”,要靠自己努力(这些话我都是前些年才知道的)。事实证明后来我确实内心憋了一口气在普通高中考上了省重点师范大学,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毕业后当上了老师,现在什么事情都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先,自己能做的绝不求人。我现在也不羡慕权势,依然还是一个普通的小百姓,却也觉得这样的生活很好。虽然有时觉得过于安逸,但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心里很舒服。”
我非常喜欢这个故事,很钦佩这位有远见卓识的姑姑。我也喜欢这位读者所描述的生活状态。
也有些读者留言述及自己的家庭状况,的确,未必人人都有幸运拥有美满完整的家庭和开明的父母,而且在人生不同的时段中,可能也有不同的遭际。我因为不愿意依从父母的意愿进入他们希望的恋爱和婚姻,也曾经与父亲产生不快,及至后来才达成彼此谅解。我一直记得父亲一次向我解释为何不同意我与当初喜欢的一个人在一起的原因,虽然我已经不再喜欢那个人,但感动于父亲肯向我解释,那是把我当作成人看待。我父亲自幼丧母,跟着后母生活,但他并不因此而自暴自弃,相反,他自强不息,自学不辍,多才多艺,功力不凡。我是各样都广泛涉及,但基本都是三脚猫功夫,不及我父亲的精专,书法、象棋、京剧等我始终都在门外。
所以我想,好的环境,是成长的助力,而不好的环境,也并不能作为拒绝成长的借口。人生的逆境顺境,如果都能够从中吸取教训或营养,那么无论如何,都可以走出自己的天地。
在成长过程中的伤口,尤其是幼年和少年时所受的影响,人可能不自知,只是在性格里形成影响,而我也相信性格并非不可改变(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也只是教条而已)。在此,我推荐《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揭示了人在早期生活中受到的创伤,在明白了创伤的源头之后,人也就可能实现自我疗愈,也许,更加可贵的意义是:人若能明白问题根源,也就不会把某些不良影响,潜移默化地施加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中国人普遍讳言心理诊疗,通常不愿意面对深层的心理问题,然而,一如我目前正在读的《文案创作完全手册》中引述的克劳德·霍普金斯的话:
“人类的本质是不会变的。从大部分的角度来看,现代人跟凯撒时代的人没什么两样,所以基本的心理学原则仍然牢靠,因此,你永远不必将学过的心理学原则全部打破、重新建立。”
我们的问题不是打破和建立的问题,而是我们对心理学的不了解以及避讳。我有时候感觉到自己的心理上有些让自己难以明白之处,会去请教心理咨询专家,我并不认为这有什么好丢人的,正视自己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要比活在黑暗里独自摸索好很多,同时我也阅读大量的心理书籍,这可能也是我遭际虽然颇多不幸但仍然能够明亮地对待人世的原因之一。另外的因素可能是因为我行动力强,并不会困处斗室苦苦思索,钻牛角尖,而是愿意践行,对所学到的,都在行动上体现,除思考外,我也愿意走出门去,接触阳光、清新的空气、人群,我的营养来自整个宇宙,所以永不枯竭。
文/萧秋水(微信:心灵治愈课,zhiyu365)
原题《如何学习自我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