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写给手机控!

壹这是一个飞速奔驰的Web2.0的时代,手机本身不会说话,也没有思想,更不具灵魂,是你赋予了它生命,灌注给它多样的色彩。如何役物而不役于物?或许就要看你是选择了爱还是选择了恐惧。——  www.

→ 口袋心理测试:教你发现自己的真实想法

这是一个飞速奔驰的Web2.0的时代,互联网的技术革新如踏风火轮般熊熊烈烈地燃烧着。在这场大火的影响下,经历更新换代的不仅是一代又一代的操作系统,甚至还包括了人们潜在的意识及思维方式。

据不完全的统计,截至目前为止,中国的手机用户已经突破10亿,其中智能手机用户预计将在今年年底突破5个亿,其增长的势头之快,大有赶超美国、占据榜首的趋势。而手机移动端逐渐取代PC端,似乎也只是早晚之事。

在生活当中,人们是如此依赖手机手机已如眼耳口鼻一般成为我们扩大自我感知的方式。但它毕竟不是眼耳口鼻。地铁公车上,处处可见把玩手机的人;本该与亲人欢聚说笑的餐桌之上,手机也堂而皇之地取代了对话,成了主人;而异乡的游子,在漂泊之余,不再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是“举头望乌天,低头玩手机”……当手机遮盖了我们的双目,堵住了我们的耳朵,甚至连心灵之门也因之而闭上,那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或许,我们应当问一问自己——

手机对我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是通讯工具吗?

是的,但又不仅仅是那么简单。随着功能的扩大,手机已经与我们的社交圈绑定在一起,成为人们的记忆甚至情感的载体。人们在不知不觉的使用过程当中,已经赋予了它太多的意义。

某一刻,它是超大的麦克风,让微弱的声音得以跨越时间、距离上的限制,被更多的人所听见。短短的一条微博或者微信,使自我表达获得了更多的施展空间。朋友间的往来回复,更是让人们产生了“天涯共此时”的感慨。

另一刻,它又变作了无形的保护伞,在敏感的心灵上空撑起了一片不受打扰的私人空间。在公车、地铁、电梯这些人挨着人的场所里,密闭的空间常使人感觉不安,而视线间的直接接触也会带来巨大的压力。那时候,低下头来,以手机作为避风的港湾大概也算个不错的选择。

然而,除此之外,手机还是什么呢?

它也可以是一根粗重的锁链,捆绑住人们有限的自由。甚至,它还可以变作一个吃心的妖怪,掏空丰盛的心灵里埋藏着的一切宝物,令它们干涸、枯萎,永远永远地失去活力。

当你捧着手机入睡又醒来,当你连上厕所的时候也要带着手机,当你忍不住以为手机又响了,当你一天当中第49次不由自主地查看手机,当你疯狂地下载许多永远也用不上的APP,当你买了数不清的手机壳,给你的手机换了一套又一套衣服,当你无视身边的人,任手指噼里啪啦按个不停时……难道你还不愿意承认你正在拼命地献媚讨好面前的这个方条壳,立志做稳了它的奴隶吗?

2.0时代的最低需求手机要连上wifi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人类的需求分成五大类,从低到高依次排列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处于最低层次的需求,其力量最强,最不可被忽视,也即一定要被满足的“刚需”。

在Web2.0时代,这套理论还适用吗?有网友调侃道,老马低估了手机的威力。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生理需求也许早已被拍死在沙滩上。看一看,比起吃不饱饭睡不好觉,下面这张图是不是更能唤起你的焦虑感?

所以,老马的那套理论也该改一改了:2.0时代的最低层次的需求,绝对不是生理需求手机要连上wifi才是王道。

一旦手机可以无限制地上网而不耗钱,唯一约束它的条件也就不再成立。那时,它的魅力或者蛊惑性也就相应的发挥到最大的地步。在这样的自由面前,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选择爱还是恐惧?

成魔还是成神?利用手机还是为手机所奴化?

这一切看你的选择。无论境况怎样,我们始终拥有选择权,存在即选择。而手机作为怎样的“客体”所存在,也就取决于你这个“主体”对它所做出的设定。

同样的一款iphone,有的人将它变作了掌上游戏机,在海量的游戏库里抬不起头来,大呼痛快过瘾;有的人通过学霸教程,给手机越了狱,下载了相关的应用程序,让它变成了贴心又实用的学习助手。

物体本身不会说话,也没有思想,更不具灵魂,是你赋予了它生命,灌注给它多样的色彩。

如何役物而不役于物?或许就要看你是选择了爱还是选择了恐惧。

心理学上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或情绪上的变化都来自于两个理由:爱和恐惧。我们大半的生命都离不开对这两个词的诠释。

选择爱,会让我们勇敢,并且有足够的智慧去分辨是与非,重要与次要,值得与不值得;选择恐惧,则让我们畏首畏尾,成为装在套子里的人,被绳索捆绑住的人,思想匮乏的人,甚至是——需要借助外物才能确立自己的存在的人。

想一想,你是如此的依赖手机,你不但让它充当了偶尔的麦克风与保护伞,你甚至让它充当起你的乌龟壳,成为了不与外界接触的借口,甚至是不认真生活的理由。而你甘心地住在手机里,将头埋得低低的,永远也鼓不起勇气,抬起头来好好地看一看这个世界,看一看万物流转的美!

那一刻,你心底流失的是什么呢?而你恐惧的又是什么?

你是谁?

人的一生都在寻找自我,并且确认自我的存在感。很多时候,人们会错误地以为,能够知道自己是谁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观察我们所拥有的,故而拼命地占有外物,在平淡的生活中不断地挖掘新鲜的刺激。而手机所能提供的海量信息及它打破时空的特性无异于满足了我们的这种需求,于是我们视其如性命般重要。一旦离开了手机,虽说不至于一命呜呼,但也感到了断手断脚般的痛心。

手机里有许多诱人的鱼饵,而我们也如待捕的鱼儿般一口咬了上去。那些游戏当中的积分与排名,如山如海般的信息,一来一往间的短信、电话、微博微信或者QQ上的留言回复……所有的这一切都牢牢地钩住了我们的目光。我们痴迷于用外物来填充空虚的灵魂,借此勾勒出一个被修饰过的自己,又如同临水自照的水仙花,以为这就是自我的真实镜像。

然而,正如心理学家弗洛姆所说,“如果我是我所拥有的,而如果我所拥有的失去了,那我又是谁呢?”

你的意义与价值并不是来自于那些外物,不是那些你所拥有的但终归会失去的一部分,而是来自于你不会失去的、或者说失之不易的那一部分。

那是你不可替代的体验与感受,是用爱可以唤起的喃喃的回响,是打开窗户透过外面这个辽阔的世界才能看得见的富足与丰饶。

而这些,都不是那看似轻快小巧的方条壳所能满足的。

当你第50次查看手机,而提示你的依然只有一条“10086”的短信,亲爱的,请抬起你的目光,回到真实的世界里来吧。闭上眼睛,感受你与世界的连接,别让那根丝线越来越纤弱。经历了七七四十九次兜兜转转的考验,难道你还不明白吗?只有真实才能供给你养分。回到这里来吧,我们都在这里等你。被你忽略的所有朋友、家人,都在真实的世界里等着你。

而这里,有爱,也有你生命的答案。

文/淡水天

【本文由淡水天授权发布,经由壹心理编辑。非商业转载须保留作者和本文链接。商业使用请联系壹心理】

→ 邮箱订阅:留下Email,追踪每周心理精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写给手机控!  写给  写给词条  手机  手机词条  写给手机控!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