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半杯暖
每天早上都会收到一条QQ信息,问,吃饭了吗?我说吃了,她便安心地灰了头像,不再说话。我若说没吃,她便絮絮叨叨些长长短短,不厌其烦地重复重复。这个人不是别人,是我的妈妈。
写过很多文字,关于妈妈的却很少。可能是年幼时写多了《你最爱的人是谁》,所以都在作文里将那些稚嫩的感情一下子挥发了;也可能是成长使他们在自己心里所占据的空间变小了,使得自己没有太多时间去惦记起倏忽间苍老了的他们。
中午饭后Q弹出一个框,是妈妈。依然是简单的问,吃饭了吗?我也简单地回,吃了。她便说,哦,那上班吧,别耽误工作。这便是妈妈表达爱的方式,言简意赅,情真意切。在关闭对话框时,看见妈妈的个信签名,有些东西突然上涌卡在嗓子里,咽不得吞不下,有点甜有点酸,是爱的味道,不同于朋友不同于恋人的爱的味道。
对妈妈的感情,是复杂的,并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爱,还有过许多抱怨。譬如,在自己初初毕业时,什么都不懂,对于社会一无所知,所以横冲直撞走了许多弯路,迷茫、彷徨、甚至无所为。那时幼稚的我竟然会将这些结果归咎于妈妈。是的,那个时刻的我,是有点怨怼的,甚至在电话里说,妈,如果有一天,我有了女儿,绝不会用你爱我的方式去爱我的女儿。我说的理直气壮,妈妈却听的心里不是味儿。她失落地问,为什么呢?我不满地抱怨道,你给我的爱不是爱,是溺爱,这种爱让我在面对社会时一无所知,我现在什么都不会,连复杂点的人际关系都处理不了,你让我如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生存呢?
少不更事时,这样的话不止一次对她说过,说的次数多了,妈妈便也不再像最初那般往心里去,可到底还是会在心里打个结的吧。后来,在北京经历过生病,经历过分离,经历过挣扎,经历过萎靡,终于幡然醒悟道,她那样的爱是有道理的,因为他们那一代的匮乏,所以才拼命想要补偿给儿女,而这爱虽然过分,却并没有错。如若不是这些满满的爱,我想我不会有勇气一个人在一座除了回忆只有自己的城游荡和生存。
有时,在漂泊倦怠的时候,会哭泣会想要放弃,会打电话说,妈妈,我想要回家,我不想一个人生病了还要死撑着。可是妈妈总会说,那么难都熬过去了,还怕这一截吗?而我总是会反驳,你们不关心我,不在乎我,根本不知道一个人在遭遇这么多事情后内心是多么难过。对,我在拖着病恹恹的身体奔波几日后在长安街对妈妈这样嘶喊道。那时我怨恨他们会这样舍得我一个人在外辛苦,好像他们体会不到我的难过。而其实不然,最深沉的爱,似乎表面都平静如水,接近爱的中心,才能窥见其深深漩涡。
我见过太多姑娘,因为年幼时爱的匮乏,后来只要有人给,她们便许了自己一生,许的或许不是自己的爱情,是感动。而我想我不会,不会因为感动假装相信爱情来过,也不会因为他人的一段好搭了自己一生。我想这种性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无私的爱,因为不曾匮乏,所以不会随便接纳,所以才能在感情面前爱的大方得体。不用因为他人的一点感动,而使自己卑微到尘埃。
妈妈的个信签名很简单,但总是发自肺腑,譬如,我生日时,她会在个性签名上说,祝女儿生日快乐。在我沮丧时,会签上,希望女儿开心。好像她的个性签名是我的心情表。
最近每天下班都会打一通电话,和她絮叨几句,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无外乎是想听听她的声音,说说每天的心情,当然很多时候都是报喜不报忧,这是每个漂泊在外的孩子必须学会的本领。
而今天,她的签名是,不知怎的,每天都想和女儿聊聊天。
我不知道外人看见这句话时,是怎样的感触。总之,它感动了我,至深。
当外面只有自己没有别人的时候,回头看,还有人在等在盼在关怀的感觉总是暖的。我想这便是最好的陪伴吧,不在身边却又在心上。
小小小王子:读过此文,想到我现在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在人格上独立,在情感上依赖。前者指我已长大成年,有着和他们差异较大的三观,能够独立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而他们亦不对我加以束缚,让我自由地去飞翔;后者指我和父母心中都清楚的明白:我们是彼此深深的爱着对方的,可能我要在陌生的城市独自打拼,不能每天陪在他们身边,但是我们之间内心爱的联结一直都在,在彼此需要时必然能够互相支持与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