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为什么很多人对煽情的事情感到反感?

文/俞林鑫丨知乎

这可能跟情感压抑有关,我来谈谈具体原因。

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能从来访者表达情绪的特点来了解他/她的状况。有些来访者一边哭一边急于把眼泪擦干,努力抑制情感的浮现并连声说“很抱歉”,或者马上露出灿烂的笑容试图掩饰悲伤,这些言行提示着这可能是一个情感压抑的人。有些来访者难得有情感的浮现,他们会将情感压抑得很深,甚至都不太能区分细腻的情感了。这些人总是显得理智和客观,但情感的缺乏却令他们的生活缺少了色彩。对于这些来访者来说,鼓励情感的体验与表达是可以考虑的途径,所以都问问“你的感受是什么?”之类的问题,会有助于他们的心理康复。

由于文化的要求,人类普遍是情感压抑的,生长在艰苦地区的男性尤其如此。很多成年男性,当看到女人或小孩哭泣时,不但没有同情,反而会以嘲讽的态度批评她们的脆弱。当然,他们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自身。这些人如果看到电视节目中的情感场面(往往是脆弱的情景),也许会马上换台,并斥之为无聊或煽情。因为当那些脆弱的情感呈现时,会唤起他们的焦虑,而逃避永远是人面对焦虑时的习惯反应。

脆弱的情感会让人焦虑,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它是如何形成的呢?这不免又要扯到父母或家庭了(看来做父母真的不容易)。情感压抑的父母必然会制造出情感压抑的孩子。对于这些家庭来说,能压抑情感是一种优点(比如坚强),而表达脆弱则是可耻的。当父母威胁孩子说“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这么大的孩子还哭,还要不要脸了”,孩子肯定会逐渐的收敛脆弱,直到认同了父母情感压抑的心理功能。所以这些孩子对于脆弱的情感习得了“这是无能的或可耻的”信念,是这种信念阻碍了情感的表达。在有些家庭里,悲伤、担心、恐惧等情感无法公开谈论,家庭不但不是一个情绪支持系统,反而是一个情感压抑的场所。所有的负面情感只能靠自己去消化,所以这些人很难向别人敞开心扉。这些家庭也许会充满着表面上的欢声笑语,但其实内心里彼此都觉得很假,假到让其中某个成员出现了抑郁症或自杀。

但人的情感是需要寻求表达的,言语表达的路径不通的话,那么便只能靠行动来表达了。有太多自杀者宁愿杀死自己,也不愿意去谈论悲伤或绝望。在对自杀者的心理干预中,重要的不是劝解自杀者不要自杀,或者以“你要相信父母是爱你的”之类的话试图安抚对方,重要是去与自杀者谈论内心的绝望与深层的悲伤。如果这些深层的情感能被用言语谈出来并得到充分的理解之后,也许会失去付诸行动的能量。

煽情类节目广泛存在的原因可能来源于人类对情感表达的需求,当看到别人呈现脆弱时,观众的脆弱也得到了间接的表达。所以问题不在于这些节目本身,而是你自身对情感表露的焦虑。一个不善于表露情感的人,是缺少穿透力的,无法让人发自内心的信服他。喜怒不形于色,只适用于某些场合或某些人物(政治家),生活中如果你总是如此,你会离别人越来越远。所以,不妨鼓起勇气去看看这些煽情类节目,重新培养对情感表露的承受能力。在我看来,这些节目一个很大的好处是:它确实能让人与情感走得更近。

本文由  俞林鑫  授权壹心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煽情  煽情词条  反感  反感词条  感到  感到词条  很多  很多词条  事情  事情词条  
综合儿童心理

 做父母要知道的八大理念

 一、 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其一,我们的父母大多没受过专门训练。无论是小时候,还是长大恋爱成家,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很少有人对我们说怎么做父母。即...(展开)